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腿与二郎神的关系是——没有关系

总是有人说,因为二郎神像的坐姿是一腿架一腿的,因而这个姿势得名“二郎腿”——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种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

二郎腿与二郎神的关系,除了都有“二郎”这俩字以外,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二郎,这个词是一个古代俚语,它的出现要远远早于二郎神。久远以前,在二郎神他爷爷还没出生的时候,民间就已经有“二郎”这个词了。

二郎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是来源于“郎官”。

最早的时候,郎官并不是指具体的职位。郎,这个字是指特定的区域,在古代来讲,宫廷内有一处专门用来供君主的侍卫、侍从、谋士、医师这些人等待君主召唤的地方,叫“郎处”“郎台”等等,经常在这个区域活动的人,被称为郎官。比如《韩非子·说疑》里就有“使郎中日闻道于郎外之外”这一句。

战国时,正式设立了“郎官”职阶,君主的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郎将等,都称为“郎官”。

但百姓是不懂这么多细节,他们只知道,所谓“郎”要么指男人,要么指官,而且是接地气的官。

至于“二”,完完全全是古代的通俗用语,而且这种用语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易·系辞》有言:“天一,地二”;“因二以济民行”。后来的《说文》里又补充:“二,地之数也。”

由于“二”在古先民的心里是地数,又是济民之数,所以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很好的数字。因此古先民把很多带有“亲民”性质的事物都赋名以“二”。

比如说,老百姓会把古代那些郎官称为“二郎官”,这些人,老百姓不知道他们具体是什么官僚,只知道他们既能上达天听,又能深入百姓,为百姓办实事,故以“二”称。

又比如,古代管勤行的人,不管是茶馆酒肆还是饭铺的服务员,都叫“店小二”“二子”,这不是随便给人排行序齿,纯粹就因为他们接地气;或者有一些不那么好的话,“二”作为形容词,“这人怎么这么二”,或者二虎、二傻、二愣……“地之数”嘛,形容“过于不开化”,太接地气,埋到土里了。

到今天也还有这种情况,比如很多地方打招呼,随便喊二爷、二哥,都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二”是表示亲民,“郎”也是亲民的官,于是有了“二郎官”这个称呼。二郎,就是“二郎官”的简称。

然后才有了二郎神。他的原型,不管是谁,都称为二郎。比如李冰之子根本就不是排行第二,也叫二郎。因为在百姓心里,二郎神这些原型,哪怕不是官,百姓也认为他们是亲民的“二郎官”。

然后就有了“二郎腿”。

这个动作是早就有的。命名为二郎腿,是由于过去那些亲民的二郎官们经常深入群众,查看群众劳作情况,有时需要坐下谈话或休息,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他们跷腿,是因为古代的服饰衣服的尾摆相当长,这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古代的衣装,就像《说文》描述的,“上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很容易拖到地上。古代那时候都是土地,沾上泥不好看,把腿搭起来,以使裙摆不沾地。

这个跷腿搭腿的坐姿,逐渐成了二郎官们的特征,这才有了“二郎腿”这个名称。

在古代,统治阶级对自身的形象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也导致了跷“二郎腿”这个动作被人说出来时,经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一方面是来自统治阶级。由于郎官在统治阶级里属于比较低等的官僚,上层的高官是瞧不起他们的。如果作为一个高级官员,不注意自身形象,跷二郎腿,就会被人批评“自甘轻贱”,没有上等人应有的举止风范。

而另一方面,就算郎官是低等官僚,与百姓相比,他们依然是“官”。普通人做这种动作,就会被其他人嘲笑,你明明不是个官,却在摆官架子。

所以,最终说回二郎腿与二郎神,它们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除了都有“二郎”这俩字以外基本不搭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