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常见公式及经典例题
1.鸡兔同笼问题
【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头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
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①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
=(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②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
=(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①假设全是鸡,则有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②假设全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例1:鸡和兔在一个笼子里,共有35个头,94只脚,那么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解: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每只鸡有2只脚,那么一共应该有35×2=70(只)脚,而实际有94只脚,这多出来的脚就是把兔子当作鸡多出来的,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一共多了94-70=24(只),则兔子有24÷2=12(只),那么鸡有35-12=23(只)。
例2:动物园里有鸵鸟和长颈鹿共70只,其中鸵鸟的脚比长颈鹿多80只,那么鸵鸟有多少只,长颈鹿有多少只?
解:假设全部都是鸵鸟,则一共有70×2=140(只)
140-80=60(只)
60÷6=10(只)
鸵鸟:70-10=60(只)。
例3:李阿姨的农场里养了一批鸡和兔,共有144条腿,如果鸡数和兔数互换,那么共有腿156条。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解:根据题意可得:
前后鸡的总只数=前后兔的总只数。
把1只鸡和1只兔子看做一组,共有6条腿。前后鸡和兔的总腿数有144+156=300(条),所以共有300÷6=50(组),也就是鸡和兔的总只数有50只。
例4:一次数学考试,只有20道题。做对一题加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算错)。乐乐这次考试得了84分,那么乐乐做对了多少道题?
解:如果20题全部做对,应该得20×5=100(分),而实际得了84分,少了100-84=16(分)。做错一题和做对一题之间,相差5+3=8(分),所以少了的16分,也就是做错了16÷8=2(题)。一共20题,所以乐乐做对了20-2=18(题)。
2.流水问题有如下六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2)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3)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4)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5)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6)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7)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
例1:
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的顺水速度是:
25÷5=5(千米/小时)
因为“顺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顺水速度-水速”。
5-1=4(千米/小时)
综合算式:
25÷5-1=4(千米/小时)
答:此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4千米。
例2:
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
12÷4=3(千米/小时)
因为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水速=船速-逆水速度,即:
4-3=1(千米/小时)
答: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例3:
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20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各是多少?(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0+12)÷2=16(千米/小时)
因为水流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水流的速度是:
(20-12)÷2=4(千米/小时)
答略。
例4:
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此船从甲地逆水航行到乙地需要15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16(千米/小时)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16×15=240(千米)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20(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240÷20=12(小时)
答略。
例5: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港开往乙港共用8小时。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顺水的速度是:
15+3=18(千米/小时)
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是:
18×8=144(千米)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5-3=12(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的时间是:
144÷12=12(小时)
综合算式:
(15+3)×8÷(15-3)
=144÷12
=12(小时)
答略。
3.火车过桥
基本行程问题有如下公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火车过桥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1〉火车与火车相遇:
路程和=两列火车长度之和
〈2〉火车追及追及:
路程差=两列火车长度之和
植树问题
【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
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距离÷棵距
两端植树:棵数=间隔数+1=距离÷棵距+1
两端都不植树:棵数=间隔数-1=距离÷棵距-1
环形植树:棵数=间隔数=距离÷棵距
正多边形植树:一周总棵数=每边棵数×边数-边数
每边棵树=一周总棵数÷边数+1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例1: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要在相距72米的两幢楼房之间种8棵杨树。如果两头都不栽,平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应是多少米?
解:1、本题考察的是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不栽的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棵数比间隔数少1。
2、因为棵数比间隔数少1,所以共有8+1=9个间隔,每个间隔距离是72÷9=8米。
3、所以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8米。
例2.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就敲几下,钟敲6下,5秒钟敲完;钟敲12下,几秒敲完?
