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30年,断酒后精神异常!酒不能轻易戒?做到4点降低喝酒危害

许先生酒量很大,年轻的时候由于工作的性质,需要经常饮酒,每天喝酒的量越来越大,后来即使没有工作应酬也习惯性地自饮自酌。由于长期喝酒,导致胃溃疡,但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吃上几天药,效果就有好转。

但是,不久前,他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喝了很多酒,回家之后就喊着“胃疼”,之后出现了呕血、呕吐的现象,家人感觉将他送到医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医生立即为其进行治疗,补液、止血、输血等,后收治住院进一步治疗。

然而在住院过程中,徐先生出现了“精神病”症状,手脚不自主地颤抖、焦虑,有时候又表现得非常亢奋,大喊大叫,甚至手舞足蹈,询问其家属,并没有精神病的家族遗传史。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后,确诊为“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戒断综合征”是指长期酗酒的患者,在停止饮酒之后,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酒精的抑制作用,就会使大脑皮质或者神经过度兴奋,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轻的症状为失眠、兴奋、焦虑不安、精神没办法集中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幻听等类似于精神失常的症状,甚至出现昏迷或者有生命危险。一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一种慢性酒精中毒症状,表现为痴呆、大小便失禁等。

神经内科的专家指出,对于长期酗酒的患者,不建议一次性戒断,很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最好的方法就是制定减少的方案,缓慢的降低酒量或者减少饮酒的次数。但是医生同时考虑到徐先生的具体情况,是绝对不能再继续饮酒了,只能先将消化道出血的问题解决后,再进一步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

饮酒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一直有不同的说法,最权威的报道《柳叶刀》指出,喝酒和8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每年因喝酒导致的癌症患者高达70多万,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但是,又有一些研究显示,适量饮酒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些人总结凡是长寿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喝些酒;甚至一些人疯狂地转发一张老奶奶的图片,配着“104岁老奶奶每天两包烟,一顿半斤二锅头,老奶奶说:以前劝我戒烟戒酒的医生现在都死了”。

究竟能不能喝酒呢?

其实医生的建议是长期大量饮酒绝对禁止,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偶尔喝点酒缓解一下压力;或者偶尔朋友聚会,喝一点酒是不会对身体伤害太大的,不要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长期酗酒的患者要尽量戒酒,尤其是有多年饮酒史的患者,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一刀切”,否则可能会导致戒断综合征的出现。

如果不得不喝酒,怎样喝酒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呢?

1. 饮酒前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的损害,从而引起急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等疾病,因此如果不得不喝酒,尤其是本身有胃病的患者,可以在饮酒前先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保护胃黏膜,预防由于饮酒导致的胃黏膜损伤。

2. 喝酒的速度尽量放慢

酒桌上经常说的一句就是“感情深,一口闷”,这种喝酒的方式容易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在30-120分钟的时候到达高峰,很容易出现醉酒的状态。因此当不得不喝酒的时候,尽量小口小口慢慢的喝,给肝脏充足的时间将酒精分解掉,降低醉酒的概率,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3. 喝酒之前先吃些东西

在赴一些必须喝酒的场合前,最好先吃一些东西,比如牛奶、豆浆、饭菜等,降低酒精进入胃肠道的速度,并且降低胃肠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尽量将危害降至最低!

4. 多喝水,不掺汽水

时尚的年轻人,喜欢用汽水、雪碧等碳酸饮料掺入酒精饮用,这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会使酒精很快就进入小肠,加速了酒精的吸收速度。此外,喝酒之后要多喝水,多喝酒能增加排尿,降低进入血液的酒精浓度,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并且会导致肝脏的损伤,也会损伤心脑血管,因此尽量不要喝酒,对于已经有酒瘾的患者,可以尝试着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慢慢的减少酒精的摄入量和摄入次数,最终戒掉酒瘾。对于无法避免,必须喝酒的场合,尽量少喝、慢喝,并做好胃的保护工作!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