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过世界第一美人,访问中国获得毛泽东“世界之吻”的传奇女性
文/江南之春
1974年,已是81年高龄的毛泽东主席进了其生命中的最后二年。由于多种健康疾病的困扰,为了减少其工作的负担,外交部已经尽量少的安排他老人家会见国外来访政要及社会名流。
但是,外交部这一出于保护主席健康的措施,因为种种原因落实起来很难。这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还是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拜会毛泽东这一次。

- 1974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会在长沙见伊梅尔达·马斯科夫人
伊梅尔达·马科斯,人称菲律宾“铁蝴蝶”,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世界级名女人。
1929年伊梅尔达出生于马尼拉的一个律师家庭。随着发育长大,伊梅尔达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美人,不但艳丽俊俏,而且有大家闺秀风度,还有一副婉转动听的甜美歌喉。18岁时,身材高挑、相貌出众、气质不凡的伊梅尔达参加当地的选美比赛,一举夺得“塔克拉班小姐”桂冠。1954年,伊梅尔达在菲国会偶遇众议员马科斯,11天后两人闪电结婚。1965年12月30日,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伊梅尔达成为菲律宾第一夫人。从此随其丈夫走上了政治舞台。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她还击败过英国王妃,被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上最典雅,最美丽和有魅力的女人。所以说这个女人并不简单。
伊梅尔达由于是混血儿,其身高有一米七零,加之长相出众气质优雅,性格亦比较要强,其举手投足之间,既有东方女性的古典神韵之美,又兼具西方女性热情奔放之态,这使得伊梅尔达在当时的菲律宾万众瞩目,同时在国际上也知名度颇高。
伊梅尔达人很聪明,极会利用自己天生的美貌和菲律宾“第一夫人”头上的光环,协助其丈夫马科斯在国内提高人气,国际上拓展外交舞台,并且屡屡获得成功。
1974年9月,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来中国访问。她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探路——为下步其丈夫马科斯总统正式访华铺平道路。因为在此之前,菲律宾一直想和中国改善关系,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现中国并不显得急于要与菲律宾建交,纵观当时国际形势,他也有些着急了。于是马科斯总统决定派其漂亮的夫人伊梅尔达来到中国打头阵,进行非正式访问,以便探探风了解情况。
伊梅尔达来中国访问时,主席并不在北京。
在2个月前的1974年7月17日夜,81岁的毛泽东主席已经从北京火车站登上了专列,开始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10月12日清晨,毛泽东的专列徐徐驶入长沙站。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走下专列踏上了这块令他梦萦魂系的故土,并下榻于岳麓山下的湖南省委接待处九所六号宾馆。对前来迎接的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主席握着手说道:“我这一次来这里,是来养病休息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的首次访华不会见到毛泽东主席本人。然而,在伊梅尔达的外交“攻势”下,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
在伊梅尔达抵达北京的首日,重病在身已经住院多时的周恩来总理还是抱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一行。随后,主要的会谈接待工作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负责并做安排。
在随后李先念会见了伊梅尔达时,正式的告知她,毛主席不在北京,就不能安排见面了。伊梅尔达先是表示遗憾和难过,既而希望中方能够重新做一考虑。
在李先念解释时,伊梅尔达也不回应。关于这一场景,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的著名女外交家章含之在其回忆录中,有一段十分精彩传神的描述:沉默片刻,伊梅尔达拿出一方手帕,开始擦眼睛,继而开始轻轻抽泣。最后,她把擦眼泪的手帕轻轻的抛到茶几的李副总理一侧,开始沉默不语。一时,会谈气氛异常尴尬,我方人员面面相觑,面对从未见过的这种情况,不是如何是好。于是李先生副总理侧身一边指示身边工作人员联系,征求人在长沙的毛泽东主席的意见,一边继续“交谈”。不一会,李先念明确告诉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中方同意重新安排。听到这句,伊梅尔达马上就不沉默了,破涕为笑,紧握住李先念的表示感谢。不一会,会见结束,伊梅尔达走身告辞高兴离去。
很快,中央安排专机,由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伊梅尔达一行飞往长沙。
9月27日,毛主席在长沙客厅门口迎接了伊梅尔达及她的儿子。此时的伊梅尔达已经45岁,由于保养的很好,加之穿着十分时尚端庄,看上去要比她实际年龄小很多,形同30来岁的年轻人。
当雍容华贵,艳丽俊俏,光彩照人的伊梅尔达出现时,大病未愈中毛泽东主席的眼神突然间放射出光芒。伊梅尔达先上前和毛泽东握手,然后转身介绍她的儿子。主席用欣赏惊喜的目光打量光彩夺目的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优雅地将手背直伸到毛泽东的购前,毛泽东主席的脸上随即浮现了幽默的笑容。这时,令在场所有人惊异的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毛泽东从客地托起伊梅尔达的手搁在嘴边轻轻吻了一下,望着稍示羞涩的马科斯夫人,露出儿童般开心灿烂的笑容。毛泽东这一连贯的举止潇洒得像电影里的绅士。以致随同负责拍摄的著名摄影家杜修贤被主席的举行搞懵了,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其一怔之间,这个潇洒的镜头就永远从影头中溜走了。当时杜修贤极其懊悔,觉得自己把这么生动动情的镜头丢失了。

