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王玉明:古稀年寻妻700多天,徒步万里找她,直到生命结束

“你走到光明处,好心人报个信,你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

几年前,在央视寻亲节目《等着我》的现场,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以往出现在这个节目上,往往是寻找失散儿女的父母。

但在那一刻,舞台上的古稀老人却形单影只。

他叫王玉明,是一个退伍老兵。

他要寻的便是他的老伴,携手共度五十多年的妻子阎宝霞。

700多天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伴出门后不知所踪,为了寻妻,他在古稀之年再次踏上漫长的征程。

他的一生似乎一直在路上。

前半生为生活,到了晚年,奔走只为带妻子回家。

为了不错过任何可能找到妻子的角落,老人选择徒步,两年多磨破了无数双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终究不是人人都能有这般运气。

上了寻亲节目依然没有找回妻子,王玉明在节目中泪流满面,却仍说道

“只要我还活着就会继续找,直到生命结束”。

聚少离多的大半生

若不是妻子突然走失,王玉明和她即将迎来相伴的第五十年。

最初相遇时,阎宝霞才不过十七岁,对于人生尚且懵懂。

在身边人的撮合之下,这对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当年的王玉明也仅仅二十二岁,便许下了与阎宝霞相守一生的承诺。

两人的心意不曾改变,但在现实面前,总有太多无奈。

按年份算起来,两人结婚将近五十年。

但按相处的时间来算,夫妻俩能相聚的日子却少得可怜。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变故总是来得突然。

两人刚结婚不久,甚至连蜜月期还没过,王玉明就收到了上前线的通知。

只有十七岁的小妻子,面对第一次别离却表现得很是理解。

“一年很快过去了,我们很快又能见面了”。

尽管小夫妻努力坦然面对分离,心中百感交集还是无法抹去。

自王玉明上前线之后,两人便没有再见过面。

等到王玉明跟随军队凯旋而归时,距离分别已过了整整三年。

从十七岁等到二十岁,阎宝霞终于等到团聚的一刻。

欢喜的是,丈夫复员转业之后,再也不用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了。

在那一年,两人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却也遭遇命运再一次严重打击。

生完孩子的阎宝霞,被确诊精神分裂症。

一家三口的新生活即将来临,但阎宝霞的病情,再一次迫使王玉明做出无奈的选择。

纵有再多不舍,王玉明也只能将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回老家,小家庭再一次被迫分别。

现实问题摆在眼前,王玉明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患病的妻子需要人照料,嗷嗷待哺的小婴儿更是离不开家人照顾。

将家庭的重担袭来,王玉明无处可躲。

他只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家中的希望,也盼望着妻子病情好转。

在独自打工养家的日子里,王玉明也曾无数次自责过,倘若自己有能力陪伴妻子,是否将能避开这精神疾病的困扰呢?

但生活没有如果,曾在战场上拼搏过的军人更是明白,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他咬牙坚持的日子里,曾抱着无数的期盼。

阎宝霞的病情反反复复,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王玉明的心绪也跟着大起大落。

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阎宝霞在旁人眼中早已不太正常。

唯独面对家人时,她却清醒得可怕。

在精神疾病依然没有太大好转的日子里,她还多次救了自己的丈夫。

拯救与被拯救

“她受大罪了”。

回忆起与妻子生活的点点滴滴,王玉明自责让妻子遭了太大的罪。

年纪轻轻因生子患上精神分裂,老年再患阿尔兹海默症,阎宝霞一生饱受疾病困扰。

旁人看来,王玉明的一生,始终受困于“拯救”妻子的牢笼中。

但作为亲历这几十年的丈夫王玉明,他却认为自己也是被拯救的一方。

1976年7月,距离唐山地动山摇的前几天,王玉明回了唐山老家。

大灾难即将来临,无数人在睡梦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剧烈的震感来临时,王玉明还睡得迷糊。

抱着孩子逃出家门的阎宝霞,想起丈夫还在屋里,转身再次冲进家里。

那一年,她的精神分裂症还未痊愈。

多年疾病的困扰,让她偶尔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在地动山摇的一瞬间,她却突然清醒了。

