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母亲拼死生下女儿,“逼着”她每天6点起床、打扫,网友飙泪
四五岁的孩子会做什么呢?撒娇?哭鼻子?被父母捧在手心里?
在日本却有这样一个5岁的小姑娘,早上六点起床,做饭、叠衣服、打扫、喂狗,甚至还时不时给爸爸做晚饭……
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家务呢?
这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别有他因呢?
01
▼
世事万千
唯有做饭与生存息息相关
5岁的小姑娘名叫小花,爸爸安吾信,在新闻社工作,妈妈安武千惠,是声乐系研究生。
2001年,小花的爸爸妈妈两人因爱走入婚姻的殿堂。
还来不及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千惠就被检查出乳腺癌。
对于这一对新人,犹如晴天霹雳。在癌症的面前,小两口纵是温柔也难以感受到彼此的激励。
他们极尽温和,悲伤还是在这个家中四窜。
在爱的面前,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千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再痛苦,她都不曾放弃,因为想陪着先生走完人生路。
令人欣喜的是,千惠治愈了,还奇迹般地怀孕了。
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和快乐。
医生却告诉他们,如果坚持怀孕很可能会导致癌细胞扩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千惠的眼里,宝宝是比自己还重要的存在,是我人生的至宝。
“能和女儿相遇,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她证明了我在这个世上活过。”
终于,2003年,这个小生命带着妈妈所有的爱和坚强来到了世上。
他们给宝宝取名叫安吾花,小花,希望女儿以后能像花儿一样绽放生命的精彩。
对于安吾信,“这个小生命把我从黑暗中解放出来。”
或许,世界的本质是痛苦的,幸福似乎都是短暂的。
小花九个月时,千惠被检查出肺部感染,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这次的千惠没有在病魔前怯步,她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做着最坏的打算: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小花该怎么办?
久经考虑,千惠决定教女儿做饭。世事万千,唯有做饭这件事与生存息息相关。
“会做饭就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这是千惠对女儿的要求,也是期待,这样就算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也没有关系。
02
▼
虽然时候觉得好难啊
但车到山前必有路
在小花走路都摇摇晃晃时,千惠手把手教她所有的生活常识。
妈妈拖地,小花擦桌子。
每一件家务活,千惠都尽可能让女儿打下手。
衣服脱下来,妈妈翻好了就给小花,叫她自己整理好。
教会女儿用洗衣机,衣服分类洗,洗好了如何晾晒……
要准备去幼儿园了,千惠从不帮忙,穿戴、书包、便当……每一点,都需要小花自己收拾好。
看似无情,却最是情深。
年幼的小花也有无助大哭的时候,因为妈妈没有帮她准备,去幼儿园忘了拿水杯,她只能忍着。
哪怕是千惠看见女儿忘了带便当,也不会提醒女儿。
她不知道自己哪天会离开这个世间,只得拼命与时间赛跑,在自己离开前教会女儿尽可能多的生活技能。
小花四岁生日时,千惠送女儿的生日礼物是一条围裙。
“虽然还有点早,但今年开始我想一点点教她做菜。”
其中第一件就是做味增汤。
彼时的小花,连灶台都够不着。宝宝专属的小凳子,他们家是用来垫高的,只有这样,才能跟着妈妈学会做饭。
第一次看小花用刀,妈妈余生难忘,“从没有这么害怕过,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从不会到小有模样,千惠还和女儿约定:每天早上要做味增汤。
妈妈的教育,除了生活技能,更有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在女儿面前,她从不隐瞒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是多次告诉女儿:妈妈生病了,有一天会去天堂;
但不管妈妈去哪里,都会一直看着小花和爸爸;
你们不高兴了,妈妈就会变成雨落在你们身边;你们快乐时,妈妈就会变成春风摸摸你的笑脸。
她告诉女儿,不说别人坏话,要记得微笑;
如果想妈妈了,可以写一封寄到天堂的信,妈妈会收到的。
2008年,千惠离开了,没有遗憾。
学这一切的路上,小花哭过无数次,身上磕磕碰碰过无数次,她却一直记得和妈妈的约定:每天早上做味增汤。
