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彻彻底底的废物吗?他为何如此信任赵高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前面我们讲过沙丘宫密谋,胡亥因为得位不正,所以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帝位,首先是确认法理上的正统性。

胡亥继位后首先提高秦始皇的地位,将始皇帝与其他秦国国君的祭祀分开,将秦始皇在祖庙的地位提了一档,有皇帝单独祭祀,其他秦国历代国君由大臣祭祀就可以。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孝心以此来证实自己做皇帝确实是始皇帝传位。


既然要证明自己的孝心那就坚决遵守秦始皇生前所做的任何决定,像修建皇陵、修建阿房宫等重大土建工程不但不能停,还要继续扩大修建的规模。

秦二世还沿着秦始皇曾经的巡游路线重新巡游,秦始皇曾在各地名山大川设立石碑彰显功绩,秦二世就在巡游路上去找这些石碑,然后在石碑的侧面加上曾跟随秦始皇出游大臣的姓名,这到不是为了那些大臣能留名百世,主要找个由头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

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过来总不会放心的,所以继位的秦二世看见他的兄弟们就浑身难受,害怕他们像自己一样谋夺皇帝之位。因为秦始皇的儿子中扶苏独一档,其他儿子都差不多,现在扶苏死了,按照秦国继承制度,其他人的地位都跟胡亥一样,都是秦国皇帝之位的合法继承者。


所以胡亥开始大肆屠杀他的兄弟姐妹,秦国宗族被就受秦始皇猜忌,他的儿子们基本都是富贵散人不掌权力。所以当胡亥朝他的兄弟举起屠刀时,这些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有些聪明一点的主动要求为秦始皇殉葬保全家人,也不知秦始皇泉下有知会怎么想。

从胡亥继位之初的一系列作为来看胡亥还是很看重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他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做的这些事情虽然残暴,但至少能够看出胡亥的智力是正常的。


胡亥继位之初曾对自己的左右近侍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居于世间也,譬犹驰六骥过隙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活在这世间就像六匹马拉车经过缝隙一样短暂,很有哲理意味,这主要是因为秦始皇的死对秦二世的影响太大了,他随秦始皇出巡亲眼看到他英明的父皇病重身亡,在秦始皇死后,因为沙丘宫密谋篡改遗诏,所以秦始皇秘不发丧,秦二世陪着一具尸体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对秦二世而言,他的父亲曾经是整个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死后竟难以下葬,经过七八两个炎热的月份,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甚至赵高为了掩盖秦始皇的尸臭味,购置了大量臭咸鱼。


所以秦二世就悟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胡亥毕竟是秦始皇的儿子,秦国七代明君,流传下来的血脉也不能太差。虽然胡亥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但从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胡亥对权力是自己享乐基础这件事还是非常清楚的,可惜他信错了一个人,那就是赵高。

赵高字写得极好,精通法律,被秦始皇从一个罪臣之子一路提拔,还做了胡亥的老师。在秦始皇死后可以说是一手把胡亥推上了皇帝之位。


从胡亥的角度来看赵高有才华,没有家族势力,又一手扶持自己的老师,不重用这样的人重用谁?但他低估了赵高的权力欲,赵高不满足于稳扎稳打成为一代名相似的所谓流芳千古的人物,他迫切的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控最大的权力,他所做的一切出发点也源于此

实际上秦二世继位后他的精神状态是割裂的,一方面他想掌控秦国权力,稳定天下。另一方面他又存在及时行乐的思想,稳定局势所采用的手段大多急促而流于表面,而这也被赵高所利用。他启用赵高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但这个过程中秦二世至少有三次怀疑过赵高。

第一次是李斯被杀的时候,秦二世并不相信对秦国立有如此巨大功勋的丞相李斯会谋反。所以在赵高给李斯定下了谋反灭族之罪的时候,秦二世没有轻信,而是派出自己的心腹去复查李斯,只是这个时候赵高已经成功哄骗住了李斯,让李斯的案子成为铁案。

李斯墓


第二次是陈胜吴广起义越闹越大的时候,因为此时秦二世把秦朝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了赵高,所以赵高害怕起义军的事被秦二世知道了怪罪自己,就一直瞒着秦二世,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秦二世就把秦国的博士召进宫询问他们,博士们都对秦二世说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这个时候秦二世犹豫了,因为这跟他的老师赵高说的不一样,但最后秦二世及时行乐的思想又开始作祟了,他相信赵高相信秦国百万甲士,斥责秦国博士后就回宫了。

第三次是起义军周文召集十万军队攻进函谷关的时候,赵高再也隐瞒不住了,秦二世就把赵高召进皇宫询问他是怎么回事。赵高这个时候已经压制住秦朝百官了,害怕秦二世处罚他,一咬牙把秦二世杀死了。

秦二世毋庸置疑的是个昏君,几乎与赵高两个人倾覆了诺大的秦帝国。但秦二世又不同于晋惠帝是个智力有缺陷的人,只要秦二世愿意他对秦国朝堂是有绝对的掌控力的。唯一一点就是他不理朝政,沉溺于享乐,历史也没有等待他从秦始皇去世带来的巨大阴影中走出,便毫不留情地从他身上碾了过去,秦二世也被定在耻辱柱上,让人感叹了千年。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1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