睡梦中突然被拉起,王玉明迷迷糊糊睁开眼,仿佛看到了尚未发病前的妻子。

为了救回王玉明,阎宝霞的脸上身上被飞溅的碎石砸到。

等到逃到安全地带时,妻子身上已有了血迹。

王玉明始终忘不了,在那个灾难性的晚上,妻子为他捡回了一条命。

“我欠你太多了”。

寻亲节目上,王玉明谈起往事,细数着过去对妻子的亏欠,尤为难忘那灾难性的一夜。

但阎宝霞做的不仅仅如此。

因为妻子长期生病,王玉明为养家操劳,身体早已响起警报。

倍感孤立无援的王玉明不敢喊苦喊累,将所有苦难和疼痛咬牙坚持了下去。

在他看来,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他的担子或许就可以卸下了。

但长久的病痛积累之后,已不是他所能忍耐的了。

1982年,他因严重工伤失去工作能力时,最大的孩子也才不过十岁。

妻子患病,孩子尚小,任谁看来都倍感无助。

当家中的唯一顶梁柱倒下,应如何再找回生活的勇气与希望呢?

时常“不清醒”的阎宝霞,似乎也察觉到了家中的困境。

无人指望她,但她却成了最有力的依靠。

因病在家休养多年的阎宝霞,转身竟在街头摆上了卖冰棍的小摊,做起了自己的小买卖。

在卖冰棍的吆喝声中,卧床的王玉明似乎看到,小家庭的希望再次回归了。

那段日子最为难熬,却是一家人最有奔头的时候。

妻子的病情渐渐好转,让因伤病卧床的王玉明再次打起努力生活的劲。

在这个小家庭里,王玉明有着太多的渴望。

多年聚少离多,让他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庭,更是普通而美满的家庭。

一个家庭,两个病人,两个幼子。

在别人不曾关注的日子,一个世人眼中艰难困苦的家庭在奋力向上。

此后二十年里,一家人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好在终于攒下了买房子的钱。

2008年,一家人搬进新家,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家。

那一年,王玉明61岁,妻子也已经56岁了。

那是他们结婚的第39年。

由二人世界到四口之家,从一无所有到小康家庭,阎宝霞陪伴王玉明经历了大半生的酸甜苦辣。

前半生为柴米油盐发愁,往后余生里,老两口只想平淡度日。

然而,生活的考验再一次袭来。

搬进新家后不久,阎宝霞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俗称的“老人痴呆”。

没有足够的医学理论证明这与阎宝霞多年前患上的精神分裂有无关联,但现实摆在眼前,阎宝霞再一次陷入无法清醒的漩涡中。

回忆起最初得知老伴确诊时的心情,王玉明百感交集。

在他看来,这是艰难命运中的又一次考验,他只能再次接受挑战。

在老伴犯糊涂的日子里,他拿出所有的耐心,甚至做好了老伴永远不再清醒的心理准备。

但造化弄人,现实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在2018年新年喜庆的氛围里,老伴深夜出门,便再没有了归期。

