河南曲剧演员金嗓铁喉王荣光:斯人乘鹤归去,但留余音绕梁

斯人乘鹤归去 但留余音绕梁

窗外,繁星闪烁、流莹点点,弛然陷于藤椅,独守夜的静谧。“那文王哭的是伯邑考,那武王哭的是姜飞熊;五湖范蠡哭文仲,伍子胥他哭的是东皋公……。”,这经典的“龙渴想起长江浪,人到难处想亲朋……”唱段中(王派曲剧艺术代表剧目《赵匡胤困南唐》),王荣光先生为“赵匡胤”设计的“十七哭”从音箱里淙淙泻出。于是,不断有非汗非露的泪水滑过我的面颊,不为自己,只为乘鹤远行的斯人。

金嗓铁喉

河南省著名曲剧演员王荣光先生出生于“戏曲之乡”——南阳。他自幼从艺,舞台生涯半个多世纪,始南阳、上渭南、赴渑池、下临颍、到汝州,他别具一格的唱腔迷醉了城市乡村的老少曲剧爱好者。素有“书山曲海”美誉的南阳盆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戏曲(不仅有土生土长的曲剧、宛梆、越调、汉剧等地方剧种,还有外来的秦腔、豫剧、京剧、川剧、花鼓戏等),勤奋好学的王荣光先生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吸纳诸剧种的精华,改良、糅合各流派之长,打造锤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

其唱腔以真嗓为主,真假嗓结合,朴实自然、悠扬缠绵、声韵清亮、抒情性强、高亢宽厚、清越流畅,似流水潺潺,如百鸟争鸣,刚中透出婉柔,柔中不乏阳刚,自成一家。省戏剧界名家在报纸上撰文称其为“金嗓铁喉”。

那次在省城会演《大鼓春秋》一剧,台上他自拉自唱,台下的掌声雷动。演出结束,专家们挑大拇指称赞:“你的嗓子共鸣音特别棒,还能自拉自唱,真了不起……”。曲剧坠胡大师刘泓章则叹服说:“我还没见过四句阳调也能唱得满场喝彩,王荣光是第一人。”。

稍有曲剧常识的人都知道,四句阳调四平八稳,最不易出彩。而由王荣光先生根据河南传统剧目整理并主演的经典剧目《刘备哭灵》的定调就是“哭阳调”,为了适应哭的要求,需使曲调伸延、速度缓慢,稍带旋律性并依角色、情感等不同而起变化。王荣光先生依角色和情感的不同而设计出多变的唱腔,虽然“哭罢了二弟再把三弟叫……”,但越听越想听,越听越动情,毫无腻烦之感。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