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孙子参军失败,湖北老人怒上民政局讨公道,最后结局如何?
1999年1月初,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出了一件大事。
一位手拄拐杖、衣着破旧的山村老人,直闯进双拥办主任李建平的办公室,语气硬邦邦地说:“主任,我的长孙参军失败,我专门大老远从几十多里地的村里跑过来的,就想知道,为啥你们不让我孙子参军。”
边说着,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本有些发黄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几块勋章和证书,都一摊摊在办公桌上,看上去气得不轻。
“您先别生气。”李建平一边安慰着,一边打开了那本精装纪念册。只见册子上的功臣榜上,赫然记录着99位共和国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的名字,其中只有一位来自湖北省。
难不成,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来自咸宁的...李建平随即轻轻问道:“您叫?”
当老人报出自己的名字后,双拥办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深深地震惊了,不禁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位已经年近八旬、身材佝偻却目光如炬的老人...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的孙子最后又当上兵了吗?又为何此事会惊动当地首长呢?

刘祚坤
身世凄惨不自弃
这位老人叫刘祚坤,是湖北省的唯一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
1924年,刘祚坤出生在湖北咸宁的石溪村里,年纪尚小就失去双亲,靠着同村乡亲们东一口饭、西一碗菜喂大。好在刘祚坤为人机灵且知恩图报,他不仅经常去乡亲们那串门帮忙,而且干活还特别麻利,村里的木匠看这孩子脾性不错,就招他做了徒弟,算是给了住处和手艺。
后来在师傅的撮合下,刘祚坤和邻村的姑娘彭爱玉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当时战乱平息,他们一家人过得还算舒适美满。
本来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直到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的领土在美军的蓄意轰炸下惨遭攻击。为此,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口号一出,全国上下纷纷响应。
因为幼时父母惨死,所以刘祚坤非常反感侵略和霸权主义,当村里开始招兵的时候,他就赶紧跟妻子表明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
当时家里除了三个尚且幼年的孩子嗷嗷待哺,彭爱玉肚子里还有一个,正是一家人靠着他养活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家里的顶梁柱离家了,一家人可怎么办呢?更何况战场上刀枪不长眼,丈夫这一走何时才会回来?
刘祚坤也在心里苦苦煎熬了许久后,他对妻子说:“我必须得去,我父母就是因为打仗才死的。”
本来还想劝他留下的妻子彭爱玉沉默了,然后转向一边给孩子喂饭,一天都没有搭理刘祚坤。这样的反应让他有些不知所措,要知道,两个人自从结婚到现在,从来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在参军这事上,他们两个很明显是有分歧的,虽然没有发生争吵,但妻子的沉默更让他难受。
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刘祚坤早早就坐在床边,等着彭爱玉,准备再跟她谈一下这件事,谁知她拿着一件新衣服过来,然后一脸平静地说:“这本来是想过年给你穿的,明天你穿着它去报名吧。”
听到这话,刘祚坤瞪大了眼,原本准备好的话全被咽进肚子里了。其实彭爱玉心里都明白,只不过一时心里没办法接受而已,眼见刘祚坤一边担心自己生气,一边想着参军,她琢磨了半天,最终还是同意了。
就这样,刘祚坤穿好新衣服,第二天天还没亮,便跟村里的青年人一起到镇上报名,很快就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的战士。

刘祚坤
新衣服是彭爱玉打算过年给他穿的,里面用的全是新棉,即使到了东北那样的严寒地带,刘祚坤也觉得非常暖和。
1952年冬,刘祚坤所在的部队先从湖北步行出发到汉口,再坐火车直达中朝边境丹东。在临出发前,刘祚坤将写有自己姓名、籍贯和通讯地址的布条缝在棉衣里面,然后就直奔前线去了。
刚到朝鲜战场,迎面而来的就是敌人的飞机和大炮,不少炮弹落在不远处,扬起几米高的尘土,直接埋下战士的半边身子。
一开始美军抢占先机,借助制空权的优势,从上到下进行地毯式轰炸。面对如此密集的炮火攻势,刘祚坤等人就躲在山洞里,只要对面飞机下降到一定高度进行侦查,他们这边就发动火力攻击,一连几落许多架美军飞机。
那时候飞机还是稀罕物件,每次打下来刘祚坤等人都能高兴半天,但美军也不是每次都用飞机,有时也会跟志愿军部队拼机枪火力,拼冷兵器。每到这时,刘祚坤就会拿着刺刀冲到最前面杀敌,又或者在后面扛着机枪掩护战友攻坚。他们一路转战南北,冒着敌人火力猛烈的层层封锁,从定州打到连州,直冲敌人重兵据点。
尽管美国装备精良,但是却没有中国作战经验丰富。要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足足积攒了十四年的战斗经验和战术结论,这下在朝鲜战争中全给用上了。敌强我弱时,我军战士便会采取迂回作战的方式,不断消耗敌军力量,然后趁机一网打尽;不过反过来,当敌弱我强时,我军战士便会直接用炮火炸开一条路,将敌人给消灭。
就这样打了几个月之后,刘祚坤学到了一些浅显的作战策略,比如诱敌深入,瓮中捉鳖之类的。

