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道德的楷模,他是大明王朝的能臣,治国的干才

#不只是历史故事#

◆引语:

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干实事的内阁首辅大臣,一个治国的干才。

嘉靖五年的五月初五,在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张居正诞生在一个秀才出身的书香门弟。

张居正在出生前,他的曾祖父梦见:一轮圆月落在他家的水缸里,然后一只白色的乌龟从水缸里慢慢浮起。张居正的曾祖父认定,这只白龟就是自己的小曾孙,于是,便给张居正起了一个名字:张白圭。

张白圭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张白圭参加童试,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喜爱,李士翱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湖广巡抚顾璘也知道了少年张居正的才气。两个人经过多次交流,作为封疆大吏的顾璘说:“国士非你莫属,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就做个忘年交吧。”

十二岁的张居正和湖广巡抚顾璘成了忘年交。

嘉靖十六年,十三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却意外的落榜了。

原来湖广巡抚顾璘为了多加磨砺张居正,使之今后能成大器,有意让张居正落榜了。

顾璘告慰张居正:“一块良璧,如果用砺石多磨一段时间,就会更加晶莹灿烂。”

三年后张居正顺利地通过了乡试。顾璘解下自己的犀带赠予张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年轻的张居正进士及第,被授庶吉士。此时的张居正己经变得沉稳老练,锋芒不露。

权臣严嵩

嘉靖年间,权臣严嵩把持朝政,政坛新秀张居正在一旁冷眼旁观着几位权臣各施手段的相互角斗。

夏言,严嵩,高拱,徐阶相继登场,开始他们的官场厮杀和倾轧。

真可谓:城头变幻权臣旗,你未唱罢我登场。

张居正在权臣们的一连串角斗中默默地磨练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把持着自己。

他的心里充满着报效国家的愿望和抱负。

他在寻找着机会,等待着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隆庆六年,内阁首辅大臣高拱被拱下台了,张居正后来居正了。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大臣。

张居正

充满了悲剧色彩的隆庆皇帝,只做了六年皇帝,便被老天爷驾出去崩了。

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了,张居正曾是万历皇帝做太子时的老师。张老师如今成了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大臣。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对他的老师张居正又敬畏、又害怕。

张居正有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全力支持,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密切配合。

他决心开始他筹划已久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万历元年,在李太后、皇贵妃、冯保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开始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一系列改革。

◆推行“考成法”,提高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

针对明朝官场的“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陋习,张居正开始推行“考成法”,即考核成效,类似于今天的绩效考核,中央六部把官员的工作步步分解开,一条条登记在账簿上,考核内容非常明确具体,并确定明确的完成期限,完成一件,核销一件,每月进行考核,事事有落地,件件有回音。

具体操作就是:六部要明确职责,六科给事中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六部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各部门互相牵制,层层考试,层层考核。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各级官吏都要有执行力,计划再好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考成法”推行了一段时间,各级官员再也不敢混日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责任明确,赏罚分明,基本实现了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估计张居正曾经穿越到现在的社会,专门研究了《赢在执行力》这本书。

明朝官员的选拔采用科举制,但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不考执行力。考成法却不管你是状元,还是秀才,只考你的执行力。

官员们受不了了,因为“考成法”让官员们不能偷懒、混日子了,不能饮酒、赋诗、逍遥自在了。

强势的张居正对各级官员们的牢骚和不满,根本不予理睬,坚定地将“考成法”推行下去。

“考成法”推行了五年,内阁有足够的能力控制整个行政机关的运行,保证了裁汰冗官、清理驿递、核实田亩、整顿赋税、重建新的财政体系等重大措施的顺利推行。国库的收入大幅度增长,扭转了明朝中晚期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

◆清丈全国土地,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万历八年,张居正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为了逃避国家的赋稅,贵族、缙绅往往瞒报自己的实有土地。

张居正要动一动贵族、缙绅的奶酪。

清丈土地查出全国隐藏和漏报的土地竟达一百四十七万余顷。

清丈土地后的新制的土地鱼鳞册

张居正下令重新制作新的鱼鳞册,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的行为被曝光了,通过这次清丈,清查出大批隐匿的土地,有助于政府控制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减少了因富豪欺隐田土向农民转嫁的负担。明朝田赋收入大大地增加了。

◆实行一条鞭法

万历九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以前所征收的种类繁多的徭役和其他费用,合并征收,摊入到田赋,取消实物税,将实物折算成银两,按银两收货币税。

一条鞭法的推行,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最重要的是,它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自有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难怪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一条鞭法推行以后,明朝的国家税收翻了1.5倍。

明朝的国库收入由入不敷出,变成了国库收入可用十余年。

万历皇帝可以折腾一阵子了!

万历的母亲李太后感叹地说:若无张首辅我们娘俩可过的是什么日子呀!

李太后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剧照

张居正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万历十年,五十八岁的张居正病死在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的职位上。

张居正塑像

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是行之有效的,他的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改革沉重地打击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各种改革。都离不开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较量、相互搏杀、相互妥协。

但张居正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

◆结语:

清代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先生说: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的一个政治家。

当年明月先生在他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中针对张居正写道: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他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作者所持的观点:张居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干实事的内阁首辅大臣,一个治国的干才。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参考资料:《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张居正大传》、《明朝那些事儿》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