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散文】硬骨散香

我的老家位于渝东南地区偏远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年猪的习惯。开春时,买一只小猪仔饲养,专吃猪草和泔水。等快要入秋的时候,特地准备一些玉米、红苕催肥。到冬至,小猪就长成又壮又肥的大猪了。
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退伍后便当起了学徒,从姥爷那里习得了杀猪技能,当起了村里的“杀猪匠”。随着技艺不断娴熟,尤其是练就了一手“剔骨”的绝活,他的名声渐渐在村里传开了。

快过年的时候,有很多人上门预约。记得我上小学,时不时就会有人问:“娃儿,帮我给你爸带个话,啥时候来我家,我家猪肥了。” 临近年关,父亲早出晚归,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去三户人家,回家已经很晚了。
我真正了解父亲,是从那一碗猪骨汤开始的。父亲在雇主家里干活时,会把整只猪分割成很多份,雇主常常会把一些不要的骨头送给父亲。

有几次,父亲回家早,顾不得满身油渍,便叫母亲准备好一大盆清水,迅速拿出背篓里的猪骨头放进水盆里来回清洗,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猪骨放进灶屋的大锅里,舀上一大锅水,放入绿豆、白萝卜、葱、姜,一边烧火,一边慢慢煨炖,期间不停地用勺子捞出渣滓和血沫,汤香弥漫了整个灶屋。可是一心想吃肉的我,却不怎么喜欢喝汤。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便端了一碗猪骨汤来到我面前,说道:“娃子,凭我的刀工,原本是可以多多少少留点肉回来,虽然雇主不会说什么,但是说好了剔骨头,就是剔骨头。干我们这一行刀得正,身子不能歪。你看这碗猪骨汤,虽然没肉,只有骨头,但是猪骨越熬越香,而且只有够硬的骨头,才能不断经受大火的煎煮,煮出里面的骨髓——‘硬骨’才能散香。”

2016年,我大学毕业参军入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大学生提干的有关政策,决定尝试走这条路,期间既要复习,又要兼顾日常训练和值班,面对繁重的复习压力,我曾经想要过放弃。
迷茫时,一次炊事班统计伙食意见,问到最想吃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写了猪骨汤……当天晚上,小值日打了满满一碗猪骨汤放在我面前,浓郁的汤香充斥着我的鼻腔,拿起碗抿了一口,香味儿慢慢经过我的唇齿、味蕾、喉咙,最后沉入心田。

我一个人静静地喝着猪骨汤,想起了父亲。父亲其实是一个心肠极软之人,家庭的责任,让他不得不坚韧起来,性格就像那硬骨一样。我想到,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勇攀高峰,才能“熬”出头。当我第一次休假回家,并把我通过提干考试的消息告诉他时,他脸上笑容持续了很久,很久……但是那碗猪骨汤却不断提醒着我,熬一生硬骨,散一世浓香,不让青春留有遗憾。
作者:汪易波
播音:邱 茗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