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会足球场建设为何会赢得高分获点赞?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组织召开视频工作会议,总结前阶段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成效、经验和不足,部署下一步工作。“十三五”期间,我省强化政府引导,采取政企、校社园场联动,这一特色做法在会上被点赞!
去年以来,全国社会足球场建设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我省为例,2019年6月,国家层面下达我省“十三五”期间新建社会足球场地任务815块。截至今年6月底,已提前、超额完成——建成社会足球场地822块,完成率100.9%,效率位居全国第八。

本次会议还对社会足球场开放提出明确要求,让广大球迷备感欣慰。会议强调——
已建成的足球场要充分用于举办足球赛事、推进全民健身和发展足球产业,建立对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做到运营机制灵活、活动内容丰富、存量球场用足,绝对不能出现足球场大门紧闭、“养草皮”“足球场禁止踢球”的现象,确保高效利用。
此前,“足球场禁止踢球”的现象并不少见。7月中旬,某地体育场“禁止踢球”事件还曾在网上引发热议,这一现象在我省是否存在?记者从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了解到——
我省现有已建成的社会足球场地已实现全部面向公众开放,尤其是城市地区,由于足球群众基础广泛,经常出现一场难求的现象。
以宁波为例,市足球协会每年都要主办、承办、协办各类足球赛事2000余场,参与人次超万人。赛事多、活动多、球迷多,成了宁波社会足球场地高利用率的秘诀。该市足协副秘书长俞学丰介绍,在宁波不仅不存在足球场没人踢的情况,而是足球场不够用。“早几年,踢球都要提前预约,近几年五人制足球场地数量多了,缓解了一部分压力,但八人制以上社会足球场地还是很紧张。”

省体育局群体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农村地区偶有足球场地闲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乡镇农村足球运动意识有待加强。
“这也是我省在‘十四五’期间要努力的方向。继续推进政企合作,提升社会足球场地使用率。同时,加大活动开展力度、提高足球普及程度,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有效的健身指导。”
会议还要求,在“十四五”时期继续推动社会足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记者从《浙江省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了解到,根据文件精神,到2030年,全省每万人要拥有1.2块足球场地;到2050年,足球场地的建设规模、配套设施、管理模式与欧美足球发达国家水平接轨,能有效支撑浙江成为足球强省。
原标题:《好消息!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十四五”期间继续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浙江社会足球场建设得高分获点赞》
监制: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梅杰
要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