- 1974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会在长沙见伊梅尔达·马斯科夫人时,行“吻手礼”的一瞬
此时的毛泽东已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却以惊人的反应,超越既定之规的天性,幽默风趣潇洒自如地行了西方“洋人”的礼节,这在主席的一生中是首次,也是惟一的一次。
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受此礼遇,笑容满面微带羞涩,激动万分地对毛泽东说:“实在是太荣幸了!”
这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史料可查的唯一一个亲吻女性的镜头。随即中南海摄影小组从拍摄的影像带记录中调出这一画面,剪辑冲洗了出来,经外交部审定后随即刊发在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在这张著名的"世界第一吻"迅速的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重要报刊媒体,成为全球爆炸式的“今日头条”图片新闻。这在当时西方主流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加深了西方社会对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认识,充分展示了我国领导人幽默风趣的个人外交魅力。
在接下来的会见中,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对毛泽东主席说道:“我与主席是老乡,来自同一个湖南省。”
主席略显疑惑,未及提问,伊梅尔达继续介绍说:“我的父亲的祖父是西班牙人,母亲的祖父来自中国湖南。”
会见期间,在得知伊梅尔达中文歌也唱的好,应毛主席的要求,喜欢唱歌的伊梅尔达用中文现场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听到邻国第一夫人用中文唱得这么好,这么亲切,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轻轻鼓掌致谢。
次年,菲律宾很快与我国正式建交。同年6月,马科斯总统携夫人伊梅尔达正式访问中国,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会见中毛泽东主席与马科斯总统轻轻拥抱后,在接见伊梅尔达和她们女儿时,二人都以西方“吻礼”在主席脸颊上轻吻了一下。由于这时毛泽东身体健康已经很不好,象征性的会见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便结束了。

- 1975年6月,毛泽东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及伊梅尔达一行
两次中国之行,伊梅尔达在国际舞台出尽了风头,也为她在世界范围内名气大增。其晚年时,多次回忆起中国之行二次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令人终生难忘。
在菲律宾伊梅尔达·马科斯夫人的家中,经历近半个世纪,在最显著最醒目的位置一直摆放着的,就是主席接见她的照片——这张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吻"。(完)
——江南之春2020年8月20日于宜昌
文章参考书目:
①《那随风飘去的岁月》学林出版社出版,1997版,作者乔冠华 、章含之;
②《红镜头:摄影师眼中的国事风云》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作者顾保孜、杜修贤;
③《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西苑出版社,作者李庆贵、王泽军;
④《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金城出版社 ,2020年版,作者张耀祠。
- 史海钩沉,原创不易!喜欢吗?喜欢就关注,我是“艺术世界人物志”作者江南之春,让我们相约今日头条天天见!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