年轻时的刘祚坤
=不顾敌机扫射,勇救汽油桶
正当他靠着这些简单的作战方式,在战场上杀得正欢时,1953年2月,上面下达命令,将刘祚坤所在的部队分配到兵站工作。
一开始他心中还有些失落,因为不知道这次分配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毕竟对于这类后勤工作,他还是更热衷于上阵杀敌,但他这个想法很快就出现了转变。同年4月26日晚上,正跟往常一样,刘祚坤在山洞里持枪值班,守着5个装有航空汽油的车厢,汽油属朝鲜人民军。
晚上有风,从北边一直呼呼地吹,虽然那时气温没有到零下,但光凭风吹着,露在外面的手和脸也觉得很冷。一路巡逻到深夜,就在刘祚坤伸了个懒腰,准备活络一下筋骨时,突然从远方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两架美军B26型战斗机飞向车站这边,然后投下炸弹。
只听一阵爆炸声,车站已经遭到轰炸,一个车厢上落了炸弹,随着一声炸响,里面的汽油桶都跟着烧了起来,一道道火柱直冲云霄。投放了炸弹还不完,敌机一边朝着车站俯冲,一边疯狂射击,似乎是要将车站里的人和物资完全消灭。
情况非常危险,但刘祚坤眼里却只有那些放着航空汽油的车厢,要知道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中朝战士都面临着物资匮乏的窘况,航空汽油更是极其珍贵。一想到这里,刘祚坤几乎是想也不想就冲进火海,抢救剩下的汽油桶。
因为敌机轰炸产生了巨大爆炸,第一节车厢已经没用了,所以他直接跑到第二节车厢前面。经过刚才的轰炸,第二节车厢表面有不少地方凹了下去,刘祚坤就拿着铁锹朝着凹陷的车门狠狠敲打。
事实证明,人在最危难时总能爆发出惊人潜能,在刘祚坤的努力下,车门很快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用棍子将车门打开后,他直接跳进去,抓着油桶就往下滚。就这样,汽油桶一个接一个往外滚,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弄出去了20多桶汽油。

当时敌机还没有离开,子弹一直朝车厢扫射,不断冒出火花。一些火苗顺着汽油慢慢逼近车厢内刘祚坤的位置,炙烤着他露在外面的皮肤,燃烧产生的浓烟熏着他的眼睛,使得他饱受双重折磨。
这还没完,后来火势变大,刘祚坤已经完全没办法正常救援,只能半闭着眼睛,然后摸索着将汽油桶给滚出去,一桶桶油砸着他的左脚滚下去,一场救援下来,他的左脚已经血肉模糊。
当时情况紧急,刘祚坤满脑子都是怎么抢救汽油桶,根本没时间去想这些,以至于后来援助是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不过还好还来得及,一名志愿军战士在赶来后,连忙将已经滚下来油桶推到安全的地方。过没多久,朝鲜人民军燃料局的车永俊也来了,虽然他只有一个胳膊,但也加入了抢救工作中。
随着第一轮的攻击结束,敌人稍作整顿,然后敌机再次俯冲下来,开始新一轮的扫射。
一直关注外面情况的车永俊连忙大喊“防空”,但此时的刘祚坤全身心都在抢救上面,车永俊见他还只顾着滚油桶,直接过去把人拉走,带到旁边的弹坑躲起来。
敌机扫射后,他们又开始进行抢救工作,过没多久,一些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战士得到消息后也纷纷前来支援。经过两个小时抢救,一共运出来300多桶汽油,其中刘祚坤一人就救出来85桶,等抢救结束后,他已经是筋疲力竭了,刚下来就直接倒在一边昏过去了。
第二天,朝鲜人民军燃料局派来了两个军官来慰问他,感谢他昨天不顾生命危险抢救汽油。对此刘祚坤只是一笑了之,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没想到兵站也有这么多惊险的事情。”
后来,朝鲜方面的上级机关又两次派人来了解他的事迹。自此,刘祚坤算是出名了。

