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看万盛」解放前中共地下党在区境的革命活动

 □邓华冬 万盛日报

  万盛地处重庆南部、渝黔交界,解放前分属四川省南川县、綦江县和贵州省桐梓县管辖。由于行政分割、区位偏僻、人口不多,中共地下党在今区境的革命活动总体上呈现小而散的特征,未直接产生轰动整个区域的重要革命活动。尽管如此,党在区境的革命活动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犹如星火燎原之势,不断推动着万盛解放这一革命高潮的到来。

  大革命时期,党在区境的革命活动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万盛一些优秀儿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万盛4英烈——汪石冥、霍栗如、陈治均、朱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既不远千里地奔赴广州、武汉、广汉、合川、彭水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也时刻心系家乡,在万盛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进步思想。

  出色的革命宣传家——汪石冥烈士

  汪石冥,名志,字世铭,后改石冥,1902年出生,万盛经开区黑山镇鱼子村(原南川县腰子乡鱼子岗)人。1926年春,汪石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川支部宣传委员。汪石冥擅长组织发动工作,经常利用国际劳动节、“五四”纪念日和廖仲恺殉难纪念日,进行宣传活动。他曾经在腰子乡、万盛乡等乡场上,搭起台子向广大群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他还自编自演独幕话剧,为“病妇切脉、看病”,并开出一副“联俄联共汤”的处方,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汪石冥出色的宣传工作,左派国民党员迅速发展到800余人。1927年4月,汪石冥受中共重庆地委派遣到武汉分校工作。1928年3月,汪石冥在送一批武器给鄂东特委时不幸被捕。12月,在汉阳英勇就义。

  单刀赴会斩黄龙——霍栗如烈士

  霍栗如,又名霍恂,1906年2月出生,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龙村(原綦江县蒲河乡九龙沟)人。1923年,就读于重庆联合中学的霍栗如加入了共产党人萧楚女建立的进步组织“学行励进会”,平时爱读《新青年》《向导》等革命读物,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毕业后,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的霍栗如回到綦江县,任綦江县团练局参事。是年5月13日(农历),霍栗如与局长陈京镛(社会知名人士,解放前曾任贵州省都江县县长)一起,率领团丁10余人深入数百名匪众的巢穴,一举歼灭了桃子凼、永丰(永城)一带匪首黄金河、黄辅成及其幕后指挥者龙德明,为这一带的群众清理了匪患。至今,“单刀赴会斩黄龙”的故事传遍乡里。1925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彭水县委宣传委员。1930年3月,因领导的彭水起义出现泄密,被敌人杀害。

  一腔热血洒大江——陈治钧烈士

  陈治钧,又名陈治均,字元湛,化名陈湘源、陈沿源,1896年5月出生,万盛经开区金桥镇(原綦江县金灵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按照上级指示,担任了綦江县团练局局长。1927年秋,陈治钧到驻广汉的川军第二十八第二混成旅第三团做军运工作,次年又到驻合川的川军第三师做军运工作。1929年冬,中共四川省委军委决定在涪陵组建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陈治钧任游击队特别委员会秘书长。1930年3月,因秘密机关刻印文件时,不小心泄密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两月后被敌人杀害于涪陵城外、长江边龙王沱处。

  两广区军委秘书——朱凯烈士

  朱凯,又名朱贤清,1905年6月(农历)出生,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马头桥村(原綦江县金灵乡河坝)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任两广区军委秘书,在周恩来身边工作。1927年初,参加革命后的朱凯曾回家乡探亲,传播革命思想,但遭到国民党右派、三县督察长张茂春派人追捕,遂离家返回广州,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从此以后,朱凯未能再次踏上故土。1927年广州“四·一五”大屠杀时被捕,次年,狱中病故。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区境的革命活动

  在海孔洞第二飞机制造厂的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南昌飞机制造厂迁至丛林乡海孔洞,名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简称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员工为800人左右。当时该厂有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属中共中央军委系统领导。

