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与武松的差距,就像豹子与老虎,不是一个体量和等级的武将
官场出身的林冲,凡是讲究规矩,公事公办,小心翼翼,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哪怕是身怀绝技,也要忍气吞声。非要上了真正的战场上,林冲的武力的高强和全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他就像动物界里的豹子,总是潜伏在暗处,昼伏夜出,形迹低调,不显山露水,看到那些那些大型的猎食动物不敢主动攻击,有时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动物掠夺走了自己的事物却无能为力。
作者施耐庵以“豹子头”来定位林冲,其实富有深意的。他的视力、听力、嗅觉能力、跑动速度都不在老虎之下,但是始终做不成万兽之王。
而武松就不同了,作者以“打虎英雄”、“天人神人”这样的字眼来定位武松,颇能看出作者对武松这个人物是怎样的寄予厚望,在施耐庵笔下,就连老虎,都要对武松俯首称臣,何况那些豹子、驴子之类的呢?
众所周知,老虎是百兽之王,即便狮子大象都要退避三合,他的咬合能力是强于一切动物的,徒手搏虎,自古及今,未曾有过,仅《水浒传》中一例,足以使武松名垂千古了。
林冲就是平常意义上的猛将,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战绩,与敌将交锋,动辄百十回合不分胜负,与科班出身的武将相比,林冲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对武松这种天赋极高的武学天才来说,你光凭那些科班的套路是无法取胜武松的,首先你要达到武松力量的百分之六七十,才有可能取胜,武松打你一拳,您跪地吐血,你打武松一拳,武松当是饶痒痒,这怎么玩?
而林冲是否有此神力,我一直表示怀疑,林冲棍打洪教头,那是脱去了身上的枷锁之后,而不是像电视剧演的直接就戴着手脚镣铐上去了。大概导演们觉得林冲不戴上枷锁,即便打赢洪教头,也显得稀松平常了。
实际上,施耐庵并不觉得林冲特别厉害,可以带着枷锁与洪教头切磋。在施耐庵的认知里,只有神人武松才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原著时要引起注意,在施耐庵眼里林冲和杨志、关胜、呼延灼一个样,都是寻常意义上的猛将,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不嫌少。
而只有武松在作者施耐庵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不光是言语性格,更是战场厮杀。他的出现,都给人惊艳的感觉,明明可以速败蒋门神,非要喝成醉鬼才去,这不是为了突出武松的武艺高强吗?
当然是,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突出武松武术的不拘一格,可以拼命,也可以戏耍,可以马战,却选择步斗,真正的高手,从不选择战场,无论应对什么局面,都显得游刃有余。而林冲就是一板一眼的,战场上和生活中,仿佛就是两个人一般,这样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期待他能在武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吗?
就算林冲受过了专业的武学训练而武松没有,但是林冲的性格使他永远无法领会武学的深层次境界,那就是浑然一体,超然物外,无论应付什么局面,都可以从容不迫,险中取胜。就像一代宗师黄飞鸿一样,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而林冲显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武学境界,他处处都是顾虑,面子、妻子、官位、收入、前途、没有一样不担惊受怕,这样的人,即便是武学高手,那也是死板的高手,容易遭人暗算的高手。
只有在光明正大的正面战场厮杀中,林冲才能找到自己的自信,平常寻走江湖,恐怕连一个小人都摆平不了,而武松就不一样,他的武学是达到一定境界的,善于抓住战机,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招毙敌。能在困难局面下反杀成功,显示了超一流武者的境界。
超一流武者,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一招一式,他的武学招式和思想是连贯的,是融入骨髓的,更能随机应变,更适合在复杂局面下的打架斗殴,即便上了正面战场,他也能趋利避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有人认为林冲的马战能力远远高过武松,好像武松不会马战一样,其实对武松来说,无论什么战斗,只要逮住机会,就是一刀毙命的事。林冲武功,攻防兼备,尤其是防守能力,备受肯定,但是你能保证林冲毫无松懈和破绽吗?只要林冲稍有松懈,极有可能被武松逮住机会,一刀剁下马来。即便林冲场面占优怎么样了?你能逮住武松的软肋,一枪结果了他吗?连东北虎都做不到的事情,你觉得林冲能做到吗?
更何况,武松还有三次马下对马上,一招毙敌的光辉战绩,这些战绩仔细分析,武松都有偷袭并且乘人之危的嫌疑,比如斩方貌之时,人家早就招投无路无心恋战,刚好碰上武松就把小命搭上了,猛将贝应夔,作为一个有身份的猛将,刚与武松鹊桥碰面,想打一个招呼问问对方什么来头,功劳簿上可以写上自己的功劳,谁知道武松全不管这套,未及开言,武松的双戒刀已经袭到,只见刀光一闪,贝应夔的人头滚落下来。
这哪是正常的交锋呢?这是闪电战术,速战速决,全然不顾武学的招式和观赏性。而如果让林冲遇上贝应夔的话,小编立马就想到了,两将交锋,双枪并举,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演义惯用的套路描写了。
这样一对比,林冲武松孰强孰弱,已经不言而喻了吧,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林冲与武松的差距,就像豹子与老虎的差距,不是一个体量和等级的武将。
那么您怎么看?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