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轻唤一声“狗狗”,母亲顿时泪流满面…
2020年7月,绥化市的村道上,夏日阳光如烈火,焦灼的照在路人身上。28岁的刘女士(化名)牵着3岁半儿子乐乐(化名)的手漫无目地走着,乐乐虎头虎脑,忽闪的大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四周,忽然他看到远处一条小狗,手指一下,一声轻唤“狗狗”,意外出现的声音让刘女士一惊,她甚至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宝贝你说什么,给妈妈再说一遍”,刘女士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夹杂着激动、担心和期待,小声询问了两遍,“狗狗、狗狗……”乐乐回应地有些吃力,要仔细听才能分辨出他说的内容。确认儿子说了话,刘女士一时间没能控制住,眼睛湿润了。一年多的康复,终于让自闭症的儿子说了话,虽然不同于同龄孩子能喊出“妈妈”,儿子说出“狗狗”,却也让刘女士当时脑海中如电影般闪现陪儿子康复时的艰难……
1日,在“我把春天送给你” ——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启动前,记者走近刘女士和她的儿子乐乐,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自闭症患儿,用爱为他们描绘美丽的春天。
康复课上
摸车牌能摸好几分钟
面对记者,刘女士有许多担忧,在外人面前,这个单亲妈妈似乎不愿意揭开自己的心事,但又想说说自己的故事。她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孩子,和每一名家长一样,他们觉得孩子只是有病了,但是患病不可怕,通过康复治疗以及早期干预,自闭症孩子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岁半的时候,细心的刘女士感觉到,儿子和同龄孩子不一样,在爱动的年纪,儿子不愿意与人一起玩耍,只喜欢自己摆弄玩具车的轮子,此外,唯一能引起儿子兴趣的事情,就是出门时看到停在路边的小汽车,“用手摸车牌子,反复地摸,你要是阻止他的行为,他就会很生气,有时候一摸就好几分钟。”
对于轻声呼唤,乐乐几乎没有回应,在会说话的年纪,乐乐“一言不发”,“家里老人说没事,可能就是男孩子说话晚,不爱搭理人,但是我知道儿子不对劲儿。”刘女士的直觉是对的,异常敏感的她最终拿到了医疗诊断,“‘自闭症’这三个字像是一座大山,我第一反应就是我一个单亲母亲养育孩子已经很吃力,再承担孩子的医疗费用,我该怎么办?”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们共同完成的绘画作品
“ 哭喊”与“自立”的拉扯
2019年9月,在乐乐确诊后的一个月后,刘女士决定,让孩子接受康复治疗。 哈尔滨市金色阳光康复训练中心门外,刘女士被儿子乐乐拉扯着头发,孩子声嘶力竭地哭喊,也让刘女士泪流满面。面对“ 哭喊”与“自立”的拉扯,刘女士只能选择与儿子“割裂”开。“我必须狠下心来,如果现在优柔寡断,不想让孩子受苦,那孩子就可能这样一辈子,并且病症越来越重,我必须为儿子打算。”
坐在记者面前诉说着当初的决定,刘女士有些难过,却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当时决绝的她还不知道,今后将为当时的这个决定庆幸。
康复教具
刘女士说,此后的日子就按照康复计划来。感觉统合、学前教育、构音口肌,一切按部就班,“从家出发到公交车站10多分钟的路程,我为了安抚儿子,抱着他去,下雪、下雨,不论孩子哭喊、耍赖,我都是耐心地劝着,有时候孩子也哭,我自己也哭,心里难受,但是现实不允许我妥协。”抱着孩子的刘女士步履蹒跚,歪歪扭扭地走着,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坚持,孩子也许会好一些,放弃,孩子的未来没有希望。”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们共同完成的绘画作品
捡叶子的小伙子
刘女士的手机屏保是儿子乐乐捡树叶的照片,2年后的今天,刘女士谈及儿子时,并不避讳孩子是自闭症,也会说一些儿子的小问题,但刘女士也告诉记者,儿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可以背诵30多首古诗,认知600多个汉字,最主要的是,孩子可以和我交流,这让我很满足,2年前我想都不敢想。”
现在,乐乐的康复课程更加充实,康复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未来,刘女士想,如果时机成熟,她希望孩子能够上幼儿园,甚至升学,“看着孩子捡树叶的照片,看着孩子滑滑板车的视频,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记者同时采访到哈尔滨市金色阳光康复训练中心教师胡鑫,“孩子在婴儿期,不看人、不回应、不指点,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是否为孤独症了,越早介入康复治疗,孩子回归主流的可能性越大。”
胡鑫介绍,正常孩子在婴儿期听见母亲呼唤自己的名字,会有意识地回应。大一些的孩子,即使不会说话,也会用手指点物品,示意给身边人看,“但是孤独症的孩子没有这样的表现,当妈妈喊自己时,可能会表现回应性很差,甚至不予理睬。”
胡鑫表示,在怀疑孩子是否为孤独症时,家长通常多关注孩子的言语能力,这是片面的,孤独症孩子的非言语能力也是需要关注的,比如手势语言,会不会用手势再见、谢谢,会不会摇头、点头,会不会模仿小动物叫等等。胡鑫倡导,孤独症是一个需要格外关注、各位关爱、格外关心的群体,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这个群体。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