漫漫寻妻路

随着年岁渐长,王玉明也曾想过,未来某一天两人中谁先离开,都是对剩下一人的巨大打击。但他没想到,到了古稀之年,他的人生意义开始变成寻找妻子。

2018年大年初九那一晚,成了王玉明不敢再回忆的时刻。

过年的喜庆气氛还没消散,每家每户其乐融融,还在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刻。

过年欢乐的气氛明显也触动了阎宝霞,病症似乎有了缓和。

这让王玉明倍感欣慰,绷着的神经稍稍放松,却让他悔不当初。

“我只是进去洗个脚,转个身出来,老伴就不见了”。

这一转身,便是无尽的后悔。

阎宝霞虽然因犯病糊涂,但很少出门乱跑。

王玉明猜想,老伴肯定是因为看不到自己,误以为出了门,才紧跟着跑了出去。

一想到这,王玉明的后悔和痛苦更重了几分。

一家人苦寻一夜无果,隔天一大早便跑去报案。

在警方调出的监控视频里,王玉明看到了妻子最后的背影。

过年深夜的路上没有多少行人,妻子茫然的背影更显无助。

小地方可调的监控有限,在警方努力之下,阎宝霞的踪迹还是只被发现了一部分。

她最终出现在国道上,此后走出监控的拍摄范围,便再无踪迹可寻。

阎宝霞最后出现的国道,至此成了王玉明漫漫寻亲路的开端。

沿着国道一直往前找,或许妻子就在前方某一个角落里等着他。

此后两年多,七百多个日夜里,王玉明一直在路上。

考虑到现实情况,妻子患有老年痴呆,寻求路人帮助的可能性不大,也不会有乘坐交通工具的可能。

为了能够“偶遇”妻子,王玉明选择徒步寻亲。

七百多天里,他走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子,贴了近两万张寻人启事。

即便是在第一时间出发寻妻,王玉明仍深感愧疚与不安。

就连深夜暂停寻找,需要找一处地方落脚过夜时,他都选择就地而眠。

“你妈还在流浪着呢,睡旅馆就找不到她了”。

即便儿子劝他,也没能说服他偶尔放弃“露营”的念头。

同甘苦,共荣辱。

面对不知所踪的妻子,王玉明还是坚持和她感同身受。

在寻亲的日子里,铁汉子也成了祥林嫂。

“要不是我太粗心,她就不会走丢了”。

心中的愧疚化作动力,促使他徒步万里,只为离妻子更近一些。

这一努力,就是两年。

七百多个日夜里,王玉明放弃了曾经的一切。

为了找到妻子,悬赏金额越来越高。家中虽没有多少积蓄,王玉明提出的几十万奖励金也不是空话。

“只要能帮助我找到老伴,我可以卖房换钱奖励好心人”。

王玉明口中所提到的房子,曾耗费了他和妻子多年的心力。

“房子不是家,老伴找不回来,那就是只是一间空房”。

许下几十万的承诺之后,无数人加入寻亲行列,但结果依然不容乐观。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效果不佳,王玉明开始寻求媒体的帮助。

2019年年末,妻子失联即将满两年之际,这位古稀老人踏上了寻亲节目的舞台。

在《等着我》的舞台上,老人多次哽咽。

不善表露爱意的国人,到了老年更是羞于倾诉。

面对无数观众,王玉明却毫不掩饰对妻子的爱与愧疚。

寻亲的苦闷日子里,他甚至还提笔为妻子写了一首诗,每一句都令人落泪。

“这两年你走到哪去了?一定受苦了吧”。

寻亲路上吃尽苦头的王玉明更惶恐不安,自己头脑清醒尚且受累,妻子的遭遇更是让他不敢想象。

在倾诉的最后时刻,老人起身流泪鞠躬,再次请求好心人帮助其寻亲。

在节目开始之前,节目组曾按照老人的请求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找寻。

节目开播时,寻亲结果已出来了,只瞒着唯一的当事人。

按照节目设定,最终结果就在门后。

倘若门口之后没有见到人,那便宣告寻亲失败。

这是节目中最令人心酸的一刻,老人死死盯着大门,仿佛妻子就在门后。

当寻亲之门缓缓打开,老人的眼泪再一次决堤——门后空无一人。

在寻亲的两年里,王玉明并非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失望,但同样刻骨铭心。

他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了。

人生已到古稀之年,在有限的日子里,是否还有能力将妻子接回家。

王玉明心中也没有数。

曾发出的两万张寻人启事如同石沉大海,每天寻亲也暂时宣告失败。

未来何去何从,路人也替王玉明捏一把汗。

老人却擦干眼泪,再次充满希望。

“我会找到死为止”。

信息时代,许多事件也会被太快地翻篇。

古稀老人上场寻亲,一时间成了轰动的大新闻。

热度来得快,同样去得快。

久寻不至之后,剩下的,只有王家一家还在找寻。

时而有人再提起,也只再感慨世事无常。

截止至2021年7月,阎宝霞老人依然下落不明。

短短几个字,可以想象对于家人而言是何等打击。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寻亲被迫中断,王玉明的心中更加焦虑。

患有老年痴呆,连基本交流都困难的老人失联长达两三年之后,人们心中已有了一定的默认。

但王玉明还是坚持发着寻人启事,一如最开始时的决心:

“求好心人相助,无论是死是活,愿奖励寻亲20万”。

世人常说,“难得糊涂”。

若是接受老伴再无回来的可能,王玉明也能减掉很多“莫须有”的痛苦。

但对这个一心只想找回妻子的老人而言,无法再与妻子见面,才是此生最大的痛苦。

若不是造化弄人,历经大半生起落的夫妻两,应该迎来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

到了那时,年轻时的聚少离多也可以被化解,五十年的金婚也无需再提往事。

但于王玉明而言,一切的美好希望都被打破了。

妻子转身出门的那一刻,他的人生也被扭转了方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此生还能否实现这一愿望,在生命走到尽头之前,于这对夫妻依然是未知数。

旁人皆为看客,清醒克制。

但此中人,或许还是糊涂地选择着,不问归期的寻亲路。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