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几十万的大货车扔进决口,河南为抵御洪水,为何采取货车填洪

这一场千年不遇的暴雨,让我们见识到了一小时高达150个西湖水的降水量从天而降,天上的雨和地下的人都在上演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从郑州到新乡,再到鹤壁的卫河,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就这样,一辆辆50万、60、70万,价值不菲的大货车接二连三的应声而下,随着车下的一句:快跳!司机踩着油门的脚收了回来,人从车上一跃而下,看着自己贷款还没换完的“爱车”像勇士一样冲进洪海,再也不会在重回路面陪着主人驰骋货运之路。

为什么堵决口要用这些大货车,而不是往里面扔沙袋、扔石头,或是调来挖掘机填土挖路引流?

这关系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难度。

至于时间,决口的洪水冲着下游激荡涌去,势不可挡。下游的一户户居民,一座座村庄,一片片田地正在受到天灾洪水的洗礼,封堵决口,势在必行,所有行动的意义就在于一定要抢在重大伤亡发生之前。这也是与生命的赛跑。

90年代,葛洲坝水利节流工程,也遇到这种艰难的挑战,提前准备预制的平均20来吨的混凝土墩子投下大江之后,立刻就被冲走了,完全站不住,后来没办法,把所有墩子用钢筋拴在一块,再用推土机合力将“一堵墙”推下去,才成功堵住了水势,你可以幻想一下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江水湍急的时候甚至战船都要用铁锁串联起来,所以。洪水的冲击力也是大到无法想象。

可用于小河沟和小河流的普通式填土买沙的方法,在洪水时刻不当的力量面前,显得很无力,完全挡不住,甚至站都站不住。

一般来讲,截流与堵决口有两种规范的例行方案:平堵和立堵。

平堵



以决口两头一端各自同步作业,架桥、架樑、或用浮桥和船舶横在中间,然后沿着决口的宽度往里面双侧填充抛投石物和水泥袋,直到减小水流冲击口,戗堤高出水面时,水流就会被堵住。但是这种堵法属于最理想的方案,一般都是有预制和准备的作业工程,河南这次突如其来的超强暴雨造成的洪水之势,不挑时间,不挑地点,来势凶猛,情况紧急,什么预设条件都没有,什么准备方案都没来得及做。一切要靠应急能力来处理。架桥平堵别说没有物料,就算有,怎么调度,什么时候才能运过来,人员要用多久才能完成这项挑战都是个大问题,救灾就是救人,保证救人的同时尽可能的挽住财产损失,洪水一泻千里,流速如此之强,这种等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会遭受巨大的恶损失。

立堵

平堵,有点不切实际。

那么,立堵呢,怎么堵?

立堵就是比平堵更快、更粗暴的方法,在决口的两头,不搭桥,不做通道,直接两点作业、一线前进,让水流的口子越来越小,直到能把水彻底堵住。



可是虽然这种方法在应急时,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快就投入战斗,但是没有重物难以拦住如此大的水流冲击啊,如果只用泥土,那投下去就顺势被冲走了,别说堵起来难不难了,大量的泥沙混合在洪水中,冲到下面有人的地方,反而连游泳的机会都被扼杀了,反而造成了二次自救难题。而且,这种添堵方式,对承冲击系数的门槛比较高,偶尔也会发生,堵到一半又被冲夸了,功亏一篑,事没做成,反而丢了抢救时间和人力财力双损失,面对强势的洪水,这种堵法真是从一开始就在承担未知数。

大货车

大货车能改变什么?

大货车随叫随到,抢得时间。

大货车重量够稳,如果条件允许,迅速装一车石块,那么将重大几十吨,再大型一点的工程运输车,可以高达100吨的重量,投下去可充当一座真正可靠不易被冲走的堡垒。

一辆、两辆、三辆,四辆……这是现代社会的有利应急条件,并不是无脑为之。



前有施工难度打,背后是自己的家乡与同胞,在过去只有驴车、马车的时候,我们无法想象如何才能立刻立竿见影的阻拦洪水的侵袭,而现在,时代发展了,时过境迁,大货车成就应急阻洪战场上的“奇兵”。

洪水无情,一辆车价值几十万,丢进水中实属无奈。



但制服洪魔,保住同胞的生命,挽救更多人的人生,跳下车的那一刻,我猜司机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住家乡与人民,一切都可以重头再来,而且,更团结、更坚毅!

#全能创作家##河南为什么用卡车堵决口#

举报
评论 42
  • 错别字太多。

  • 国家到时候都会给这些汽车所有者赔偿的,因为他们是牺牲小我拯救大我。为了抗洪最快堵住决堤需要~~

  • 向中国的水利专家致敬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