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什么?专家来为你科普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介入材料的改进,它的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在临床治疗的应用上日趋广泛。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介入治疗的其中一种,对于该疗法的具体内容,多数人还是不大了解,更不了解可以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疾病治疗。


介入治疗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什么?能治疗什么疾病?

放射性粒子是被很小的银棒或钛合金的包壳所包绕而形成的一种很小的粒子,里边包含了很强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使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利用的则是这种放射性同位素,通过CT、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使用一个特殊的针将缓慢释放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到病灶处,通过放射性粒子源发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使病变组织遭到最大程度的辐射损伤和破坏,由于放射性粒子只对局部有持续的影响,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放射性粒子植入都是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癌。放射性粒子植入主要用于肝癌、肺癌、胰腺癌、胆管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空腔脏器肿瘤不适用。由于“粒子”的成功开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距离放射粒子治疗肿瘤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一些不耐受手术、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肿瘤、恶性肿瘤的转移病灶、无法手术的肿瘤疾病,可以考虑放射性粒子植入。


相比于手术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造成的创伤会更小,治疗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同时是在CT、B超等影像设备的实时监控下进行,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安全性。在粒子植入中,药物能得到完全利用,造成的全身影响也比较小,特别适合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但介入手段多为姑息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缓解症状,要想根治还需依靠手术治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