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上位”记
元末,朝政腐败,官吏贪暴,赋税、徭役沉重,贵族、官僚、大地主疯狂吞并土地,社会矛盾激化,加之连年不断的风、雪、水、旱、蝗之灾,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民遍地,各地人民不堪元朝的腐朽统治,纷纷聚义反元。在义军和同乡牧友汤和等人影响下,朱元璋25岁时(即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参加郭子兴红巾农民起义军,由于作战勇敢、机智沉着,很快得到首领的器重和提拔,后自立一军,韩林儿称帝时任左副元帅。龙凤二年(1356年)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逐步扩大和巩固江南粮库。并采纳刘基的建议,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后图张(士诚),统一南方,然后北上灭元,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龙凤七年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龙凤九年(1363 年)率军在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大规模水上作战,次年消灭其残余势力后,改称吴王。旋即,稳定了江汉局势,作出攻打张土诚的准备。
出兵之前,朱元璋为争取人心,瓦解敌军,特发布声讨张士诚的檄文。檄文详细说明了当时情势,列了张的八条“罪状”,以及分化东吴军民的政策,如史杀首恶,允许百姓(主要是地主)保有原来田产房舍等等;但朱在檄文中指斥红巾军所信奉的(也是朱原来信奉的)弥勒教,列举红巾军杀人放火的“罪行”,并声言自己不再相信这套了,同时表白自己要保护地主、官僚的利益,能征得他们的支持。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于龙凤十一年(1365 年)、十二年,率兵歼灭了张士诚。同年,以迎小明王韩林儿赴应天为名,使其部下廖永忠将韩沉之于爪洲(今江苏扬州南)江中。随后北上灭元统一全国,于1368年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朱元璋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最后完成了推翻元朝统治的任务,这个历史功迹是值得肯定的,他对于社会的前进,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如何评价朱元璋,争论颇多。有人认为,他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虽出身雇农,但他没有走农民起义领袖蜕化为封建皇帝这条路,他走的是农民——游民——军官——统帅——皇帝这样一条道路。他投机农民革命,以此为跳板,达到他以个人为中心,积极建立朱家武装,施展各种手段扩张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实力,立志“打天下”的目的。为达此目的,他不惜投靠地主、贵族,争取他们的支持;挟持和谋害自己的皇帝小明王韩林儿,这无异于谋权篡位;削弱下属将帅的权力,集兵权于皇帝一人之手;大肆屠杀功臣、元勋、宿将等等。
历史果真如此吗?那又该怎样去认识这位朱皇帝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