朝鲜战场上
拖着伤腿做扁担
美军见投入了大量装备和兵力后,还是无法攻破我方志愿军的防线,便想了一个损招,那就是切断我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
要知道我国在朝鲜作战期间,所有的补给都是由国内提供的,它们坐着火车从中国境内来到朝鲜,然后分别送到志愿军的各个据点,美军的目的,就是那些在战场上有大作用的铁路轨道。一旦铁轨被毁,后勤补给被切断,对于中国数十万志愿大军来讲,必然是全军覆没般的重大打击。
打着这样的算盘,美军派出飞机炸毁了雨埠水库,积蓄在里面的水顿时如洪水爆发般冲击着那些铁路轨道,火车根本就没办法通过,更别提运送物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志愿军总部决定,立即召集部队修筑堤坝,阻挡洪水进一步侵害铁路。
当时的汽车都是用来运物资的,本身就不够用,所以他们只能挑着扁担将土和沙袋挑上去,那段时间,扁担成了部队上除粮食弹药外最急缺的东西。
虽然部队组织了不少民工,但还是经常供不应求有,刘祚坤因为伤腿受限干不了重活,便想着帮忙做扁担。他找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然后搬一个矮凳把伤腿放上去,就开始做扁担了。因为从小跟着木匠师傅做木工,刘祚坤的手艺不仅快,而且速度和质量都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去,单是一天他就能做出12条扁担。
当时美军自以为炸毁了水库,志愿军部队会因为补给不足而逐步溃败,于是便想拖着,坐看志愿军因补给不足而撤军。
但他们这个想法注定要落空了。在刘祚坤和民工们的努力下,一个个扁担跟雪花一样飘到堤坝附近,他们掂石团土,将洪水挡在外面。很快,阻碍铁路正常运行的大难题被解决了,之后的铁路也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清理,并恢复使用。经过努力,后方物资再次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送过来,确保前线战士的需求。
在后方兵站稳定、补给逐步恢复正常的同时,前线战事也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在入朝后,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抵抗美军。

抗美援朝胜利,载誉而归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的6月10日,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5次战役,歼敌23万多人,不仅扭转了朝鲜战局,还在一边打一边谈的过程中,迫使美国同意停战并签订协议。
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这天,美帝国主义在板门店和中朝双方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结束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
战争结束后,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按照惯例,要对一些做出过重大功劳的志愿军战士进行封功。
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二厂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提出请求,为曾经保卫汽油的刘祚坤记一次一等功。在听说了刘祚坤的事迹后,勤务部特批了这一请求,并且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共同授予了他“一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当时在全国,只有99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能获得“一等功臣”的称号,而他刘祚坤不仅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湖北省唯一一名由此称号的志愿军战士。过没多久,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了他“国际二级战士”的荣誉勋章一枚。
1954年5月5日,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中朝双方在朝鲜平壤的“毛泽东广场”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会。刘祚坤被选作为志愿军的特邀代表,参加这场庆功会。
因为刘祚坤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平壤附近,而他本人还受着伤,不方便奔波,于是他干脆就骑着营长的马来了。在庆功会上,他还遇到了其他“一等功臣”的代表,他们一起受到了朱德元帅、朝鲜首相,以及贺龙、杨得志、洪学智等首长的亲切接见。
宴会准备得非常丰富,看着餐桌上的美食,刘祚坤忍不住大快朵颐,正在他吃得正高兴时,他突然被朝鲜首长点名,一个朝鲜军官立刻赶来通知他。在筵席上,刘祚坤在大火中救航空汽油的事件被朝鲜元首再次提及,并且做出了高度评价。
此时,洪学智首长也站起来,将刘祚坤救完汽油第二天不顾伤体做扁担的事说了出来,话音刚落,在场参加庆功会的人纷纷起身为刘祚坤鼓掌,掌声经久不断,这或许是刘祚坤这一生来最辉煌的时刻。
朝鲜这边的事情解决后,1956年5月,刘祚坤带着伤残的左腿和荣誉返回故乡咸宁。当他胸前带着大红花出现在村口的时候,整个石溪村都沸腾了,村里面的人都涌进他家里来,看看他的军功章和军功证。