分析(用类比思路探讨):
有人会盲目地由倍数关系下结沦,误认为10秒钟敲完,那就完全错了。其实此题只要运用类比思路,与植树问题联系起来想一想就通了:一条线路植树分成几段(株距),如果不包括两个端点,共需植(n-1)棵树,如果包括两个端点,共需植树(n+1)棵,把钟点指数看作是一棵棵的树,把敲的时间看作棵距,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6.相遇/追及问题
例1:
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钟重合。
分析(用类比思路讨论):
本题可以与行程问题进行类比。如图2.11,如果用时针1小时所走的一格作为路程单位,那么本题可以重新叙述为:已知分针与时针相距4格,分
如果分针与时针同时同向出发,问:分针过多少分钟可追上时针?这样就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相似了。4为距离差,速度差为,重合的时间,就是追上的时间。
7.牛吃草问题
【含义】“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这个因素。
【数量关系】
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
例1:这是一片新鲜的牧场,现有400份草,每天都均匀地生长6份草。若一开始放26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1份草。这片牧场的草够奶牛吃多少天?
解:1、本题考查的是牛吃草的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每天新增加的草量,在所求的问题中,让几头牛专吃新长出的草,其余的牛吃原有的草。2、由题目可知:原有的草量+新长的草量=总的草量。奶牛除了要吃掉原有的草,也要吃掉新长的草。原有的草量是不变的。每天新长的草量是匀速的,每天都长6份,每头奶牛每天吃1份,新长的草刚好够6头奶牛吃的量,那么剩下的20头奶牛吃的就是原有的草,每天吃20份,400÷20=20(天),够吃20天。
例2:一水库原有存水量一定,河水每天均匀入库。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若要求6天抽干,需要 多少台同样的抽水机?
解:设每台抽水机每天可抽1份水。5台抽水机20天抽水:5×20=100(份)6台抽水机15天抽水:6×15=90(份)每天入库的水量:(100-90)÷(20-15)=2(份)原有的存水量:100-20×2=60(份)需抽水机台数:60÷6+2=12(台)答:要求6天抽干,需要12台同样的抽水机。
例3:某车站在检票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旅客人数一样多。从开始检票到等候检票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检票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检票口需20分钟。如果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那么需 多少分钟?
解:1、本题考查的是牛吃草的问题,“旅客”相当于“草”,检票口相当于“牛”。
2、由题目可知,旅客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前已经排队的原有旅客,另一部分是开始检票后新来的旅客。设1个检票口1分钟检票的人数为1份。那么4个检票口30分钟检票4×30=120(份),5个检票口20分钟检票5×20=100(份),多花了10分钟多检了120-100=20(份),那么每分钟新增顾客数量为20÷10=2(份)。那么原有顾客总量为:120-30×2=60(份)。同时打开7个检票口,我们可以让2个检票口专门通过新来的顾客,其余的5个检票口通过原来的顾客,需要60÷5=12(分钟)。
8.时钟问题
【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这类问题可转化为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为5.5度/分。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解题思路和方法】将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60°等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1:钟面上从时针指向8开始, 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精确到1分)
解:1、此类题型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那么本题就相当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即分针与时针之间的路程差是240°。
2、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转6°-0.5°=5.5°,所以需要240÷5.5≈44(分钟)。也就是从8时开始,再经过44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例2: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一共重合了多少次?
解:我们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这样分针和时针的转动就可以转化成追及问题,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一共经过了12小时,12个小时分针要跑12圈,时针只能跑1圈,分针比时针多跑12-1=11(圈),而分针每比时针多跑1圈,就会追上时针一次,也就是和时针重合1次,所以12小时内两针一共重合了11次。
例3:一部记录中国军队时代变迁的纪录片时长有两个多小时,小明发现,纪录片播放结束时,手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正好与开始时时针、分针的位置交换了一下,这部纪录片时长多少分钟?(精确到1分)
解: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到时针与分针合走的路程是1080°,进而转化成相遇问题来解决。
2、两个多小时,分针与时针位置正好交换,所以分针与时针所走的路程和正好是三圈,也就是分针和时针合走了360°×3=1080°,而分针和时针每分钟的合走6°+0.5°=6.5°,所以合走1080°需要1080÷6.5≈166(分钟),即这部纪录片时长166分钟。
9.方阵问题
〈一〉基本公式:
1〉最外层人数:
①每边人数×4-4
四个角上的多算一次,所以要减去4
②(每边人数-1)×4
把最外围正方形拆分成4段相同的部分,也可理解成环形植树问题求段数。
2〉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二〉其它性质:
(1)相邻两层每边人数相差2;
(2)相邻两层每层人数相差8.
解:2. (16-3)x 3 x 4= 180(枚)答:(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