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大人小孩不务正业,整天玩泥巴捏来捏去,看看都玩成啥样了
说到玩泥巴,可能是孩子们的专利,但是今天要去的这个村,发现大人们也整天"不务正业"玩泥巴,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时候玩泥巴,做各种模型,捏来捏去的,那叫随便玩玩,今天所讲的泥巴可不是随便玩玩,小泥巴里面有大文章。

夏日,我们一行来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杨玘屯村一位农户家长,只见几位妇女正在做泥塑,当地人称泥咕咕,

这种泥塑是采用浚县当地特有的黄胶泥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然后经过打磨、刻画、上色、烧制等工序,或素或彩,以飞禽走兽为主。

据了解,这些泥咕咕的尾部都有个小孔,吹时会发出"咕咕"的声音,像鸟叫一样,所以称之为"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了过去传统的泥咕咕,现在民间艺人还创作了许多戏曲人物、飞禽走兽、十二生肖等,以及反映现当代农村农民的新生活的作品。

在杨玘屯村,为什么泥咕咕传统手艺会得到那么好的传承呢,原来,小朋友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你看她们捏制、绘画、上色都是有模有样,泥咕咕后续有人。

在杨玘屯村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杨玘屯一口饭会捏咕咕蛋儿,喝杨玘屯一口水会捏咕咕嘴儿。由此可见,杨玘屯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捏泥人。

每年浚县正月大庙会,浚县山上都是人山人海,这些泥咕咕就开始大卖。

据了解,一个泥咕咕卖几元到百元千元不等,按照大小、和精细程度不同而不同。

由于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逼真,风格各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吹起来还有响声,不仅儿童们喜欢,成年人也是爱不释手。

可爱的农家娃娃。

农家大叔形象。

目前杨玘屯村专业从事泥塑制作大概有1000余人,300多个泥塑作坊,这些作坊的成立,除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泥塑文化,同时也带动一批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