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热衷台球,外号“常胜将军”

弯腰,架杆,瞄准,“啪”,球应声落袋。昨日上午,在管道小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台球室内,一位球技精湛的老人正在挥杆,他就是芦林芳。

已经85岁的芦林芳,特别喜欢打台球,1992年退休后,雷打不动每天至少练习四个小时。现在他已成为管道公司老年台球协会主席,更是台球选手们口中的“常胜将军”,作为台球项目国家三级裁判员,他还免费教身边的老人打台球,带出了一批民间高手。

痴迷台球

退休后每天至少打四个小时

笑容爽朗、身板挺拔,芦林芳比85岁的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得多。“别看我85岁了,我真不感觉自己老,现在每天骑着电瓶车去买菜!”芦林芳说,打台球不仅让身体好,而且结交到许多朋友,身体健康,心态豁达,人就不会老。

芦林芳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运动,不管工作有多么忙,都会挤出时间去参加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曾入选过单位的职工业余篮球队,和队友一起多次取得篮球赛团体冠亚军等荣誉,自己也先后被评选为国家篮球三级运动员、国家乒乓球三级运动员、国家篮球二级裁判员。学打台球,始于1985年。当时芦林芳见路边有一群人围着一张很大的桌子在打台球,出于好奇,他也走过去围观,从此便与台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芦林芳开始全身心地学习台球基础知识,认真研究起台球的打法,对台球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除了吃饭、上班,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台球桌上。他通过收看台球比赛实况录像,模仿选手打球的握杆手势、身体站姿以及手架姿势,在不断地反复练习中找寻正确的击球位置。

1992年正式退休后,芦林芳成了公司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台球场打球,10点回家做午饭休息,下午2点再到台球场打球,4点回家做晚饭,整整坚持了28年。“除了疫情期间活动中心暂停服务之外,其他时间都是风雨无阻。现在打台球已成为习惯,一天不打台球心里就感觉少点啥。”芦林芳说道。

业余学台球

练成比赛中的“常胜将军”

“打台球光凭一股子热情是不够的,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坚持不懈地练习。”芦林芳说,刚开始练球的时候,他从新华书店购买了多本台球书籍,加深对台球这项运动的理解,还学会了把数学几何原理运用到台球打法当中。正是芦林芳的这份执着,使他在第二年华东输油局举办的台球团体比赛中崭露头角,并使所在球队赢得了中青年组团体第一名。

初战告捷带来的喜悦,让芦林芳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打下去的决心。通过反复琢磨和现场演练,他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打球方法。在徐州市老干部局组织的一次老年台球比赛中,他的这一打法收到奇效。比赛中,台面上的一个彩球挡住了他想要打进的红球角度,打进球难度实在太大,在场的队员都捏了一把汗。这时的芦林芳很淡定地走到球台前,拿起球杆,调匀呼吸,轻轻一杆,球应声入网,在场的队员、裁判无不为之喝彩。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不负众望,夺得本次比赛个人冠军,并和队友一起团结协作赢得团体冠军。

从1992年退休至2006年,芦林芳共打了14届比赛,拿下了12届个人冠军。芦林芳说,因为年龄偏大,领队担心在比赛时会出现压力和体力不足等问题,从2007年之后作为参赛选手只能打进前五名,不再进行决赛。

免费教大家打台球

希望更多的老年人走出来

虽然不再打决赛,但是芦林芳没有离开赛场,而是以教练、台球协会主席的身份陪在队员身边。在角色转换中,他这位台球协会主席,成了向离退休职工宣传推广台球运动、服务台球运动员的“官儿”。

芦林芳以亲身体验宣传打台球对眼睛、手指和整个身体所带来的好处,周围很多朋友加入了老年台球队的行列,由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四十人,芦林芳自然成了教练。每来一位新人,他就从最基本的技术动作要领教起,耐心给他们作示范,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如何去瞄准与开球、如何调整击球角度与力度,如何调整好身体姿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平时学到的台球知识和积累的比赛经验传授给大伙。对那些动作不够到位的新队员,他就边讲解边示范。在这期间,他要求队员不仅要打出好球,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着装穿戴,他说:“台球是一项绅士运动,必须正式。”

学习+实践+观摩,是提高台球技艺必不可少的环节,芦林芳带领学员经常与市区兄弟队学习、交流、比赛,回来后对他人的打法进行研究,弥补自己的不足,增强了队员的技艺。芦林芳说:“我想借助台球运动的这个平台,把老年人都聚到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学习,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年人走出来,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徐报融媒记者 李小委 文

记者 秦媛 摄 通讯员 李庆鹏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