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那个被迫当街杀猪卖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如今怎样了
他是西安长安区的文科状元,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现在,他是一位以卖猪肉为生的“屠夫”。
毕业20年,他为母校“抹了黑”,因为才子的“不体面”“混得差”,他遭到众人群嘲:浪费美好人生,浪费名校教育。
360行,行行都有人做,难道人们就是因为他上了好学校,却去“剁猪肉”,就难以接受吗?
本期子牙童趣学生观察,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不体面”学生陆步轩的别样人生选择。
从小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孩子
1966年,陆步轩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县,即使没有母亲,家庭又十分贫苦,这个小小的孩童也是在父亲的千般呵护下逐渐长大的。
为了生活,陆步轩的父亲从没有放缓过日夜奔波的双脚,因为长期的操劳,沟壑般的皱纹也早早爬上了父亲的脸颊。
如何改换门庭,光耀门楣是陆步轩自小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聪明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的自我约束与努力,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从第一步跨入学校,陆步轩就听老师说了“读书使人明智”的话,小小的他不明白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只想着,一定好好读书,如果自己更聪明了,就能想到好的方法,减轻父亲的压力。
那时候,陆步轩十分认真又努力地汲取知识,当他拿着极好的成绩单给父亲看时,父亲脸上的笑容,就成了他无限前进的动力。
时光不经意间就滑动到了高中时代,始终不懈进取的陆步轩渐渐长大,他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生活离他越来越近,而“读书改变命运”也被他写进了人生信条中。
傲人的成绩就是他进入社会的资本,在同学中遥遥领先的排名,以及足以甩出同学上百分的差距,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1985年的高考大潮悄然而来,西安长安区的文科状元头衔飘落在陆步轩头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把他招入麾下,他成了亲友十分羡慕、夸赞的北大高材生。在所有人心里,这个曾经有些苦难,有十分用功努力的孩子,已经差不多有了个美好的未来。
刚进大学的陆步轩也同样认为,自己的未来“稳了”。在北大里有着他在老家从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也有着他以前没有想到过的新思路、新认知。
在北大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有效信息、理念,他所认识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一份人脉。北大,就是他实现人生抱负最近的地方。
但一年的时间,好像让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开始怀疑自己了。
当真正跳出固有的井口,我们就会知道,外面的天,究竟有多大。
陆步轩在北大,就像是一滴水流进了大海,平静又渺小,又像树上万千花苞中的一个,春风一过,花开满林,自己也不过是其中平凡的一朵。
曾经的“状元”只有更努力,才能跟上别人的步伐,从而逐渐超越“精英”。陆步轩在北大,过得辛苦而又充实,他渐渐崭露头角,成为被大家记住的“才子”。
一点点地成长与优秀,让陆步轩渐渐有了“惟有读书高”的文人之心。在中文系学习,每天与文字打交道的他,在书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来回穿梭,逐渐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现实与“桃花源”的碰撞 消极避世有什么用
1989年,四年本科生涯结束,放不下“北大才子”身份的陆步轩开始碰壁。
当他亮出自己的学历与写作成品后,他没有得到特殊对待。除了企业稍显热情的态度外,他还是要和众多求职者一起参与入职考试。
这让“倔强文人”有了一丝“屈辱”与被看轻的感觉,于是他毅然甩手而去。
一次次的碰壁让陆步轩开始怀疑自己,回首自己以前光耀门楣、改换门庭的愿望,恍然之间陆步轩才发现,父亲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深感愧疚又自我怀疑的陆步轩打点了行囊,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在家乡长安区的一个柴油机厂里,一点点地调整心态。
2004年,他被调入到了长安区的档案馆工作。
就算是一名普通的员工,陆步轩还是坚持着自己文人的“小清高”。当他发现自己的成绩被人“剽窃”时,愤怒不已的陆步轩揭竿而起,口诛笔伐一番后,他没了工作。
如果他的这段经历放到现在,人们就有了一个隐晦的词语来形容——“潜规则”。单位里上层人员对下层员工毫无底线的“潜规则”,不知道如今,又有多少底层人员生生咽下了这份不公平与苦楚。