想妈妈时她会写信寄到天堂:妈妈,有件事我想告诉你——所有的便当我都会自己做了;
虽然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好难啊,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小花已经不哭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饭、弹钢琴、稍微学习一会,然后去学校。这是如今的小花的早上。
每天放学回家后把洗好的衣服整理好,然后做作业。有时和爸爸一起做晚饭,有时她会给爸爸做好饭等他回来。
一边是妈妈教会女儿乐观地面对生活,另一边,爸爸决定写一本记录日常的书,这本书叫《小花的味增汤》。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或许是一本教育理念之类的书时,他却告诉大家,我只是想告诉女儿,妈妈是如何努力生活,又是怎么死的;
爸爸和妈妈相遇,小花出生,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我希望这几年的时光能留在女儿心里。
时至今日,小花爸爸仍在维系着妈妈生前记录女儿成长的博客。
长大的小花迷上了跳舞,还在上料理课。
在小花眼里,做饭的时候真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候。
03
▼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是独立
普天之下,最爱孩子的莫过于妈妈。
十月怀胎,感受着这个小生命一点点长大,内心的欢喜不言而喻。
一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对孩子的担忧。
可放手让孩子独自前行,心中一样痛苦不堪。
这个过程,说服了自己,孩子便能学着勇敢向前;自己没忍住,他只会寄生。
日本有个火了30年的节目《初遣》,就真实地记录着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
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亦步亦趋;第一次放手,他们饱含心疼与不舍。
4岁的柊哉第一次出门,是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买祭奠爸爸的花,咖啡和乌冬面。
第一次独自前行,他不仅要搭两个小时的公交,还要带着两岁的弟弟一起。
这条路,他和妈妈一起走过很多次,不同的是,这次只有弟弟。
一个刚认路,一个连上公交车都要手脚并用,他们真的能顺利地把东西买回来吗?
一路上,四岁的柊哉不是盯着到站信息,就是盯着熟睡的弟弟。
神情紧绷的模样让人一度忘了这只是个四岁的孩子。
买完咖啡和乌冬面后,他竟折返去了一家花店,学着爸爸曾经的样子,给妈妈买花;
他不忘叮嘱店员,“请用粉色蝴蝶结装饰,这是送给妈妈的花”。
因为以前爸爸就是这样带着他做的。
送给妈妈的卡片,他却写上了爸爸的名字。
终于买好了妈妈交待的东西,也顺利坐上了回程的公交车;
放松下来的柊哉终是没抵得住瞌睡的诱惑,在摇摇晃晃的公交上睡了过去。
另一边,第一次放手让孩子出去的妈妈担心不已,早早地就焦急不安地等在路口。
她不在意孩子能不能买上东西,她只关心他们有没有搭上车,能不能顺利回来……
看到公交车来的时候,妈妈眼睛都亮了。她拦下公交车,抱歉地问,“车上有孩子吗?”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她上车看到熟睡的孩子,眼里是藏不住的心疼。
尽管如此,她还是把哥哥叫醒,下车时带着哥哥向全车人道谢。
当发现哥哥给自己买了鲜花时,妈妈意外连连,原来孩子给自己的爱从来不比自己付出的少。
自从两岁失去爸爸,柊哉便自觉担起了“爸爸”的角色。
妈妈忙不过来时,他是最大的帮手;
妈妈背着他偷偷哭泣时,他静静地守着妈妈;
爸爸种下的郁金香,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独自成长的道路上,他想让妈妈开心,也想让妈妈放心。
更令人意外是,一直不曾开口说话的弟弟,竟在跟着哥哥前行的路上,第一次开口喊出了“哥哥”。
哥哥的惊喜,让人隔着屏幕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离不开一直就是父母,不是孩子。
而这一切,如果父母不“绝情”,他们又怎能独立呢。也正是在父母放手的那一刻,孩子真正的成长才开始。
放手的时候,再多不舍与心疼,也只能藏在心里,然后暗暗告诉自己,他一定能做到!
在“人生”这场戏里,孩子成长的路最终还是要一个人走完。
把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经历过,才记得每条走过的路;他独自面对解决过,才有了乘风破浪的底气。
放手让他独立,是为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诚如心理学应用专家李中莹所说:“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