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嘴炮人生”:白岩松肉喇叭、侯耀华脱裤子不认账、金庸跌份
文丨曹镜明
题丨王朔“嘴炮人生”:白岩松肉喇叭、侯耀华脱裤子不认账、金庸跌份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于王朔的看法!

古往今来,文艺圈中的“嘴炮”最为有意思:一方面,遣词用句极其讲究,在满足吃瓜群众的八卦心理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有理有据,大多都能完成逻辑在恰,即便不怎么认可,也可以另辟蹊径,开眼看世界!

王朔的嘴炮人生
严格来说,如若不知道王朔是谁,很难能够将这篇文章看进去。因为不管是白岩松,还是金庸,都是鼎鼎大名的公众人物,相信绝少不了在评论区质问“有没有资格”或是“算老几”之类的语句的。
在这里,先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一下解答,就以其中最为知名的“金庸”先生为例。

不要说王朔,就连笔者都完全可以进行批评,而且名正言顺。
为什么?就因为笔者作为读者而言,买过金庸的正版书籍,也真的有读过。既然如此凭什么就必须要闭嘴,不管好坏都得要照单全收?
或者说是,只能够献上一阵彩虹屁,让自身的真实想法胎死腹中?如此,谁对这次消费负责呢?当然,也不是别人求着笔者购买的,但是既然是公众出版物,就是要面向所有读者开放的。正如郭德纲所言:赚的每一分钱里面的,都有用来挨骂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弄潮儿,如今属于王朔的时代,确实是已经过去了。但是如若往前追溯个几十年,风头绝对是一时无二。在那个作家、编剧,比导演和演员更加出名的年代,只要基本功过得去,随便捡一个好本子,都能够一炮而红。
那么,作为一名作家、编剧而言,王朔有多么的优秀?甚至在一九八八年时,因为同时有四部作品被搬上大屏幕,被众多媒体不约而同的冠之以“王朔年”的美誉。要知道这可是第一位内地娱乐圈中的人物,斩获如此殊荣,是开时代之先河的突破性壮举。

白岩松肉喇叭
二零一零年,著名媒体人白岩松出版《痛并快乐着》一书,在网络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吃瓜群众纷纷冠上“新一代媒体人良心”的美誉。
在后来,王朔通过朋友的介绍,也购买了一本《痛并快乐着》然而却根本看不下去,甚至还在网络上专门写一篇名为《痛并快乐着》的文章进行批评,丝毫不留情面:
- 得亲天颜,没什么过人见解。
- 文字一般,根本就读不下去。
- 自以真诚,不过骨子里做作。
最终以“肉喇叭”的进行总结,嘲讽白岩松是传声筒而不自知。套用白岩松评价某高管的评价“误把平台当能力”来诠释似乎也是刚刚好合适。

可是,实事求是的讲,白岩松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因为现在的风评和口碑有一些差,就全盘的进行否定,如此也太过片面化。
因为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或许好的平台对于一个人的加持是十分重要的,依旧是以白岩松为例,因为央视,让他可以有机会各行各业的顶尖人士,大大开拓自身的眼界,提升综合素质之类的。然而,凭什么让这个好的平台,只培养你,培养白岩松呢?

这也是一种能力:一方面是职场生存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自身专业素质的硬道理。
但是接触这些各行各业的大佬久了,也很容易会产生另一种错觉,就会以为自己是万金油,也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说什么都是正确的,都是权威。
为什么现在很多吃瓜群众纷纷表示,白岩松越来越端着的原因,想来也正是因此。但是至少从现在的媒体行业而言,白岩松依旧是数一数二的顶尖人才,金牌主持。

侯耀华脱裤子不认账
准确的来说,“脱了裤子不认账”是王朔对“老侯家”的整体评价,包含不仅包含侯耀华一个人,只是批评的文章,指名道姓的写到《问猴哥》三字。
故而,这个锅最终还得是有侯耀华来背,但是结合今后的演艺生涯也没冤枉到哪里去。
二零零七年,王朔因为好友谢东沾染不良习惯,却没有人肯出面帮忙而大为恼火,便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问猴哥》的文章,爆料“谢东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私生子”一事,一时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至于“脱了裤子不认账”的说法也是如此。

先不管“谢东”事件的真假,单单就论侯耀华的演艺生涯进行剖析。
想来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和美女徒弟安娜金之间的“狗血”往事。据安娜金自己在网络上表示,是在一次节目上,结识的侯耀华,后被对方口头上收为徒弟。当然,如若仅仅是老艺术家收一个美女徒弟,也还好,能干出这事的人,即便不多,但也不少。
可令吃瓜群众没有想到的是,紧接着安娜金就在网络上晒出了很多和侯耀华在一起时的照片,有的甚至还很亲密,令人不得不遐想连篇。

为此,侯耀华的儿子和经纪人还专门的跳出来进行否定,说安娜金是在蹭热点,但是也没能阻挡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化,因为遇到了侯耀华这个“猪队友”。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若真的闹到这个份上,相信即便是一个傻子,也得要自觉的和对方划清界限。然而,侯耀华并没有,还斥巨资送给对方一个名牌包包。可最打脸的还是,没过多长时间就被网友在线打脸,晒出购买假货的照片,证明这个包包是假的。
这还没脱裤子呢?就想不认账!侯耀华的人品遭受到无数网友质疑。

金庸跌份
在文章的开篇已经简单的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在这里就不再进行展开。
总体来看,王朔就是针对金庸被过度解读,过度抬高,提出的自己看法,在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有一部分金庸的粉丝,鼓吹拿掉“茅盾先生”将“金庸”列在“七大师”之一。啥是七大师?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七人。显然,无论怎么看金庸作为一个通俗小说作家而言,还是差着档次呢?
最扯的还是,这些人还自喻“金学”,自比“红学”,炒作《红楼梦》是旧体小说的巅峰之作,金庸是白话文小说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类的。

截图是王朔《我看金庸》原文部分,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希望大家客观以对!
作者自荐:
1)白岩松“争议”言论:高校老师提问什么?被怼建议辞职!有道理吗
2)白岩松: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仝卓和冒名顶替女:还有谁?
3)白岩松的手腕:放弃“月赚两千万”的机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4)白岩松:书法啥水平?被誉“赵忠祥”第二,究竟是称赞,还是批评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