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程维和滴滴的成功,请从这份“接地气”的认知开始
提起成功的创业者,我们总会联想到“西装笔挺”“意气风发”“气场两米八”这些形容词。但当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时,朴实和接地气却是他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种反差萌,应该与程维创业时的初心和一路走来的坚持有关。
一个雪夜打车的故事,拉开滴滴的创始帷幕
时间回到2012年的一个雪夜,拖着行李箱的程维站在街头,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打到车,在焦虑懊恼的同时,程维也发现了他的创业方向——手机打车。借此,滴滴拉开了它的创始帷幕。
然而,创业难,在不被看好的行业创业,更难。早在2012年,传统出租车行业如日中天,司机不缺乘客,且用智能手机的司机寥寥无几,如何将智慧出行这一美好愿景落地成现实,是程维创业之初最大的难点。
上班先听歌,拉满创业“血槽值”
大家试想一下这个画面,在一个简陋的小房间里,几个年轻人听着接地气的《最炫民族风》《少年壮志不言愁》,边唱边拉满一天的“血槽值”,然后九点半准时关掉音箱,投入各自的工作,是不是搞笑又能量满满?正是通过这种自带bgm的自我激励方式,程维他们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更让我们震撼的是,虽然创业之初如此艰难,但程维始终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对网约车行业有着独到的预判和清晰的认知,“智能手机迟早惠普及,互联网迟早会渗透到打车行业”。正因如此,热血满满的程维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了“升级打怪”的创业之路。事实也证明,程维的判断和坚持没有错。
实实在在创造就业岗位,“接地气”才是滴滴最大的“底气”
随着滴滴越做越大,它的社会价值也不断凸显,创造就业就是其中之一。有记者采访报道,在滴滴创造就业的人口中,约有12%是退役军人,21%来自一人就业家庭,51.5%是进城务工人员,6.7%为重点扶贫人员。这份数据,带着生活的艰辛,更带着感动。
在这里,司机不仅仅是一个坐在驾驶座上的人,他们还是别人的子女、父母、丈夫妻子,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撑起了一个家,形象更加多维、立体和鲜活。而滴滴也通过实实在在创造就业岗位的做法,一共带动了1826万个就业机会,不仅让更多司机成为自己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还成为滴滴一往无前的最大“底气”。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这份美好,我觉得不仅仅是更多人不用雨夜等车的幸福,也不仅限于带动整个社会向智能化的出行方式转型,它更在于那份“以人为本”的初心。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滴滴平台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提升现有生活品质的时候,这份“接地气”的美好才更有价值。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