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孔子,如何逆袭成为“万世师表”?

今天是教师节,祝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路sir想跟大家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以前,孩子入私塾,都要先拜孔子,称“至圣先生”。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之后,“学在四夷”,意思是平头百姓只要好学都有机会。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打破了官方对文化的垄断,创办了私学。没有编制,没有工资,也没有教学大纲,孔子就是一名民办教师,但这却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万世师表”。

至圣先师原本只是一个民办教师
▼
孔子年过三十,在底层打拼了好多年,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搞教育。于是,他回家创办了孔氏培训班,号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上孔子的培训班,只要交学费,也就是一束干肉,就可以到孔子这里来学习了。
孔子办培训班教什么呢?主要是儒学,分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单讲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驶、书法和数学。
现代人读了点《论语心得》之类的鸡汤就沾沾自喜,以为懂了儒家,其实儒家的学问远远不止于此。晏子曾经从反面议论过孔子的儒学,说它“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意思是儒学太讲究繁文缛节了,学个几代人都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就算你从小学到老都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虽是批评,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儒学还是相当复杂的,要掌握它估计不比读个博士学位容易。

电影《孔子》
既然儒学这么复杂,孔子这个培训班还能收到徒弟么?能。因为,当时士族家庭的孩子都得学习六艺,以求谋个一官半职。在孔子之前,儒学其实就像剃头修脚一样,只是一种职业。学习儒学,就像今天我们考大学、选专业,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敲门砖。
不过,孔子之学跟这些又不一样。他曾经告诫弟子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所谓小人儒,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学习的儒生;而君子儒,不仅要学习六艺,还要探讨其所学中的道义,要以守道行道明道为主,不合道则宁肯弃职而去。
所以,在孔子的培训班里,他期待他的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会一门混饭的手艺,关键得“君子谋道不谋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儒生也从一种职业,变为了一个学派,从而开百家讲学之先;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己任的教育家。

电影《孔子》
刚才说的是孔子培训班的特色,孔子的培训班里都有些什么人呢?孔子收徒,主张有教无类,在他班上,什么人都有。不管聪明也好,愚笨也好,他都能教。孔子曾这样评价过他的俩学生:柴也愚,参也鲁。柴说的是他的学生高柴,参说的是后来人称“曾子”的曾参,这两个学生给人的感觉似乎都笨笨的,但拎出哪个来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除了资质不一、性格差别大,孔子招的学生年龄跨度也很大,有年岁跟他差不多的,比如颜回的父亲,只小孔子6岁;也有跟他差好几辈的,比如子张,比孔子小48岁。
再一个,孔子收徒也不问出身,既有南宫敬叔这样的官二代,也有子贡这样的经商好手;既有子路这样好勇斗狠的古惑仔,也有樊迟这样老实巴交的农民。

电影《孔子》
总之,孔老师的大门是常打开的,拿着肉干就能进来。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而且各有所长:有的德行好,比如颜回、闵子骞;有的从政出色,比如冉有、子路;有的口才棒,比如宰予、子贡;有的文学修养高,比如子游、子夏。
这倒不是说孔老师收徒不讲究,恰恰相反,说明孔子的教育培训班规模很大,影响很深,学生成材率特别高。
孔子的教育理念
▼
从整体看上去,我们今天的现代教育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以标准化的模式批量培育人才,就是职业培训班。而孔子主张教人以大道,所以,除了谋生处世、为官从政之外,他讲的都是仁礼德义之类的大道理。他认为人才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如果家里有上学的孩子,特别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家长恨不能让他啥事都甭干,专心学习就行。但孔子不是,他认为,作为一个学生,你首先得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尊敬师长,做事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如果做到了老师说的这些,“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见,孔子所认为的学,和我们现在所谓的学习,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电影《孔子》
那孔子又是如何教他的弟子的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什么意思?就是启发式教学,你要不是特别想学又学不明白,特别想说又说不出来,孔子是不会教你的;而孔子一旦教了你,如果你不能慎思明辨,举一反三,孔子也认为是不合格的。
孔老师上课也很严厉,骂起学生来也是毫不留情。
孔门中有个叫宰予的家伙,人很聪明,伶牙俐齿,也很有思想,敢对老师的学说提出批评,认为孔子提出的“三年之丧”不可取,时间太长,可以改为“一年之丧”,孔子问他,父母死了,只过一年你就唱歌跳舞,你心安吗?宰予说心安。孔子很不高兴,说你心安,你就按你说的做吧。宰予走后,孔子对别的同学说,这小子不仁啊。
后来,有次宰予白天睡觉没去上课,被孔老师碰上了,孔子就很生气地骂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电影《孔子》
面对不同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了某种理论能马上就干吗?孔子说,你父兄俱在,应该先去问问他们,怎么能马上就干呢?过了几天,学生冉有也问了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你应该马上就干。
这时,一直待在旁边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懵了,同一个问题,老师你咋给了不同的答案呢,哪个是标准答案啊?只见孔子语重心长地跟他解释道:公西华啊,冉有这人做事总是畏首畏尾,所以我鼓励他别犹豫;但子路这家伙呢?好勇过人,故退之。“退之”也就是唐代文学大家韩愈的字,意思就是做人要谦退。

电影《孔子》
这样的教学方式,孔子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子贡曾经说:颜回闻一以知十,我闻一以知二。意思是,我不如颜回,同样的知识,他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就不行,颜回很了不起。
对此,颜回怎么说呢?“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思是,我的成就,都是老师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能让学生学到欲罢不能,可见孔子这个老师当得有多么成功。
我们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那也不是浪得虚名的,除了得益于他自身的博学,他收学生的“有教无类”主张,教学方式上的“因材施教”,以及“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教育理念,都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的根本原因,更是值得我们今天家长和教育界同仁悉心学习的典范。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