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军进攻方向之争,如果不进攻莫斯科,德军又该进攻何处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对苏联发动全面入侵,苏德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考虑到苏联并没有做好应对德国入侵的作战准备,所以苏联在战争初期就被打得节节败退,败得最惨的莫过于是苏联西方面军,开战才一周就丢掉了明斯克,六十万大军惨遭合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锋直指斯摩棱斯克。而相比之下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战果寥寥,对苏联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统帅部在战略上出现了分歧,以德国陆军司令瓦尔特·冯·勃劳希契元帅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上将为首的一批军官认为,战争的决胜手在莫斯科,只要能够攻陷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那么苏联也就将土崩瓦解,苏联红军也将不战而败。
同样抱有这一想法的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他认为在三个集团军群中兵力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能否在1941的冬季到来前攻陷莫斯科,将是这场战争的关键。
那么彼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战况如何呢?
一、南北集团军群战况
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是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他所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实力略弱于中央集团军群,可若相较于他的对手苏联西北方面军而言,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仍旧是恐怖的。
西北方面军的指挥官是苏联陆军上将费奥多尔·I·库兹涅佐夫,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在战争爆发前就秘密下达了让部队向后方的里加防线退却的命令,从而避开了北方集团军群在6月22日的第一轮攻势。西北方面军在经过一系列的后卫作战之后,主力部队成功转进至了里加防线,并依托里加防线的筑垒地域抵挡了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
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官是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这位酷爱骑士小说的老元帅所领导的南方集团军群在东线三大集团军群中实力最弱。与之对阵的是苏联陆军上将米哈伊尔·彼得洛维奇·基尔波诺斯,而他所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在苏联三个边境集团军中实力最为强劲。
这是因为在战前苏联判定德军主攻方向将是乌克兰,所以基尔波诺斯麾下有足足8个机械化军。凭借雄厚的兵力和战前基尔波诺斯及早做出了防范,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战况并不理想,在三个集团军群中战果最小。
可以看出,在中央集团军群取得重大战果,并将兵锋推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时,德国南北集团军群的进展均不理想。当中央集团军群向斯摩棱斯克发动进攻时,北方集团军群也成功挫败了西北方面军仓促的反击攻势,里加防线亦被德军成功突破。
但是西北方面军的主力仍旧未被歼灭,反而是尽数退往了卢加防线,依托筑垒优势继续抵抗德军的攻势。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聚集兵力试图突破苏军这一防线,以期能够推进到列宁格勒一线。
同样挫败了苏军反击攻势的还有南方集团军群,西南方面军那并不成功地反击葬送了他们大部分的机动力量。可南方集团军群的胜利却没有对战场局势有太多的变化,西南方面军仍旧依托基辅筑垒地域死死扼住了南方集团军的攻势,战况没有太多的改善。
事实上,当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7月15日猛攻斯摩棱斯克,北方集团军群也在卢加防线浴血厮杀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距离基辅还有足足80公里,整个部队的攻势完全是停滞不前的。
在这样的复杂和诡异的战况下,德国统帅部的战略方向分歧也就发生了。
二、战略上的分歧
事实上,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构想,攻陷莫斯科确实是重要的一步,但是攻陷莫斯科本身是计划的最后一步。按照计划,德国应该先攻陷波罗的海地区和乌克兰,获取这里丰富的资源,并打通和北欧国家的陆上通道,进攻莫斯科则是最后一步,而且还应该以莫斯科为跳板进攻乌拉尔地区,以期达到对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的破坏和压制,从而彻底瓦解苏联的战争潜力。
但是现在因为南方集团军群的进展非常不顺利,而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开始攻击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所以德军统帅部陷入了对战略方向的争吵之中。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德国陆军总部为首的一批军官力主对莫斯科发动攻击,只要能够攻陷莫斯科就能解决德军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与之相对的,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则采取了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将攻击重点放在波罗的海方向和乌克兰方向,而不是倾其全力进攻莫斯科。
随后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随着南方集团军群在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半岛的攻势受阻,北方集团军群也未能按期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最终认可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方案,转而抽调了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加强到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攻势,但最终却在莫斯科城下折戟沉沙。
事实上,对莫斯科的进攻是仓促的,希特勒本想在1941年先拿下列宁格勒,这建立在南线的南方集团军群在8月末还在基辅受阻,中央集团军群在攻陷斯摩棱斯克后调兵南下增援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基辅战役,而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在8月21日切断了列宁格勒至莫斯科的铁路线的基础上。此时希特勒计划在南线的基辅地区形成一次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合围攻势,而在北线则对列宁格勒展开决定性的攻势,一举将列宁格勒攻陷。
尽管冯·勒布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已经取得了战场优势,可他对列宁格勒的攻击却不顺利。北方集团军群在9月8日就几乎彻底切断了列宁格勒的对外通道,并对列宁格勒展开了向心突击,但列宁格勒守军在德军的凶猛攻势下仍是屹立不倒。
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攻势一直持续到9月15日都没有结果,希特勒对冯·勒布的攻势失去了耐心,打算将北方集团军群麾下的第4装甲集群和原属于第3装甲集群的第57装甲军移交给中央集团军群。
在冯·勒布的苦苦请求下才同意再给冯·勒布四天的时间,四天后若拿不下列宁格勒,则北方集团军群必须将第4装甲集群移交给中央集团军群,用于莫斯科的攻势。从9月16日到9月19日,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攻势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并企图攻陷普尔科沃高地和科尔皮诺,但这一企图最终被苏军如铜墙铁壁般的防御所挫败。
这导致了希特勒的耐心彻底耗尽,将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调往了中央战区,加强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攻势。
事实上,进攻莫斯科是一个非常坏的选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攻势将在10月展开,但是此时已经是苏联的冬季,10月初出现了小规模的降雪,道路将变得异常泥泞,这非常不适合德军对莫斯科展开攻势,也给了苏军更多的准备时间。
莫斯科战役期间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合围圈虽然将苏联六十余万大军合围,但泥泞的道路却成为了更可怕的敌人。待到他们对莫斯科近地的苏军防线发动进攻时,实际上已经是借助10月末的道路封冻期了。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虽然有192万大军,但是德军的后勤线已经过于漫长,纵然通过基辅战役解除了来自南线的风险,保障了己方侧翼的安全,可是漫长的后勤线却成为了德军的噩梦。
对莫斯科的攻势是建立在冬季的道路封冻期,泥泞的道路被冻结后才能发动攻势,可此时距离大规模降雪已经不远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等于是在和时间赛跑,对于一场大规模战役,又是对城市的攻坚作战而言,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那么,除去莫斯科之外,是否还有更适合德军的选择呢?