  1939年冬,中共川东特委密寄一本旧杂志给南川特支书记周应培。周应培将杂志拿到教育科督学张述成寝室,用规定药水涂后,显出第二飞机制造厂工程师俞乃禧(共产党员)的组织介绍信,该厂党组织要求与南川地方党组织建立联系。后来党的联络点设在距海孔洞10余华里的南川县南平镇上俞乃禧家。中共南川特支曾派党员王昭余任联络员,每周星期六或星期日以找俞老师补习英语课为名进行工作联系。

  中共南川特支(南川县委)十分重视位于海孔洞的第二飞机制造厂党的活动。共产党员俞乃禧在厂内发展过党员。抗战时,中共南川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支部的向国灵动员文凤乡知识青年向国贵、尤显奎等去该厂当工人,积极向特支(县委)提供该厂各方面的情况。1940年春,南川特支派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到飞机厂子弟校任职,了解工厂和工人的情况。1940年8月,向国灵到丛林乡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建立据点,在向国贵、余成良、向先远、龙显奎、肖铸建等工人中进行革命活动,培养积极分子。1945年,中共綦南工委派中共党员李思源去海孔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隐蔽下来开展党的工作。

  1940年秋,南川县稽查所长程传洛得知第二飞机制造厂有共产党活动的消息,遂密报重庆军统局。戴笠派重庆督察股副督察长刘国宪带领六名特务到南川,由县警察局派员协助,逮捕了共产党员陈志坚、党的积极分子刘鸣骥等人,押到南川县城,囚于天主堂。刘鸣骥被捕不久后,南川特支联系俞乃禧以工程师身份将刘保释脱险。陈志坚被国民党押解重庆军统局,后经俞乃禧等人保释出狱。这就是南川民间流传的海孔洞飞机制造厂共产党人被捕案件。

  1946年国民政府航委会决定,第二飞机制造厂迁回江西南昌。1947年底,人员、设备、器材分批迁走。

  戴克宇绘制“九乡游击区图”

  1944年11月,日军占领桂林、柳州、南宁,直逼贵州独山。时李治平和李明翥(即李培根,中共合溪特支书记)正在中共南方局学习。鉴于此,南方局钱瑛、于江震指示,由于抗日战争的形势发展,准备在川黔边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对付日军可能向贵阳、重庆进攻。同时,决定由温凯廷任司令员,李治平任政委,李培根负责地方工作,分工负责川黔边区的工作。回到水坝塘(属桐梓县)后,温凯廷、李治平、李培根、戴克宇(女)等便对川黔边境包括綦江县青年乡在内的九个乡进行了地势、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调查,准备组织游击武装。戴克宇绘制了一份“九乡游击区图”,并交中共南方局。后因日本投降,从而取消了游击武装的计划。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区境的革命活动

  中共南川县万盛小学支部的革命活动

  1947年秋,根据中共川东特委关于“乡村工作第一”的指示精神,中共南川县委委员石德奎和积极分子陈道中、罗云(女)等人到万盛小学任教,由石德奎任万盛小学校长。1948年2月,中共南川县万盛小学支部正式成立,由陈道中任支部书记,党员6人分别是石德奎、陈道中、卢文辉、罗叔章(即罗云)、张碧光(腰子乡人)、李伯福。

  在石德奎、陈道中等领导下,党在万盛的活动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既通过“家访”、“贺寿”、“寻师访友”等方式在社会各阶层讲解党的政策、宣传党的主张,也通过办夜校识字班、建立文具合作社、“友联”篮球队等形式,来传播进步思想。比如:1947年秋,陈道中、张碧光等在万盛小学创办了夜校识字班。当时,万盛场口开设耐火砖厂和矾石厂,矾石厂长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就是文盲多,文化落后,他愿资助课本经费,允许工人读夜校。于是,夜校识字班非常顺利地办起来了。识字班用自编课本,教授“主人尚未作主,公仆何日为公”等内容,教唱《古怪歌》、《山那边是个好地方》等歌曲,向他们宣讲解放战争形势,并批判宿命论等,以此来提高工人、农民、小商的政治觉悟。学员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后来在其中还发展了一名叫王积福的中共党员。

