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最尴尬的官:宋江用兄弟生命换来的楚州安抚使,到底有多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人曹松的这句诗,赤裸裸地批判了战争和官场的残酷。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牺牲。
《水浒传》中的宋江,更是如此。
宋江征辽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为朝廷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功劳不可谓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江用梁山兄弟的生命,填充自己的欲望之壑;用梁山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头顶官帽。
然而,朝廷对立下盖世奇功的宋江,却仅仅只封一个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那么,这个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官帽,到底有多大呢?
在讨论“安抚使”这个官职之前,我们首先来看看宋江任职的楚州,兜底是个什么地方。
楚州,即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宋代的行政区划与现代较为不同,为避免唐末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宋代基本取消了省级行政区划,仅以概念相对模糊的“路”代替,而实际的行政区划只有州、县两级。州,包括府、军,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由中央直管,最高行政长官称知州或知府。
宋江在楚州任“安抚使”一职,并非一把手知州,其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厅级干部。
那么,“安抚使”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目前,对安抚使这一职务,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安抚使”实为临时派遣性官职。安抚使最早出现于唐朝初期,为朝廷遣往经过战乱或天灾地区的特派官员,意在巡视地方、安抚民心。北宋初期,统治者也基本沿用了“安抚使”这一制度,性质、作用与唐朝类似。
如果宋江的“楚州安抚使”属于这种临时性官职,那么,他并无多少实权,也不能过多参与地方行政工作,充其量就是中央政府派驻楚州巡视组的组长。巡视任务完成后,宋江还得回到中央。
“安抚使”的第二种解释,为“经略安抚使”的简称,是地方性最高军事长官。
《宋史·职官志》中并没有单独记载“安抚使”,而是记载了“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代表人物是水浒中的一代名将老种经略相公,其主要职责为“掌一路兵民之事”。
与之相应的,还有主管一路司法监察的提点刑狱使,主管一路财赋民政的转运使。这三使基本掌握了一路的所有大权。
宋人富弼在《范文正公墓志铭》中也写道:“于是还公旧职,移知永兴军,……改充经略安抚使。”可见,“经略安抚使”是真实存在于历史的武将官职。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在称呼和等级上上也有区分。
《宋史·职官志》就明确记载:“任河东、陕西、岭南路,……则为经略安抚使兼都总管”,但如若在军事行动较少的内地,则省去“经略”二字,只称“安抚使”。简而言之,虽同为一官,但在边境的“经略”,地位和级别明显要高于在内地的“安抚使”。
楚州为江南之地,并非军事冲突频繁的边境,按照《宋史》的记载,宋江只能称“宋安抚”,而不能称“宋经略”。这个“安抚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军分区司令员。
这样看来,宋江与老种经略相公相比,虽同为“经略安抚使”,但无论级别还是实权,都差那么半阶。
而这半阶,正是宋江一生的梦寐以求。
按照水浒的描述,宋江招安后,在短短两年内征辽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四战四捷,可谓立下不世之功。
北宋末年,童贯仅以名义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就绝无仅有的生前封王,按此推算,宋江的军功不在童贯之下,不说封王,至少也应该封侯拜相。然而,宋江一生念念不忘的朝廷,始终都是重文轻武,最终只给了他一个“楚州安抚使”的市级官儿。
宋江的这个“安抚使”,不管是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都是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儿,相比整个梁山的惨痛牺牲和巨大付出,犹如一个莫大的讽刺。
也许,宋江本人都会在私底下嘀咕,牺牲了那么多兄弟,才换来这么一个小官,太不值了。兄弟们都白死了吗?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