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影捧红的霍元甲,现实中有真功夫吗?正值壮年又为何突然离世
谈及霍元甲,恐怕你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个影视剧中锄强扶弱,为国为民的大侠。一身武艺飞檐走壁,大多男孩子都因其而着迷,作为年幼时所崇拜的对象,不知多少男孩子在荧幕前上窜下跳偷师学艺,幻想习得独步天下的绝世武功,而后带着暗自的姑娘纵马天下,携酒踏月浪迹江湖......

大部分没有长大的男孩子,都曾有这样一个梦,可梦之所以称之为梦,就是因为现实会将它击碎。男孩终归还是长大了,没有独步天下的武功,也没能带走喜欢的姑娘饮马江湖,姑娘终于喜结连理,但不是和你。
现今的传统武术乌烟瘴气一片狼藉,一众所谓的“大师”丑态毕露。“固步自封”、“毫无实战性”、“江湖骗术”这般的标签贴在了传武身上,人们对传武的不满越来越多,不再沉迷于影视剧渲染的武林之中,也因此对曾经的“一代宗师”产生了质疑。
霍元甲设擂是真,但痛击外国力士为假,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徒弟陈真也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在那个民族衰弱的时代,衍生出众多影响事迹振奋人心是很正常的事情。外国多为宗教与神话,而我们往往会兴起众多侠之大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衍生出痛击列强之事迹,真假掺半往往令人混淆。
而霍元甲的事迹,确实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夸大了些许,影视剧、甚至一些书籍中描述霍元甲的故事脉络基本一致:生于武林世家,却自幼体弱多病,而后学习迷踪拳强身健体,天分极佳武学造诣极高。而后痛击列强力士,建立“精武门”,之后因击败日本柔术大师,被日本人设计毒杀。之后徒弟陈真为师傅报仇雪恨,一脚踢碎选挂在国人肩上“东亚病夫”的枷锁,慷慨就义.......

而我们现在就跨出影视剧当中基本框架的限制,不采用现今“霍家拳传人”没有确切出处的证据、以及文艺作品当中加工过的资料。回到百年前那个风云跌宕起伏的年代,寻找有确切文献资料的记载,来重新勾勒刻画出一个真正的霍元甲。
首先是出身,影视作品中的霍元甲生于武术世家,父亲开设武馆门徒众多,家境富裕。
但实际上,虽然霍家确有“迷踪拳”传承,但其父并未开设武馆,因拳术出名而时常前往镖局走镖,闲暇之余则忙于农事。从霍元甲长期在天津码头里装卸货物一事来看,更佐证了其家境一般,与当时天津普通农民家庭并无太大差别。
其次是美国大力士奥比音公然辱骂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在上海张园公开设擂挑衅,而后霍元甲慷慨应战,大败英国力士奥比音,并以武德折服。

这段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权威报纸报道此事众多,以申报为例:
又闻大力士霍元甲前日已登场试演,拳力精勇绝伦,无敢与之较量者。昨日有美国大力士奥皮音与霍君订立生死书,循例报明捕房,备英洋一千元以为彩物,准今日下午二点钟在音乐厂歌舞台上各以死力相拼,届时必有一场狠斗,是诚我中国从来未有之创举也。——《时报》
而这个来自美国的大力士奥比音是何方圣圣?是专业格斗家,还是拳术精湛的美国民间高手?都不是,自诩无敌的奥比音其实就是个跑江湖洋把式,曾经在位于四川亚波罗影戏院学习各类健美表演技巧,虽然有几招花拳绣腿跑江湖赚些吆喝,但本事也仅限于此。

可一个跑江湖的洋把式,为何要自不量力设置擂台?这就与现今常年占据热搜的明星绯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话题度够劲爆才能赚吆喝。外国人设擂挑衅,再经过报社记者的一番加工,炒作为洋人“东亚病夫”的谩骂侮辱。这让那个时代本就脆弱的民族情绪大受刺激,在一整个上海“沪人哗然”,群情汹汹,民众无不盼望有一高手能制夷之狂妄之时,霍元甲的出现可谓是适逢其会。

