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有“痔”青年自述:做完肛裂+痔疮手术之后,我拼死写下了这份“菊花宝典”……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丨武瑛港

编辑丨李欣夷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我,男,24岁,一名新晋有“痔”青年。


虽然之前多少都听别人说过做痔疮手术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也被推上了手术台。



8月3号出差结束,回北京。出发前上了一趟厕所,剧痛,蹲到一半我就跑出来了,无奈便意太浓,又跑回去,忍着剧痛蹲完后半程。


从来没有这么痛过,我夹着屁股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到酒店大厅沙发旁,刚坐下,整个人就弹起来了——坐下更疼。



我就站着提肛,提了大概20下,不太疼了再坐,坐了十来分钟彻底不疼了,这才打车出发。


前几天查资料才知道,痔疮只是一般痛,剧痛基本都是肛裂。


有数据显示,肛裂发病率约占肛肠病20%,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其实肛裂更青睐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我国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1.8倍,日本大肠肛门会志报告的结果是1.6倍。对此现象分析的原因不一,包括女性饮食、月经、妊娠、分娩等。


所以,我应该是肛裂了。


但是,怎么突然就肛裂了?


想起来出发前两天连着喝酒、烧烤、烤鱼,喝得都不少,而且那阵子接连加班和出差,天天靠吃香喝辣寻开心,每次上厕所都费劲,身体是终于发出预警信号了吧。


听医生的,做手术


回北京后,每天最担心的事情不是采访和写稿,而是早晨上厕所——又疼又流血


刚用力时最痛,有医生说这是因为大便头部在肠道内留存时间比较长,水分被肠道反复吸收,过分干硬所致。


结束后回头看一眼,马桶里的水都被血染红了。


我吓了一跳,但没放心上,以为就是上火,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少吃辣就行。


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样的状况维持了整整一星期,我决定去医院。


8月16日挂号,8月17日去一家三甲医院,排队一小时,终于轮到我。


还没聊两句,医生说,走,上床,侧身。



最害怕的“肛门指检”还是来了。肛肠科医生的手指素有“金手指”之称,检查方法是右手食指戴指套,涂润滑剂后进入肛门,男性可触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80%的直肠癌可通过指检发现,直肠息肉、内痔、肛瘘、脓肿等也均可发现。


所以,肛门指检虽然让人害怕,但非常有必要。后面复诊时有幸看到医生指检时的表情——习以为常、面无表情。


不到10秒,医生就给出了诊断结果,有三个病灶——混合痔、慢性肛裂、反复肛裂炎症形成的息肉(内痔)


竟然还有痔疮,而且我不是一周前才肛裂的吗,怎么就慢性了?还形成了息肉?


我回想了一下,恍然大悟,两年前大学毕业时,我天天呼朋唤友,烧烤啤酒胡吃海喝的,上厕所大便太干燥,用力时疼如刀割,应该已首次肛裂了,最近出差那次是严重复发。


医生跟我说,一旦有症状还是要早点就诊,有些急性或初发的肛裂不需要手术,但也要分情况,比如肛门狭窄引起的肛裂也必须手术,愈合不好的肛裂也得切开,让肉芽重新长。


所以,我是早晚都要手术,躲不掉这一刀了。


但我妈打电话说,这做啥手术,没用,大姨做了7次都没好;奶奶说小病不用做手术,伤元气;我爸则是痔疮老病号了,他不建议,也不阻拦。


保险起见,我又问了另一家北京大三甲的肛肠科医生,他说用药可以缓解,但会反复发作,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手术后痔疮和肛裂就根治了,但我们每天还是要用肛门排便,要直立行走,要久坐,可能还会出现新的痔疮和肛裂,这个过程可能有5-10年,不算复发。


最终我选择听医生的,做手术!


手术后的炼狱


一开始就以为是挨两刀,不怕。经历过才知道,难受的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术后。



我一米九、190斤,同病房还有两位病友,一位也是一米九、200斤,另一位一米八五,190斤。三个大老爷们,做完手术全蔫儿了。


住院第一天是术前准备,喝大量电解质冲剂,上十几趟厕所,清肠道。第二天下午来到手术室门口,紧张,手心出汗,一位护士大姐出来透气,安慰我说:“这手术太简单了,天天做,光今天就17台,跟炒菜放盐似的。”


肛肠手术竟有这么多!才想起来我17号门诊决定手术,到22号才住进医院,排队等了4天才有空床位。


据中国肛肠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肛肠疾病整体发病率高达59.10%,每年以16%的幅度上升,其中痔疮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87.25%。


再如上市公司马应龙,以肛肠及下消化道领域为核心业务,2020年收入28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销量1.22亿支,麝香痔疮栓销量1.98亿粒,肛肠手术术后用药地奥司明片销量1.26亿片。


我还问医生,像我24岁就做这种手术的人多吗,医生说,很多很多。


好了,要手术了。共三个手术,肛裂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结扎术,全麻。两点半进手术室,三点半醒过来,没有网上描述那么疼,直到出院都不太疼,同病房病友均如此,但上厕所才是最大问题。


据了解,外科手术后,无法小便是常见并发症,临床通常称为急性尿潴留,因为麻药尚未完全代谢,病人排尿意识和排尿功能尚未恢复。


整层楼都是肛肠科病房,病房就是个小社会,肛门是大家关系的纽带,在家里打招呼都是“吃了吗”,在病房里却都变成“尿了吗”。


我下午三点半做完手术,到凌晨两点半才第一次艰难地小便,尿液淡绿色,应该是代谢出来的麻药,一同如厕的光头大哥站了好久没有进展,扭头看着我,一脸羡慕。



听病友说,还有人过了两天才第一次小便,肚子涨得圆鼓鼓,还有人受不了,当天就下了尿管,没想到更痛苦。


因为术后肛门塞有止血药,24-48小时后才能排便,但电解质冲剂药效还在,便意猛袭,坐卧难安。凌晨三点,我脖子上挂着止疼泵和术后监护仪器,扶着屁股叉着腿,在病房楼道缓慢踱步。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宁愿一天写10篇稿子也不愿遭这趟罪。请大家以我为戒,不要得肛裂或痔疮,不要经历这样的手术。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得肛裂和痔疮呢?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肛肠外科专家姚礼庆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家伍晓汀参与编审的百度健康医典,痔疮和肛裂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可能与便秘、腹泻、精神因素、肛管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忆程参与编审的腾讯医典显示,排便习惯不良、长期压力过大、持续便秘或腹泻、体重超重、年龄超过50岁、长期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不运动、有痔疮家族史、孕妇或产妇、长时间坐姿或站姿等,都可能增加得痔疮的概率。


医生告诉我,我的肛裂和痔疮基本就是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


一位有20多年痔疮史的患者跟我说,不得痔疮的方法很简单,多吃菜、少喝酒、少吃辣、少焦虑。


“道理人尽皆知,问题是你有这自制力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