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的百年之争:一座不能带来大量收益的柏威夏寺
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了柬埔寨的申请,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
泰国与柬埔寨也因此事爆发了武装斗争。与两国之前的纠纷不一样,这次战争双方都动用了重型武器,总共造成十人死亡。如今,在柏威夏寺的建筑上,仍留有子弹和炮火的痕迹。
如今,柬埔寨大力发展旅游业,柏威夏寺也成为了当地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项目。较为遗憾的是,由山下到柏威夏寺山路崎岖,而且在柬埔寨与泰国武装对立时期,寺庙附近埋有很多地雷,至今还未完全清除。
交通不便,再加上地雷的隐患,因此来柏威夏寺游玩的外国游客不多。虽是景区,柏威夏寺却不能为柬埔寨带来太多的经济收入。
在我们所了解的国际纷争中,大多数都是由经济贸易问题引起。为什么这个不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寺庙,值得两国为此开展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纷争呢?
一、位处柬埔寨的地理命脉
忽略其他因素不谈,泰国和柬埔寨不遗余力地争夺这个寺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威夏寺所处的地理位置。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马夸山上。国界线相交地带一直是各国建交的敏感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更重要的是,柏威夏寺虽处于柬埔寨境内,但寺庙面朝柬埔寨的一侧是悬崖,唯一的入口在泰国。
此外,柏威夏寺地势险峻,所处海拔550米,占据周围所有地理位置的制高点。站在悬崖边,整个柬埔寨东部平原尽收眼底。
对泰国而言,控制了柏威夏寺就等于掌控了柬埔寨东部平原。若是后来两国爆发战争,那就意味着柬埔寨这部分地区都将暴露于泰国的监视下。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泰方对该地区一直虎视眈眈。
同样的道理,对柬埔寨而言,若是丧失了对柏威夏寺的所属权,那几乎就等于被泰国抓住了命脉。柬埔寨的国力本就不及泰国,若是再丢失这一块战略要地,其局势更加岌岌可危。
为了维护国家安宁和土地完整,柬埔寨无论如何都得牢牢握住对柏威夏寺的主权。
二、历史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意义
如今的柬埔寨经济落后,在周围几个国家的光环下,存在感极低。但是,作为高棉族的后代,柬埔寨人在中南半岛这片土地上,也曾建立盛极一时的吴哥王朝。
古今中外,各国君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必定会推崇一种思想或发展一类宗教,禁锢民众思想。
为彰显自己的功绩,同时也为了统治方便,高棉帝国君主耶输跋摩下令建造了大批建筑与寺庙,其中就有柏威夏寺。两百年后,寺庙终于顺利竣工。
柏威夏寺的建立历经了13代君王,见证了柬埔寨最辉煌的历史。1432年,暹罗入侵,国王弃城而逃。从此,盛极一时的吴哥王朝,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尽管辉煌不再,但柬埔寨人一直以拥有这样的历史为荣。捍卫对柏威夏寺的所属权,就等于捍卫了所有柬埔寨人最后的骄傲。
此外,柏威夏寺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也奠定了它在柬埔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柬埔寨人多信奉小乘佛教,柏威夏寺称作“神圣的寺庙”,代表着不可亵渎的信仰。
柏威夏寺原是供奉湿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一座印度教神庙。13世纪后,影响中南半岛各国长达几世纪之久的印度教由盛转衰。在佛教文化的冲击下,该寺庙逐渐融合了佛教元素,成为一所佛教寺庙。
柏威夏寺不仅对柬埔寨人来说意义非凡,对泰国而言,这所寺庙同样也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公元十三世纪左右,吴哥王朝深陷内乱,迅速衰落。生活在吴哥帝国北边的泰人趁机发动起义,获得独立,并建立了暹罗国(如今的泰国)。
在泰人的进攻下,吴哥王朝曾经盘踞中南半岛的雄姿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连带着象征他们曾经辉煌图腾的柏威夏寺。所以,柏威夏寺是泰国走向独立的见证者。
三、纷争根源——法国的涉足
泰国与柬埔寨很少因为边界问题爆发过领土纠纷,只有一个柏威夏寺困扰了双方多年。要追究起这一问题的导火索,法国“功不可没”。
吴哥王朝没落,泰国不断向南开疆扩土。柬埔寨面临着被泰国吞噬的巨大恐惧。无独有偶,17世纪,处于柬埔寨东侧的越南为获得土地肥沃、物资丰厚的湄公河三角洲,也加入了对柬埔寨的争夺。
在泰国和越南两大势力的入侵下,柬埔寨时刻面临着亡国的风险。
1756至1763年,英法为争夺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权爆发了战争。后来,法国因为战败,便把殖民势力伸向了中南半岛。