  1948年6月,石德奎去蒲河、三江、綦江等处,通过邮局将南川版《挺进报》寄回南川,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同时,一位署名“吴伯鸿”的中共党员向苏联驻华大使馆索要《新闻类编》寄到万盛小学后,被一教师取去后向肖雨甘告密。万盛党支部活动遭到敌人的监视,石德奎、陈道中等人转移,卢文辉、张碧光、王积福等人就地隐蔽。党支部形式暂时消失,直至1949年6月,中共南川县委书记刘隆华来到万盛,恢复了中共万盛小学支部,并指定张碧光任党支部书记。支部恢复后,根据县委指示,张碧光和党员们在万盛、东林地区的学校、工厂、商店和附近农村秘密宣传,发动群众迎接解放。

  兴隆场老鹰岩矾厂的革命活动

  1948年秋,党组织决定在南川一带组建地下武装,社会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由陶行知、李公朴出面创办,专门培训进步青年)大龄学生高力生即出任重庆自来水公司綦江矾厂厂长。当时,高力生已是党的重点培养对象,当厂长也是经过社会大学党支部批准的。

  矾厂位于桐梓县兴隆场老鹰岩处,地处川黔边区,东邻南川,紧靠贵州边境。中共川东特委考虑到从华蓥山、川东搞武装斗争撒回的一些力量正需要这样的地方来隐蔽,遂决定把这里作为一个据点来保存革命力量。因此,派了搞武装斗争的高邦杰(党小组组长)和搞工运的周伟、邓超伦来厂协助高力生工作。周伟被派到这个厂当“管事”。周伟与工人同甘共苦,共生死,戒了工人的大烟,与工人关系十分密切。

  矾厂常年工人只六七十人,农闲时有二百多人。这些工人工作和生活十分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也不能按时发给,井下、地面无任何劳动保护。时逢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副厂长兼会计主任的孙孝刚为大摆筵席,挪用了矾厂工人数月的工资,工人生活不下去。高力生虽然是厂长,却无经济实权。共产党员周伟乃在高力生的支持下发动全矾厂工人罢工,孙孝刚迫于压力便发部分工资。

  不久,公司撤去了高力生厂长职务。时自来水公司总务科长、特务谍报组长范克明,硬说高力生有“贪污”,诱高回渝“开会”。1949年11月1日,高力生自重庆领事巷去公司“开会”途中,被埋伏的武装特务抓捕,同月28日殉难,年仅37岁。

  党在青年乡的革命活动

  綦江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联系人刘兆祥、漆宗贵,安排中共地下党员杨子超(青年乡人)、董全忠对青年乡及邻近的扶欢、蒲河、石角、兴隆(属贵州省桐梓县)等地伪乡保政权的枪支、粮食和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动向以及解放军来时可能发生战斗的地形等情况进行调查,作好迎接解放的准备。194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抵达万盛,丛林、万盛、桃子荡等地区获得解放。

  此外,据《重庆市南桐矿区公安志》记载:“1948年1月,国民党綦江县特委会,在金灵乡(现属金桥镇)小学逮捕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伍大铨(又作伍大全)和2名进步人士。伍大铨(后在渣滓洞)惨遭杀害。”

  (参考资料:《重庆市南桐矿区志》《南川县志》《綦江县志》《綦江英烈·中共党员烈士专辑》《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川黔边的斗争》《中共南川党史研究资料丛书之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川》《南川人民革命简史》《娄山关北麓的潮声——桐梓地下党的斗争》《中共綦江县党史资料汇编第四辑》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