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骑行四十多公里,步行上万步……她是奔波在路上的“女骑手”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许多女同胞欢度节日时,有一群女性却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将订单及时送到顾客手中,她们就是女外卖员。接单、取单、送单……在以“小哥”为主的外卖员行业,女骑手们一样飞奔在商家、客户之间,是怎样的争分夺秒?她们的每一次“送达”背后,有没有故事?在很多人眼里,外卖骑手这份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中的艰辛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而对于一个女骑手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只会更多。三八妇女节之际,记者走进她们中的一位,去看看奔波在路上的“女汉子”的日常。

上五楼只需2分钟,把辛苦当“减肥”
今年32岁的史书辉是石家庄达达快送平台的一名女骑手。别看个头不高,送起货来一点不比男骑手慢。
7日上午八点多,刚到达站点进行完测温、消杀等例行工作后,史书辉就接了当天的第一单。她立刻戴上头盔,娴熟地驾驶着电动车,奔向超市取单。
半小时左右,拎着包含饮料、蔬菜等总共十来斤的订单,史书辉来到顾客楼下,一看地址是5楼,史书辉也没等电梯,直接走向楼梯通道。
“电梯比较慢,时间比较赶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不乘电梯,直接爬楼。”一边说着,她拎着东西三步并做两步,全程小跑上楼,仅用了2分钟,史书辉就到达了5楼,将订单送到了顾客家,然后又是一路小跑着下楼,准备接下一单。
拎着十来斤的重物,还能如此迅速,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好奇,史书辉笑着回答:“练的。”她告诉记者,从事外卖送单,爬高楼是经常有的事儿,“有时遇到电梯停电,又不想耽误客户的时间,不管多少层也只有爬楼。”
史书辉说,她爬过最高是27层,“那次电话联系不上顾客,电梯又需要刷卡才能上楼,就只能咬咬牙爬上去了。”史书辉说,那次,当她气喘吁吁将订单送到顾客手里那一刻,心都快炸出来了。
接单、取单、送单……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多,史书辉才有空吃午饭,“这个点儿吃饭时常有的事儿,有时候忙起来也不觉得饿,中午就不吃了,等晚上8点多回家再吃。”史书辉说。
在史书辉的手机软件里,显示她每天的步数都在一万步以上,骑行里程在四十多公里左右,更别说每天拎着各种重物爬楼,不过,虽然工作辛苦,但史书辉却“乐在其中”。“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不是一边挣钱,还能一边减肥嘛。”史书辉笑着说,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瘦二十斤,目前这个目标基本完成了。

常被问“怎么还有女骑手”,但也有“特殊待遇”
一年多前,当从事过售货员、服务员等工作的史书辉选择当了一名女骑手时,身边的不少亲友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她吃不下这个苦。“很多人觉得这是男人干的活,怎么还有女娃也来了,其实,只要不怕吃苦,谁都能干。”史书辉说,她最看重这份工作的自由和那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就感。
在骑手这个行当里,一般男性居多,女骑手属于“少数派”,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给顾客送货时,遇到问的最多的一句是‘怎么还有女骑手?’”史书辉说,好奇的不止是顾客,一些商户、同行,甚至大街上路过的人见了都会止不住问一问。
每天奔波在街巷,风吹日晒让史书辉皮肤变黑,两只手更是愈发粗糙,但史书辉觉得这不算什么。“我觉得,我首先是一个骑手,其次才是女骑手。”史书辉笑着说,现在很多人会称呼她一句“女汉子”,这是对她最好的称赞。
而且,让史书辉更有感触的是,她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特殊待遇”。“很多人一听是女骑手来送货,除了惊讶之外,还会主动帮忙。”
她告诉记者,前几天,她拎着二三十斤的订单,准备送到一户住在7楼的老人家,老人一听是女骑手,就说别上楼了,他们下来拿,“当我拎着东西到三楼时,两位七十多岁的大爷、大妈迎上我,说什么也不让我再拎东西了。”她说,两位老人岁数也不小了,却还想着她的辛苦,这些都让她特别感动。

最欣慰的,是顾客那一声感激的谢谢
今年疫情期间,史书辉也坚守在一线送单,对此,她觉得是一种责任。“许多人收到货时,都会特别感激地说谢谢,还有的人会说幸亏有我们在,等等类似的话。”
史书辉坦言,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她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在疫情期间送单过程中,让她感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疫情期间,自己的工作能帮到别人,也为抗击病毒尽自己的力吧。”
一年多的送单,史书辉说,她听到最多的是“谢谢”,还有不少顾客在下单的备注中写上“雨天路滑,注意安全”“不用急,辛苦了您慢慢送来”等温馨的语句,这些话语都温暖着史书辉的心。
有一次爬楼上去送单,顾客见她累得气喘吁吁,就递过一瓶饮料让她歇口气。“虽然最后没接,但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让人觉得心里特别温暖。”史书辉说,这些温暖的细节,让她充满力量,她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史书辉是名骑手,也是位母亲。每天在外奔波,回到家经常让她累得不想动,但每当陪着女儿的时候,即使再累,史书辉也是开心的。“努力奋斗,不都是为了孩子嘛。”史书辉说,
“干这行虽然很累,但也是很充实。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心里踏实。”对于未来,史书辉充满希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赚更多的钱,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她还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给孩子树立榜样。她计划着多抽出点儿时间学习,“这个职业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所以,我想学一学心理之类的知识,这样就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春炜)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