柬埔寨想要摆脱泰国和越南的控制,选择了以法国为靠山。之后,柬埔寨当局与法国签订《法柬条约》,正式归为法国的保护国,并在之后沦落为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到来前,柬埔寨的领土已经被泰越两国分割得差不多了。为了扩张在中南半岛的殖民范围,在法国逼迫下,泰国归还了曾经占领的暹粒省等地。
英法两国势力相近、实力相当。看见法国在中南半岛混得如此风生水起,英国也试图分一杯羹。不久,英国从缅甸入侵了中南半岛。
1896年,英法两国达成协定,划分了双方在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以泰国为分界线,泰国以西的缅甸等地属于英国,泰国以南以东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属于法国。
作为缓冲地带的泰国,没有受到两国的殖民统治。为继续扩张殖民地,1904年,法国殖民者与泰国政府成立了联合委员会,意在重新商定泰柬的边界。经过协商,双方一致同意把马夸山山脊作为两国的边界线。
由于,泰国当时没有能绘制地图的能力,因此这一工作由法国官员全权负责。地图绘制后,泰国官员不懂地图,没看出其中的端倪,签字同意,合约生效。
正常情况下,按照一开始商议的边界线,柏威夏庙应在泰国境内,但负责地图绘制的军官更改了边界线,把柏威夏庙划分到法国殖民地高棉一方。
多年后,泰方发现地图有问题,对法国这种卑鄙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令人意外的是,在后来地图修改的会议上,泰国震慑于法国势力,没有对其再提出任何异议,夹着尾巴继续沿用旧地图。
1939年9月1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在德国的入侵下迅速沦陷,举国上下忙于应战,无暇再顾及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
泰国瞅准目标,试图出击夺回被法国占领的土地。1941年,在日本的帮助下,法国被迫将争议领土(柏威夏寺)以及柬埔寨的马德望省等领土给泰国。
让泰国没想到的是,反法西斯联盟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法国作为战胜国再次实施对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为一雪前耻,法国要求泰国归还1941年占领的土地,否则将反对泰国加入联合国。
加入联合国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借助联合国的势力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害。泰国虽不甘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土地再一次拱手让人,但又迫不得已。几经波折,柏威夏寺又回到了柬埔寨手中。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独立运动的思潮在各个被殖民国家之间相继蔓延开来。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同年九月,越南宣布独立。
直至1953年,柬埔寨也从法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不久,法国撤出了柬埔寨。
没有了别国的干预,柏威夏寺第一次变成仅属于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纠纷。两国竞相宣称对柏威夏寺及其附近地区的占有权。
局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两国首次因柏威夏寺问题兵戎相见。1954年,泰国率先派军队占领了该地区。柬埔寨不甘示弱,把泰国告上了海牙国际法庭。
由于在法国划分地图时,泰国签字同意,所以1962年法庭判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但由于边界线被划在寺庙入口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所以寺庙入口归属于泰国。
为缓和与泰国的矛盾,西哈努克亲王宣布,泰国公民进入寺庙可以不用办理任何通行证件。两者各退一步,边境问题得到了短暂的安宁。同时,以和平发展为原则,柬泰双方约定共同开发和维护柏威夏寺。
在双方关系得以缓和期间,泰国曾提议与柬埔寨一起申请柏威夏寺及其附近地区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料,遭到了柬埔寨当局的反对,所以这事后来不了了之。
让泰国没有想到的是,2008年,柬埔寨对柏威夏寺申遗成功。消息传到泰国,在其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来通过协商,两国停止了对柏威夏寺主权的争夺。可柬埔寨申遗的成功,似乎在嘲笑泰方当时的妥协是有多愚蠢。
2013年11月11日,海牙国际法庭就1962年裁决做出解释。一方面重申了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领土的事实,另一方面继续将柏威夏寺所在的山崖定义为柬埔寨的领土。
事已至此,如果泰国还想继续争夺柏威夏寺的所属权,他们只能再一次发动武装斗争。虽然柬埔寨如今的经济实力不如泰国,但其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
进一步讲,有战争就会有伤亡,用无数条人命去换取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泰国是该好好考虑其中的利弊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