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渊博不足傲

歌德

常言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但是仔细考虑,这两句话似乎欠妥,知识并不直接等于力量,也并非是财富本身。知识只是为我们力量的壮大、智慧的增进、财富的获取提供了手段和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得有胆有识。胆,指的是行动力,开创精神,能够积极地打开局面,以开拓之魄力,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来。识,则指知识,但并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见识,分析能力,对趋势的把握,眼光等。

一个人知识非常渊博,当然不是坏事,它是一种优势,表明你有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理论素养,可是,话说回来,知识多,就一定能成事吗?还是两说,关于这一点,歌德的看法特别深刻,他这句话如下:

知识渊博是一回事,判断正确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分析歌德这句话,判断正确,在歌德看来,才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知识,某种程度来说,只是为你的判断力服务的,即知识多一些,判断力相应地准一些。大多数时候,他们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但并非绝对。

歌德清晰地指出,知识的多少,与判断是不是正确,是两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原因大概在于,知识,总是一种间接经验,而且,知识如果不能通过思考和分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知道分子”,而并非“知识分子”。

“知道分子”无法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难以形成敏锐精准的判断力。知道分子看起来满腹经纶,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但是办起事来,却失误连连,难有成效,比如三国时代的马谡,大概就是一个“知道分子”,肚子里东西很多,可是一到实战中,露馅了,完了。

知识分子当然胜过知道分子,前者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并注重于与实际结合起来,立体地思考问题,知识分子不会那么简单而天真,他们的判断力已经比较准了。可是,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容易与现实脱离,判断力来自于间接经验,更来自直接的实践。

古话讲: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当然有些言过了,但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了读书人身上的毛病,夸夸其谈,不接地气,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知识渊博的人,唯有了解知识的局限性,深入实际生活,磨练自己的品性,不断检验和打磨自己的判断力,把知识与判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立体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从实践中寻找智慧,让知识落地,生根,真正的确立优势,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在判断中检验知识,认识自己。

谚语云:吃一堑,长一智。堑,沟壑,摔了一跤,却增长了见识,可见知识还可以从逆境与挫折中获取,而这种知识,或许会更让一个人形成好的判断力。

举报
评论 2
  • 有知识,犹如有了加工工具。但加工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还要看放些什么料。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