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国外的12件珍宝,令人痛心疾首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不乏强大的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直到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为列强所侵,导致中国大量优秀文物被强盗们所掠夺,流失海外,很多文物在我们国家现在都看不到,只能去外国才能看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多年来,文物流失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其中的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例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

法国吉美博物馆中藏有自18世纪以来掠夺的中国艺术品两万余件,中国文物可谓艺术类别齐全,几乎跨越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瓷器,饰品等,远到新石器时代、春秋,五代,近至元明清朝,中国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文化瑰宝在这里均可见到。

据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 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

流落于德国的文物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抢得;20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但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很多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和俄罗斯冬宫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并有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概貌。不仅有来自圆明园和故宫里的中国明清时期文物,而且还有更为珍贵的敦煌遗书1.2万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有3.5万件,这些文物的精美珍稀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中国博物馆也没有他们藏品丰富。

美国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其亚洲艺术部以中国的各类文物最为丰富,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器等。

流失国外的12件珍贵文物

1.《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八国联军入北京,为英军所掠,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2.东周黄金剑柄

东周黄金剑柄整体成镂空状,顶部与剑柄和剑刃相接处都向外凸出。剑柄两面线条明显,都装饰着商朝时期盛行的寓意崇高尊贵的"蟠龙纹"。巧夺天工,神乎其技,叹为观止!

但可惜,在鸦片战争时期,这件顶级文物被英国掠走,至今仍然被英国人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

3.邢侯簋

西周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是周朝邢侯姬苴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周公而铸造的。并且青铜器还有几十个铭文字,这是相当难得和珍贵的。在国内,曾有一些文物专家听说过这件青铜器——簋,但谁也没有见过它,直到展出令文物专家震惊,要求大英博物馆允许他们为这件青铜器做一份拓片,以便带回中国进行研究。

1921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4.《永乐大典》

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5.《金刚经》刻本

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第一次到敦煌即将其掠去。至今存在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6.《明唐寅西山草堂手卷》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创作的水墨画作品,该水墨画描绘了暮色朦胧中一位学者坐在乡村小屋中的场景,这是一幅山水风景画。现在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7.宋代汝窑洗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而在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中,汝窑更是名列首位,足见汝瓷的宝贵。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而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传世的汝瓷不超过百件,而美国有三件,分别藏于美国圣路易斯博物馆、美国费城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

8.《后赤壁赋图》

《后赤壁赋图》是宋代画家乔仲常根据苏轼名篇《赤壁赋》绘制而成创作的一幅墨笔画,画卷依原赋叙述的顺序次第展开,将赋文氛围若干段移录于画面上,是乔仲常传世的唯一“孤迹”,现藏于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9.《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0.《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传。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有1件。

1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据可靠消息龙首在台湾收藏;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12.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唐昭陵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204厘米,高约172厘米,厚约40厘米,均为青石质地。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差点被盗,美国人毕士博准备盗走另外四骏石刻,运输之前他令人将这四件石马碎成数块,但运输过程中被陕西当地民众发现并拦截。

这些只是众多珍贵文物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珍宝流失海外。

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在这两场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众多外国人打着“文化考察”的旗号巧取豪夺,仅1876年至1928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万件,而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的就有1.37万件,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俄罗斯亚洲民族研究所有1.2万件。

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万片,遍及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十二国,其中日本多达1.2万多片。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公然将中国沦陷区的大量馆藏文物运到日本,还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长时间非法的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运到日本。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又掀起一次盗掘、走私珍贵文物的狂潮。

这些顶级文物,本就是我国的国宝,由于历史原因,无奈流落在外,十分可惜!建国以后,无数仁人志士、民间收藏家,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购回了遗失在国外的“国宝文物”,努力让中华文明得以存续完整。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的守护自己的国家。

至于有人说的文物在国外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我是不认同的,甚至还有人说不要提这些被抢的文物,告诉子孙有什么用只是加深仇恨,更是不敢认同。

记得《九州 缥缈录》里面有一段,殇阳关之战,离国三铁驹之一的苏元朗战死,谢玄问离国公嬴无翳能不能换回苏元朗的尸体,乱世霸主的回答堪称精彩。

“不知道能否用金钱换回尸骨,”谢玄低低叹了口气,“苏元朗是公爷旧部,我们所剩不多的最初的战友,如果尸体都不能收葬家乡……”

“不必了,”嬴无翳挥了挥手,“有朝一日我取下东陆,哪里都是离国!哪里都是家乡!葬不葬在离国又有什么分别?”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