陆步轩想要成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他接受不了所谓世俗中的那点事,阿谀奉承、人情世故,他想要成为一个“家”,文学家、作家。
但现实生活总是给他当头棒喝,一次次“被上课”,使陆步轩的思想,逐渐开始了转变,生活总要继续,得不到“名”,那就把“利”抓在手中吧。他决定下海经商。
化工、装修、零售,陆步轩开始在纷杂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心里的不平与现实的冲击,让他感到痛苦。
原本因为“北大才子”才与他结婚的妻子,也因受不了陆步轩的落魄和看似的“无能”,离他而去了。
一塌糊涂的人生,以及支离破碎的生活,使陆步轩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他开始用酒精来麻痹自己脆弱的神经。
放下“体面”,他与自己和解 职业选择却让他备受争议
“祸兮福之所倚”,在这段看似没有光亮的时期,一个不图“才子之名”,不图物质高昂的女子出现了,陆步轩的第二任妻子点亮了他身上的光芒。
她告诉陆步轩,事业不分贵贱,没有所谓的“放下身段”,也没有人人口中所说的高尚与可耻。
她鼓励丈夫做“屠夫”,说这一份事业,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有滋有味,做好了也一样可以让人有成就感。
在妻子的开解下,那个耿耿于怀读书人的“体面”的文人,学会了妥协,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从心灵上,对自我精神的妥协与自我接受。在市场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眼镜肉店”悄然而生。
本想“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摊位小老板,但一夜之间的新闻焦点,让他平静的生活翻起了滔天大浪。“北大才子沦落为一介屠夫”的消息瞬间挤爆网络,陆步轩也成功成为了众人嘲讽、影射的对象。
不过有“骂声”,相应的就有“叫好声”。各个层面,各行各业的人都参与到,关于“职业选择”“高素质人才低门槛就业”“职业是否体面”的讨论热潮中。
北大校长为陆步轩发声,他说职业不分贵贱,北大的学生可以成为科学家,可以成为高管精英,但同样也可以做屠夫,人生皆可选择。
屠夫又怎样,陆步轩凭借自己的双手,把屠夫做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位置。2008年在广州,陆步轩与同为北大校友、“卖肉佬”的陈生相遇了。
这两位“高材生”的碰撞,直接碰撞出了一所“屠夫学校”,以及12家猪肉店。2010年,用了4个月的时间,陆步轩完成了《猪肉营销学》的基础讲义,他把卖猪肉时的心得,与这个行业内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读。
这本相当于“猪肉通”的书,不仅揭秘了猪肉内情,还能教会你如何挑肥拣瘦,如何选购优质肉。
两个“卖肉佬”的“屠夫教育”,以一种直切人民生活的角度,使“卖猪肉”变成了一门学问,使“屠夫”,变成了一份不容小觑的职业。
2013年4月,在北大“官方”的邀请下,陆步轩稍显窘迫地来到母校,进行了第一次的演讲。
当时他几近哽咽地说出:“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的话时,这位因干上杀猪一行而闻名的毕业生,收获到了学弟学妹们响亮的鼓励的掌声。
之前他一直不敢回到母校,也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直到04年才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
在这次的演讲中,他以一名“另类”的创业成功者,与万千正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学生分享心得——职业均可选择,人生本不应该存在“不体面”与“混得差”。
将屠夫这个行业推上新高点的陆步轩与陈生,现在已经成了身家超过40亿的成功企业人,在一个好像“北大才子”不该待的“特殊”行业,陆步轩用知识的底色,把自己武装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或许在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传承中,满腹的史书文采,胸怀着齐家治国的梦想,是人人追求的“高尚”。
但“低贱”“平凡”一样可以安身立命,与其说争论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是否应该从事“人人看不起”的工作,不如说,他们争论的是一个起点高的人,是否应该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普通。
平凡的世界里有着平凡的芸芸众生,科学家、作家、学者、白领与蓝领,人人都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陆步轩用“能不能卖猪肉”给出了争论着自己的答案,那么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呢,你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END--
小花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