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迁出农村的人,还能拥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曾几何时,农村户口不值钱,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有钱有法子的都想买个商品粮,从而变成非农户口,期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风水轮流转,现在农村户口比过去要值钱多了。虽然说,经过户籍改革,都叫居民户口。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户口也仍然落在农村的人,可以申请宅基地,能够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如果户口从农村迁出去了,还能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宅基地的使用权。

宅基地是国家为农民提供建房住所所需的一种建筑用地,他的对象必须是农村户口。所以说,如果户口已经迁出去了,就无法再在农村申请宅基地,也就没有使用权了。

按照目前的政策来分析,农村户口迁出去比较容易,但迁回来很难。而且即使按照相关规定签了回来,想自己单独成立一户,专门去申请宅基地,难度系数同样高。

但是这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在户口迁出去之前,农村家庭其他成员拥有宅基地,而且建造房屋并且居住,户口迁出人员又拥有合法的继承权的话,以后是可以继承这个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


关于这一点,在2020年的司法解释中曾经予以明确。进城落户,子女可以继承父母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并进行确权登记,只需要备注即可。

当然,这种继承仍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首先是只能居住,不能改建,扩建或推倒重建。当然内部的装修和不做大改动的修饰,没有太大问题。其次是,一旦房屋自然倒塌,或无人居住成为危房,村集体有权无偿收回宅基地的使用权。如果使用权被收回了,户口迁出人员就无法继续再申请新的宅基地了。


二是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户口从农村迁出去以后,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影响,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那就是从改革开放之后,进行土地承包,并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农村人。如果在此之前将户口迁出去,没有获得农村的土地,那当然,以后也不可能拥有土地了。

但是现实情况中,真正大部分户口迁出去的都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也就是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民举家迁往城市定居生活。或者有一部分人通过外出上大学或工作的方式,将户口迁到了城市所在地。

对于这些户口迁出人员,如果以前在第2轮土地承包期限内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那么按照最新的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将继续延长30年,保持土地关系不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他们仍然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通过自己种植或者是承包租赁方式或者租金收益。


如果在第2轮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他们没有获得土地,那户口迁出去之后,同样也没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但是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子女可以继承去世父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土地上附着物的收益。

按照现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以及继续延长30年保持土地关系不变的政策,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维持现状,不会做出太大的改变。以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未来几十年仍然还会继续拥有。而子女落户到城市里的,也可以合法继承农村父母的土地。

总而言之,农村户口现在越来越吃香,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就相当于守住了最后一片港湾。哪怕在城市里面混不下去,回农村老家还有房子住,还有土地种。


大家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村人,能否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欢迎您在下面留言,发表您的观点。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