可回家后,刘祚坤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自己的第四个孩子在出生没多久,就因病去世。
当初刘祚坤离家后,家里只剩彭爱玉一个人支撑着,她一边要照顾四个孩子,一边还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务,长时间的劳作,让彭爱玉的身体非常虚弱。为了让孩子多吃口饭,她还经常饿着,从而导致她因为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奶水喂给小女儿,使得孩子身体瘦弱不堪,最后被一场大病给带走了。
听到这件事,腿伤入骨都没哭的刘祚坤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心中满是愧疚,他哭着对自家媳妇说:“以后说啥我都不离开你们了。”
因为一等功在整个湖北只有这么一个,所以当地政府也很重视他的事情,没过多久,当地就下了任职令,安排他到高桥区担任人民武装部长。在那个时候,人武部长就是常委,也就是地方上响当当地区领导,身份和待遇都非常高。
但是刘祚坤一没读过多少书,二没参与过管理地方的事务,因此尽管每次参与常委会会议时,他都笔直地坐在那里,也总是觉得很“不合群”。后来刘祚坤经过反复思索,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职位,最后坚决请求辞职。
回到农村后,刘祚坤也没有闲着,在自家村里当了一个生产队长。可谁知这个队长也不好当,石溪村这个地方只有山不长树,水稻田也是七零八落散得到处都是,村里人均都不到一亩。尽管刘祚坤每天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地劳作,可这一年下来,收成总是得不到改善,可把他给愁坏了。
后来感觉自己实在不适合当官,于是刘祚坤再次辞职,决定好好做一个木匠。

在院子里干活的刘祚坤
辞职做木匠,为孙儿参军怒上民政局
到了70年代的时候,当初在朝鲜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人杨得志来到湖北武汉做军区司令员。
虽然距离曾上次见面已经有二十多年,但是这位老首长并没有没有忘记刘祚坤。在他去咸宁视察“131”绝密国防工程的时候,曾派身边的警卫员找到刘祚坤,问他愿不愿意继续跟着老领导一起工作。
但此时的刘祚坤只想呆在家中,守着村子的这一亩三分地,于是便婉拒了老首长的好意。
早年间,刘祚坤将自己的荣誉证书和勋章全都藏在箱底,只有四下无人的时候才会悄悄拿出来看两眼。如此珍藏,再加上他天性不爱跟人打交道,很快,村里面的人就忘记他这位老功臣。
后来随着国家发展,刘祚坤不是没想过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报效国家,但是他的几个孩子都天生体弱,单是体检那一关就过不了。
1997年,刘祚坤的长孙刘建光长大了,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借来一本《中国战争史内幕揭秘》,里面记录的事件让他非常感动,便跟爷爷刘祚坤讲书上记录的事情。
这时距离刘祚坤从朝鲜战场回来已经有41年了,再次听到跟战争有关的事情,让他忍不住想起曾经跟战友谈笑作战的场景,忍不住老泪纵横。
见刘建光非常疑惑,便跟他讲了自己曾经在朝鲜战场上的事情,最后刘祚坤长叹一口气说:“不管是一等功也好,二级战士也好,你记住一点,那就是你爷爷我没有在战场上丢脸!”
听了刘祚坤的话,刘建光非常激动,并在爷爷的鼓励下报名参军,但是因为身体问题,整整两年,一直到1999年,刘建光的体检才合格。可谁知这时候因为镇里指标有限,他再次被刷下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祚坤非常气愤,直接带着孙子找上了咸安民政局,也就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双拥办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刘祚坤在抗美援朝时获得的勋章,然后当即将此事报告给相关部门。
没多久,被惊动的首长亲自来见刘祚坤,一番交谈后,首长被刘祚坤隐匿乡野43年的事迹震撼,而刘祚坤的长孙刘建光也被允许参军。

左边是朝鲜独立战士荣誉战士勋章(二级)
就这样,刘祚坤送孙参军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不少人纷纷来拜访他,见刘祚坤家中清贫,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去向政府求助,要求照顾?
刘祚坤只轻轻摇摇头,回答道:“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再去麻烦政府。”
此话一出,让人忍不住心怀崇敬。
向英雄致敬
四个孩子的爸也能当兵
志愿军全国动员,志愿参军,有特长或50以下男人都可以拥跃报名。
省里没给发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