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美食带货的创新精神

如果说评选今年电商界最亮的风景线,直播带货肯定是当之无愧的。直播流行多年,在和电商相遇之后,才碰撞出了火花。

直播带货,从属于伟大的中国电商产业,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好则好矣,似乎缺点什么东西?大概就是缺点文化气儿吧。

直播带货无非都是对着镜头卖力吆喝要推销的产品,驱动屏幕前的观众下单购买。对比之下,古人们就要雅致得多,大多以诗词歌赋为依托,涵养着后世。我们不妨从历史这条大河中撷取几个样本,看一下古人是如何经意或不经意间带货的。

顺应现实的苏东坡,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乐天派之一。苏东坡在官场郁郁不得志,一辈子怅望着“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但是,作为大宋王朝乐观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他每到一地都能迅速适应并安顿下来,并且开发出当地美食,大快朵颐之时还能写出优美的诗文来。

更为可贵的是,苏东坡先生还非常有创新精神,擅于制造“网红”食品。中国人爱吃猪肉,但猪肉在宋朝的食谱中却地位非常低下,官宦阶层是不屑于吃猪肉的,最流行的是羊肉、牛肉和各式野味。元丰三年,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的苦难以后,被贬到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做了团练副使,这个职位是一个典型的闲差。但黄州赤壁是三国时期的大战场,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苏轼四处游览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大量的诗文。宅心仁厚的东坡先生,再次发挥了吃货本色,黄州特产土猪肉,但是没有多少人吃。他就精心研究烹饪方法,发明了东坡肉,并且写下了一首菜谱诗: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寥寥数语,不但说出了做法,讲明了猪肉在宋人餐桌上的地位,又说明了其美食开发的巨大潜力。在他的带动下,猪肉成了寻常百姓餐桌上的佳肴,物美且价廉。今天在川菜、淮扬菜、湖北菜、杭帮菜都有一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这就是拜东坡先生的带货能力所赐吧。

在苏先生64年人生中,东坡肉只能算是其美食创造的零光片羽。追索苏轼的足迹和作品,便会发现大量的各地美食记载,深具创新精神。他曾改良当时流行的松子酒做法;在广东时,他大力推崇当地的时令特产,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诗句;到了海南,一改历史上因为此地多瘴疠毒虫而视之为畏途的印象,大力开拓垦殖,培育文化,他吃过蚝肉,觉得是空前的美味,于是告诫儿子要保密,“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