在社会各界对这场比武关注度极高的情况下,霍元甲如果输掉比赛必然会身败名裂。但此时敢站出来,可以佐证明霍元甲确实武艺不凡。
但这场被炒作为“事关民族荣辱”的决斗,真的如影视作品当中那般霍元甲痛击洋人,大获全胜吗?我只能遗憾的说,不仅没有,甚至连擂台也并未打成。
原因是力士奥比音胆怯霍元甲之威名,比赛当日临阵脱逃,霍元甲不战而胜。
因中西证人未齐,捕房又以为忽促不及缮发照会,故须另行改期,昨日午后三点钟时中美两力士均在会场互相讨论,奥皮音议及将来角力时均不准用脚勾、指戳诸法,而霍君以中国拳术自有心传,不能舍所长而用短,故彼此议论亦未能妥洽云。——申报《大力士改期较艺之原因》
也就是说,霍元甲与奥比音实际上并未真正上擂,最终以霍元甲上台表演一套拳术而作罢。虽说名义上是因规则、证件、证人不齐等原因而比武不成,待准备妥当之后改期再战,但之后却也没了下文,不了了之了。

但可以明确的说,美国力士奥比音张园设擂侮辱华人,实际上是商业炒作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们来看设擂地点张园,是晚清上海最风靡热络之园林。不同于传统的私家园林,张园不论贵贱中外皆可入内游玩。其中娱乐活动极多,猜谜看戏、赌钱评妓、宴客集会、设擂比武......

而请外国洋人设擂比武,鼓动报社舆论,利用“东亚病夫”刺激民族情绪,比武当天座无虚席,发起者赚的盆满钵满......本就是张园的拿手好戏。
当然,这并非指霍元甲也是江湖骗子,相反在霍元甲不战而屈人之兵后,霍元甲一时声望极好,在上海掀起了一股习武之风潮。这也为霍元甲及他背后之人的谋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就是“中国精武体操会”的成立,也就是影视剧当中的精武门。1910年6月初,各个报社大肆宣传,那就是霍元甲等人成立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其中除了霍元甲之外的创始人,大多都来自一个耳熟能详的组织——“同盟会”。

例如陈公哲、陈其美、以及霍元甲在天津时期认识的知己农劲荪,都是同盟会会员。成立“精武体操会”的目的很简单,为以后的革命做准备。
想必霍元甲肯定是挣扎的,“迷踪拳”做为霍家家传武技,要违背祖训公开拳法,可谓行不肖之事,但最终他还是打破了家规。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此举十分欣赏,亲自提笔写下“尚武精神”四字赠给精武体操会。
霍元甲壮年暴毙之谜
但遗憾的是,正值壮年的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操会”不久之后,便突然暴毙而亡。正值壮年的霍元甲是个谜,有两种常见说法,一种是击败柔术大师后被日本人毒杀,一种则是常年横练而生的肺病,被日本人毒害一说被广泛认可,却至今未下定论。

霍元甲患有咯血症确有其事,甚至面色常年发黄被称之为“黄面虎”。但以霍常年练武的身体素质,以及经济水平,不至于突然之间便因病去世。但根据其好友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中的回忆,霍元甲原有咯血病的情况下,虽然经常发作,但日本人治疗之后霍元甲非但病情没有起色,反而更加严重起来。日本人毒害一说虽无确切证据,但霍元甲的确是在经过日本人治疗后突然病情加重而离世。

但从医学角度来说,慢性烂肺药并不存在,这也不能确凿表明日本人毒杀霍元甲一事。但霍元甲的日本主治医生秋野的逃跑却让人免不了怀疑。到了1989年,天津静海政府重新修缮霍元甲墓地之时,其棺椁被打开后,却发现很多地方的骨骼都有黑色斑点,这让毒害一说更加普遍,但由于光阴已过上百年,此事越发扑朔迷离,真相究竟如何谁也不得而知。
霍元甲突然过世后,精武体操会依旧发展迅速,并且关于霍的事迹却突然之间翔实丰富了起来,逐步构建至接近今天影视剧当中的形象。而这些经过后人杜撰加工出来的传说事迹,更说明了在那个被列强肆意欺辱的至暗时代对英雄的期待与渴望。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霍元甲就像一种精神寄托,即便抛开被后人门徒所夸张神话的成分,那霍元甲同样是一个有真材实料,并且一心图强的爱国者。

而现今如马保国、太极雷公之流,杜撰出自己武艺高强之形象。自封大师,并且以此骗术作为营生,这等无耻行为与霍元甲自然不可相比。
在那个民族衰弱的年代,船坚炮利的各国列强高高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枷锁束缚着没一个有良知的人。而霍元甲等人创立的“精武会”虽然挡不住枪炮,但却在国家危难之时传播着一种“向上”的精神。正是这种向上的精神,在那个风起云涌的至暗年代,鼓舞了太多志在救国图强的男儿。
津门大侠霍元甲之所以被人铭记,不是因为武力有多高强,而是在乱世之中尽自己之力,为民族家国所奋斗。仅这一点,霍元甲便值得被铭记。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