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还“北大韦神”一方“寂静之地”

临近高考,一个头发蓬松,一手拎着3个馒头一手夹着矿泉水的北大老师的采访突然走红。“路人甲”原来是大神,八方聚焦。6月2日,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发布声明,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呼吁社会各界,还他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

一开始人们也质疑,北大老师如此不修边幅,是否门槛不高?随后,当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真实简历被扒出,15岁拿下IMO国际数学竞赛金奖,18岁保送北大,哈佛还曾为争取他不惜打破百年校规希望破格录取等信息曝光,引发社交平台热捧其为业界“扫地僧”。被打脸的网友表示,“单看他外表像个傻子,仔细一查我才是傻子”。

接下来,韦东奕的高中班主任、初中语文老师纷纷接受采访。随着更多生活细节曝光,这样一个对物质生活低要求、痴迷于数学追求的学术偶像被推上神坛。觉得空调浪费电,于是将遥控器束之高阁;甚至觉得开灯浪费电,经常躺在宿舍的床上,在黑暗中思考数学;对于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和游戏,韦东奕一样不沾。偶尔上网就是去找题目来做,或者看一下新闻联播。生活上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成绩上却超然于常人。

当初随机接受采访,居然会发酵成这样的热度,家庭背景曝光,各种过往被扒。对于有很多人联系自己,韦东奕也感到困扰。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也担心传播出来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来是正能量追星,如今似乎跑偏了,网络“造神”让年轻人不堪重负。按照其老师的说法,韦东奕也并不是完美无缺,这种数学天才在生活和社交上的短板是天生的,社会需要其发挥专长,也应该对其短板给予宽容和帮助。不要过度神化学术偶像,不妨给其学术研究一方“寂静之地”。青年学者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

少一点起哄和蹭流量,多一点自我追求和理想精神。流量明星、网红占据头条、热搜的当下,难能可贵的是,韦东奕年纪轻轻,却把一种久违的学术理想呈现在大众面前,保持纯粹的学术追求,对身外之物云淡风轻。 追星“韦神”,不应神化他,不应去挖掘他的家长里短,而应去汲取他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理想力量。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觉醒者”为何吸引当下年轻人去追?由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杨苡等16位平均年龄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联袂主演的纪录电影《九零后》为何打动人?“中兴业,须人杰”,尽管时光流逝,但风暴中的火种,精神永存。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和心灵的激情,赋予年轻人精神动力。

“宅”、“佛系”、“丧”还不够,当下网络用语“躺平”,又被用来形容这一届年轻人。意指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其实更像是一种自嘲与解压的打趣方式。不要以为真“躺平”了,这届年轻人在奋斗和奔忙的同时,以吐槽、解构等方式来排遣压力。

袁隆平和吴孟超双星陨落占据热搜,引发举国哀悼。当下年轻人需要精神偶像,后继者如何继承其衣钵,奋力前行?韦东奕的奋斗方式十分纯粹,在现实土壤中葆有不变的初心与激情,沉浸于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反而没有“躺平”的烦恼。希望全社会别去干扰,而是保护韦东奕的这份纯粹,与此同时,也为更多的追梦人护航、为更多的奋斗者助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来源:紫牛新闻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