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 她的死是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1952年7月下旬,整个阿根廷都被一种化不开的阴郁笼罩着,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阿根廷人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向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只为最后看一眼他们心中的“玫瑰”。
吊丧那天,足足有70万人护送着马路中间那小小的灵柩,高呼着“艾薇塔”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当场哭晕过去,有的人则拼命往中间挪动想去亲吻她的玻璃棺。这其中,有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来约束这群沉浸在巨大悲痛的人。为了哀悼她的离去,政府宣布全国服丧。
这时,人们已经彻底忘记,她是个“出身贫贱、不择手段的放荡女人”。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阿根廷国民乃至整个欧洲的尊重,尽管去世这年,她也才33岁。
艾薇塔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尚在襁褓中农场主父亲就抛弃了她们,兄弟姐妹五人全靠母亲的缝纫手艺养活。在艾薇塔的记忆中,家中的缝纫机声音就没停过。贫穷的童年养成了艾薇塔极为早熟的性格,她立志一定要当阿根廷的大人物。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比起小镇那里充斥着更多的机会。15岁那年,歌手奥古斯汀·马加尔迪来小镇演出,为了让他能把她带到首都去,她不惜以身相许。她坚信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实现她的梦想。
抵达首都后不久,这个已有妻室的男人就无情的抛弃了她,一如当年她的亲生父亲一样。野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逐渐吞噬了她的理智。她开始游走在各种权贵男人之间,无论是酒吧老板还是电影导演,只要是能维持她逐渐奢靡的生活的,统统都不放过。男人对她来说,只是跨越阶级的工具罢了。
她的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拍杂志、当主持、演电影...艾薇塔的名号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她再也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女孩了,但她的欲望远不止此。
1943年,正是社会大规模失业的时候,在一次宴会上,艾薇塔结识了贝隆上校,出身底层的她被台上这个正在对“平等民主”高谈阔论的男人深深吸引,他和她同样“对资本家剥削穷人感到深恶痛绝”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次年,两个精神境界在同一层次的人恋爱了,这一年,贝隆49岁,艾薇塔25岁。两人身份的巨大差距成了民众闲暇时的谈资。
跟贝隆在一起,是艾薇塔政治生活的开始。贝隆上校是下一任总统的候选人之一,他经常带着艾薇塔出席各种盛大的场合,也会挽着她走到阿根廷的基层,四处跟百姓宣扬他那套“民主”的理念。民众既被眼前这个举止温柔又美艳无双的女人折服,也被他们的演讲感染,一时间,贝隆这位候选人的人气高涨。
但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阿根廷反对派的强烈不满,于是贝隆被捕入狱。在如此困境之下,艾薇塔一边去监狱鼓励萌生退意的贝隆,一边走上街头跟民众宣讲“贝隆主义”理论。她告诉民众,只有监狱里的贝隆上校才能帮他们摆脱贫穷,贝隆上校会帮他们逃出失业的窘境的。她还说“贝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会对我宠爱有加?”
本就出身底层的艾薇塔对民众甚是了解,她知道她的经历会使民众相信贝隆就是一个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于是,那些重新燃起希望的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当局释放贝隆上校。迫于舆论的压力,贝隆终于重获自由。出狱的那天,贝隆高声喊着“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
1946年,在民众超高人气的支持下,贝隆成功当选总统。而艾薇塔,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一夫人。这一年,艾薇塔27岁。
“第一夫人”的头衔并没有改变什么,她还是依旧在工厂、医院、学校、福利院之间来回奔走,为了提高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她忙的焦头烂额,一刻也不曾休息。她怕,怕曾经许下的承诺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怕那些民众的期望会落空,她不敢停。
她创办并建立了阿根廷“第一夫人”基金会与穷人救助中心,为此,她专门在国家银行设立了一个特别的账号;她帮助贝隆整顿国家秩序,与那些腐败的阿根廷政府官员做斗争;她还建立不少医院和学校,并亲自在一所大学任教,讲授“贝隆主义”。
艾薇塔的声望逐渐超过了她的丈夫,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阿根廷允许妇女可以行使投票权了。她投出了属于阿根廷妇女的第一票,尽管那时她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也在小小庆祝着这个属于她和阿根廷妇女的共同胜利。
癌症细胞迅速吞噬着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人们害怕她的离去,纷纷走进教堂,为她祈祷。但奇迹并没有发生, 7月26日晚8点25分,她就这样逝去了。那时,她刚好33岁。
阿根廷为了永远怀念他们心中的玫瑰,甚至将她的头像放在阿根廷纸币100比索上。纪念她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和电影《贝隆夫人》也成为了经典。尽管贝隆上校一共有过三任妻子,但在阿根廷人民心中,“贝隆夫人”的名号永远属于她,她在人们的心中永不凋谢!
你欣赏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吗?把你的想法在评论区分享出来吧!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