三、更好的选择——列宁格勒
答案是有的,进攻目标仍旧应该是列宁格勒。从战场情况不难看出,北方集团军群的攻势已经是将列宁格勒地区的苏军逼入了城中,他们的回旋余地很小且外围通道几乎被彻底切断,唯一一条对外通道是拉多加湖。
换句话说,北方集团军群只要得到额外的补充兵力,就能够攻陷沃尔霍夫地区,从而彻底切断列宁格勒的外围通道。对于城市防守战而言,一旦外围通道被彻底切断,那么城市距离沦陷也就不远了。
如果希特勒的耐心能够再多一点,让冯·勒布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地区持续发动攻击,并放弃对莫斯科地区发动攻击的构想,转而让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一线构筑防御阵地,并抽调其机动兵力和预备队加强北方集团军群,则列宁格勒地区难以坚守。
要知道,现实里北方集团军群在攻势的最后四天让苏军承受了莫大的压力,指挥列宁格勒守军的苏联陆军大将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将自己最后的预备队第10步兵师填入战场,再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之后才勉强顶住了冯·勒布的攻势。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看法,如果希特勒能够准许冯·勒布继续展开攻击,那么朱可夫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恐怖的局面——他已经没有什么预备队了,手中只有那些富有战斗热情,作战水平非常拙劣、装备水平异常低劣的民兵可供使用。
考虑到列宁格勒处于被围困的状态,那么苏军能够坚持的时间将十分有限。在缺乏预备队又持续遭到攻击的情况下,苏军注定不可能守住他们的防线,列宁格勒至多将在11月末被德军攻陷。
如果列宁格勒能够被德军攻陷,它的战略意义将是难以估量的,并且将成为苏德战争的分水岭。列宁格勒是一座海港城市,它的易手意味着德军将可以借助列宁格勒的港口接收物资,德军的后勤效率将大幅度提高,因为德军可以从波罗的海直接输送物资。
另一方面,列宁格勒是苏联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德军攻陷列宁格勒后也可以通过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快速为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输送物资,长期困扰德军的后勤问题将被缓解。
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苏军在1941年存在一种奇怪的趋向性,他们宁可在不利条件下对德军展开毫无成效的反击,也不愿意老老实实的巩固自己的防线。如果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防线,那么苏军最高统帅部一定会下令莫斯科地区的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实施反突击。
如此一来,苏军就正中德军下怀,因为斯摩棱斯克地区距离苏军的补给线较远,却恰好是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站。这意味着苏军必须在最为不利的条件下展开攻势,而这次攻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这一情况发生了,那么战争局势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苏军在莫斯科地区的反突击将在10月末至11月初发动,技术兵器和兵员都处于劣势的苏军将会一头撞死在德军的防线上,考虑到苏军的韧性与顽强,苏军的攻势恐怕会持续到12月份。
彼时,北方集团军群早已攻陷列宁格勒,其装甲部队随时可以南下袭击苏军侧后,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也可以放弃向高加索地区推进,转而北上侧击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如此一来,苏联投入到反击作战的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就会陷入到绝境。苏军在远离自己补给线的区域作战,部队筋疲力尽之余,技术兵器和物资的消耗也十分剧烈,再考虑到12月份严寒的影响,苏军几乎会在遭到德军反攻的瞬间就陷入崩溃之中,甚至有被合围的风险。
这一点我们也有参考例子,现实里苏军在1942年初的反击攻势后期,就因为后勤线的漫长和部队筋疲力尽,最终在德军的反攻下损失惨重,被迫撤回自己的出发地。
不难看出,如果德军率先攻陷列宁格勒,那么苏德战争就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苏军在遭到惨败后,想要守卫莫斯科将会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在1942年夏季时,德军将可能会同时投入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
如果这一局面发生的话,那么苏军将别无选择地丢失掉他们的首都莫斯科,因为他们聚集的兵力将不足以对抗德国两个集团军群的夹击。莫斯科至多只能在德军的攻势下坚持3个月。此后德军就能够从容达成巴巴罗萨计划的既定目标,苏德战争恐怕就会以德军的胜利告终。
结语
幸运的是,以上所有的推断都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假设,真实的历史上希特勒并未下定决心要攻击列宁格勒,他自己在战略上都是举棋不定,最终导致了列宁格勒没有攻下,莫斯科也同样没能拿下的战略困局。这不得不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幸运,如果不是希特勒自己举棋不定,德国将领又大多缺乏战略观的话,那么战争的进程或许就截然不同了。
参考文献:《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
《回忆与思考》
《苏德战争1941-1949》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