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新婚夜向道士学导引术,临别时道士说句预言,20年后应验
老话说人生有四喜,分别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不一定每个人都能题名,但洞房花烛夜基本每个人都会经历。
对于新婚的年轻人,洞房花烛夜不仅是人生之喜,而且还预示着自己已经成人,之后不再是别人嘴里的那个“小孩”了,也是男人完成从一个懵懂少年步入一个成年男子的必经之路,自己的意见和选择在这之后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但在人生大喜之时,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却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在洞房花烛夜竟跑去和道士坐而论道,谈了一个通宵还不舍得走。

1488年,王阳明已经17岁,500年前,17岁的男孩子已经到了成婚的年龄,当时讲究先结婚后立业,所以王阳明也不例外。
王阳明的妻子诸氏,是当时江西省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女儿,他们的这门亲事是娃娃亲。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和诸养和既是同乡,又是知己挚友;王阳明儿时,诸养和常去王家串门,因观王阳明面相不凡,于是主动提出要和王家结亲。
王华很高兴的答应了这门亲事,所以王阳明17岁时奉父命,从北京父亲的住处,前往江西南昌和诸氏结婚。
在此之前,王阳明从小就一直追求圣道,儿时便立志用功读书做圣人,所以从小他就饱读诗书,而且常和高僧、老道请教佛道两教的精髓。
结婚当天, 王阳明脑子里还想着他的圣人之学,一边思考,一边踱步,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一个道观——铁柱宫。
王阳明走进铁柱宫后,见到一位眉毛粗厚,头发花白,却又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在一旁盘腿静坐。

王阳明被这位老道士的面容所打动,便走进跟前扣手问道:“道长哪里人?”
道士回答说:“蜀人也,因访道侣到此处。”
王阳明又问:“道长今年高寿几何?”
道士又回答说:“九十六岁了。”
王阳明继续问:“可否告知道长姓名?”
道士又回答说:“自幼外出,不知姓名。人们见我时时静坐,便称我为无为道者。”
这位老道士虽然年龄近百,但身体健朗,精神旺盛,声如洪钟,王阳明觉得他一定是位得道高人,便向他询问养生之术。
当时的王阳明虽然刚17岁,正是血气方刚,英姿勃发的年龄,但由于他自幼患有结核病,久治不愈,所以面容憔悴。老道士看了看王阳明,给他说了一些养生的要诀,并且把自己所精通的导引之术传授给了王阳明。
后来王阳明考取功名,在偏僻荒芜的贵州龙场度过了三年的苦日子,悟道后被朝廷重用,先后平定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南征北战,打了无数次胜仗,这都要仰仗他有一个好身体,而他的这个好身体和这位老道士传授给他的养生绝学有着莫大的联系。

王阳明和道士两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见面一直谈到深夜,从深夜又谈到佛晓;道士给他讲了道家精髓,给王阳明传授导引术。王阳明学习导引术之后,便和道士相对静坐,练习此术。在练习中王阳明感觉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而且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就把结婚洞房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王阳明的新婚妻子,和岳父诸养和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还以为王阳明遇险被害了,诸养和派衙役四处寻找,最终在新婚的次日早上,在铁柱宫找到王阳明。
衙役告诉王阳明,自己是奉其岳父之命,劝其回家,王阳明这时才想起结婚的事情,不得不回,便和无为道者作别。
道士临别对王阳明说:“珍重,珍重,二十年后,当再见于海上也。”
此时的王阳明也许并没有对道士的预言深信,但二十年后,这句预言果然应验。
王阳明28岁时考中进士,观政工部,在京城做官。明武宗朱厚照做皇帝后,宦官刘瑾擅政,打击异党,扰乱朝政,一下子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1506年冬,王守仁看不下去,上疏帮戴铣等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因此而触怒刘瑾,被打了四十大棍,后谪贬至贵州龙场。
1507年,王阳明从牢狱里放出来后,前往贵州龙场任职,但刘瑾向来狠毒,派了刺客跟随王阳明,要在半路刺杀他。王阳明对此早有防范,到杭州后,他在住处的墙上写了一首绝命诗,然后跑到钱塘江边,脱下衣服、鞋子,搞出一个跳水自杀的情景。

王阳明的假自杀,的确骗过了刺客,骗过了刘瑾。王阳明脱下衣服、鞋子后上了一艘船,随船漂泊,后来竟到福建福州。王阳明上岸后,天色已晚,好不容易找了一座寺庙投宿,但当他走进寺庙大殿后,突然发现一个道士。
正当他诧异寺庙中为何会有道士的时候,又觉得这位道士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他不觉的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这位道士,突然想起来这位老道士正是20年前,在南昌铁柱宫教他导引术的那位无为道者。
四目相望,二人甚是感动。道士把他带到一安静的房间内, 两人促膝长谈,王阳明给道士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心中的苦闷,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道士为他卜了一卦,借上天的旨意,一边鼓励王阳明继续用功求学,一边为他出谋划策,告知全身而退的方法,给王阳明重拾了信心。经过道士的开导和指点,王阳明心中的苦闷和迷茫已消解。
几日后,王阳明心情开朗的前往贵州龙场任职。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他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创建“阳明心学”。
此后,王阳明先后在龙场的龙岗书院、贵阳的文明书院聚徒讲学,使当时“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贵州从此人文蔚起,风气大开。再之后,“阳明心学”不仅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还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等,对思想界影响极大。

如今王阳明虽然已经远去,但他创建的“阳明心学”却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近代的曾国藩、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更是在自己的腰牌上刻了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经深入众人之心,并且当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的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

王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的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的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他的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而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了解他的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语录故事,下方横条这套《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不仅全方面的描写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而且还有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现在做活动39元,不到一顿饭钱,有意的朋友,请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883670298068320775"></script>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