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指路,枪械瞄准器具的发展-漫谈红点镜全息镜原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很少出现集团化的战争,有的都是局部冲突,而这时的交战距离已经拉近到100米之内。100米的距离使用机械瞄准器很难命中目标,而倍率光学瞄准镜视野范围更小没有办法做到快速射击。于是人们又开始研究新型的瞄准方式。最适合快速射击的瞄准器是缺口式机械瞄准器,但它的使用比较繁琐,虽然视野范围更大,但想要做到精确瞄准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另一种觇孔式瞄准可以做到精确瞄准,但是视野范围却很小,于是军械设计师突发奇想如果将觇孔的孔洞增大那么相应的观察视野也就增大,但这样的话也就失去精确瞄准的意义。因为只有将准星放到觇孔的中心才能做出有效瞄准
。在运动中不管是枪手运动还是目标运动,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将准星放到觇孔的中央并且瞄准目标。而在这一瞄准过程中耗时最长的是将准星放到觇孔的中央。那么如果使准星不管如何移动由于枪械的瞄准基线平行,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而这时正好可以使用光学镜片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零倍率光学瞄准器没有放大作用只是为了快速瞄准目标以及更广阔的观察视野的一种特殊的光学瞄准镜应运而生。
这种光学瞄准镜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红点瞄准镜和全息瞄准镜,在吃鸡游戏中这两个倍镜属于基础倍镜。在游戏的体验中,这两个瞄准镜的使用效果和作用都类似。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瞄准镜的使用方式也是类似的,都是用瞄准镜中的红点或者瞄准光标套中目标即可开枪命中。而最大的差别就是这两者瞄准光标所产生的原理,红点瞄准镜属于反射式光学瞄准镜,而全息瞄准镜属于衍射式光学瞄准镜。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两者的工作原理,以及他们是如何瞄准的。
首先来说红点瞄准镜,透过瞄准镜的镜片可以看到一个红色的瞄准标识,将这一红点对准目标发射就可以命中。而红点瞄准镜的镜片并不是一个平面镜而是一侧平一侧凹的凹面镜。红点瞄准镜内有一个内置光源,它位于镜片的后方也就是靠近枪械使用者的一端。以光源为原点向镜片投射光线,而经过凹面镜片整合之后,光线平行摄入观察者的眼睛,而目标光线也正好平行进入观察者的眼睛。所以这个时候只需要将目标镜中的红点对准目标扣动扳机就可以击中准确的击中目标。红点瞄准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士兵们在百米内CQB作战捕捉目标的速度,可以说一方使用红点瞄准镜,另一方使用机械瞄准镜,那么拥有红点瞄准镜的这一方对机械瞄准器可以是碾压式的优势。
全息瞄准镜是红点瞄准镜之后的改进型,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红点镜片如果受到震荡或者遭受污染、破损,那么这一瞄准镜将无法再使用。虽然士兵们可以迅速的更换机械瞄准器但这一过程中也是十分危险的,那有没有一种瞄准镜,即便是瞄准镜片坏掉也可以继续使用的呢。全息瞄准镜的全息衍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全息瞄准镜的原理,要是说起来的话可以涉及一大章。量子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毕竟又不是深入研究,首先全息瞄准镜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全息衍射镜片,这全部都要依赖于全息摄影技术,当这一技术被发明出来之后广泛应用到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瞄准装置上,而现如今最常见的就是战斗机所使用的平视显示器,光靠这些数据就够牛掰的。首先需要制作的是全息镜片,或者说全息照片。在工厂内先用激光光源,通过分光器照射分化板,在全息玻璃片上形成全息景片,而这其中对整个光路系统每一个零件的位置角度以及拍照环境的震动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差一点一分分都不可以。当全息镜片制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将全息镜片装到全息瞄准镜上,在使用时激光器发射激光束打到“平面反射镜”再反射到“准直反射镜”,光线在“准直反射镜”的作用下变为平行光,再通过“全息光栅”被反射到全息片上,经过一系列反射过程最终全息图像传入观察者的眼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全息镜片记录了所有的信息射手可以在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甚至是在瞄准镜被污染、部分破损时都能看到光点。光学仪器的使用环境都比较苛刻,而全息瞄准镜却正好可以规避这一问题。
这些原理就可以看得出,全息瞄准镜的科技含量要比红点瞄准镜高很多相应的它的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除了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的特战小分队才会装配这种全息瞄准镜,否则只能自己出资去购买。全息瞄准镜的一个缺点就是他的待机时间,最长待机时间只有4周左右。而红点瞄准镜只需要上一粒纽扣电池就可以使用完它的整个使用生涯。
到这篇文章为止,亮量子为大家盘点了现在几乎主流的瞄准器。下一篇文章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非主流的,比如说红外瞄准器,夜视瞄准镜等等一系列特殊用途的光学瞄准镜。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