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苦说不出:我根本没想杀单雄信,这是父皇和建成元吉坑我
单雄信是谁杀的?几乎所有的演义小说和影视剧,都说是李世民忘恩负义:单雄信曾经看在徐茂功(李勣)的面子上饶过李世民一命,单雄信跟随王世充投降后,却被无情斩杀——杀降不仁,杀恩人不义,堂堂的贞观天子天可汗,怎会做出如此不仁不义之事?
演义小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在单雄信被杀这件事上,很明显是李世民在替别人背黑锅,执行斩杀命令的李世民也是有苦说不出:单雄信勇悍不在秦琼、程知节、罗士信之下,我怎么舍得杀他?这分明是建成元吉在坑我——瓦岗内马军四骠骑我拥有了三个,老大老四怕我把这位外马军统领也收入麾下,父皇肯定是受了他们的蛊惑。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渊的四个嫡子中,建成为长,世民居次,玄霸老三,元吉老四,很多演义小说把李元霸说成是齐王元吉的四弟,这肯定是搞错了排行。
小说能搞错元霸元吉的排行,自然也会搞错杀害单雄信的真凶,这就让很多读者听众都难以理解:李世民雄才大略,他连“主犯”王世充都没杀,又怎么会杀掉“胁从”单雄信?
我们细看新旧两唐书,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单雄信并非李世民所杀,他没那个想法,也没那个权利,要是李世民说得算,凌烟阁首批功臣就应该是二十五人了。
很多人都认为单雄信不肯投唐,是因为李渊曾经射死单雄信的大哥,但是我们翻遍了隋唐正史和文人笔记,都找不到相关记载,而且隋炀帝当太子或皇子的时候,也不可能找人或者亲自出马刺杀李渊。
李广当太子的时候,李渊只是“千牛备身(太子的下属,正七品,掌执千牛刀宿卫)”,后来短暂外放当过谯、陇二州刺史,直到隋炀帝杨广继位,李渊才得到了提拔重用:“大业中,历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召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一直到大业十年,也就是李玄霸早逝的那一年,李渊还是杨广最信赖的表哥。隋军第三次征辽东,掌管宫廷禁卫事的卫尉少卿李渊负责大军后勤补给,杨玄感谋反,也是李渊最先向杨广通报的消息:“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李渊)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
按照正史记载,李渊与单雄信本无半点交集,更不可能误杀单雄信之兄,秦琼当然也不可能“救驾”,因为秦琼当年正跟着上开府、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冲锋陷阵,连一天捕快都没当过,当然也就不可能当锏卖马,更不会与单雄信贾家楼结拜——秦琼在来护儿军中服役的时候,其母就已经过世,而秦琼的父亲秦爱则一直活到了公元614年,也就是大业十年,是跟李玄霸同一年病逝的。
既然李渊跟单雄信没有宿怨,秦琼跟单雄信也没有交情,为什么跟着王世充一起投降唐朝的单雄信却被杀了呢?咱们还是来看看《旧唐书》和《新唐书》的相关记载,尽管这两本正史有相同之处,为了更有说服力,咱们还是全都照录如下。
《旧唐书·列传第四》记载:“武德三年三月,秦王擒建德并王琬、长孙安世等于武牢(虎牢,避李虎之讳而更名,马桶原先叫虎子,也改了),世充黄门侍郎薛德音以文檄不逊,先诛之,又收世充党与段达、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新唐书·列传第十》记载:“武德四年五月,王(秦王世民)禽建德,黄门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弩多伤士,前诛之;又收段达、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张童仁、朱粲、王德仁等斩洛渚上,以世充归长安。”
这样看来,单雄信被杀,确实是李世民下的手,但是决定权是否在他手里呢?咱们还是来看看两唐书李勣列传的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十七》:“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
《新唐书·列传第十八》:“平建德,俘世充,乃振旅还,秦王为上将,勣为下将,皆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庙……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
从上面四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世充单雄信等人投降后,李世民并没有将他们斩立决,而是先杀了罪行较大官职较低而又没啥用处的薛德音和崔弘丹,留下了充裕的时间,让李勣上表向李渊替单雄信求情,但是李渊坚决不允。
事实上要没李渊的旨意,李世民是没有权利斩杀这么多人的,因为这里面不但有单雄信,还有朱粲这类反王级别的大人物呢。
实事求是地说,李勣在李渊那里的面子,比秦琼还大,因为李勣父子投唐之后,享受了很高的待遇:“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其父盖为济阴王,盖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
按理说有李勣舍弃一切封赏求情,李渊应该答应才是,而且在此之前,经过李勣的求情,单雄信曾经饶过李世民一命:“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新唐书·列传第九》”
在东都之战中,李世民不但见识了单雄信的悍勇,还欠了单雄信一个人情,要说李世民因此怀恨在心并要杀单雄信而后快,那他就不配称为一代英主了——玄武门之变的苦战中,李世民也差点被薛万钧薛万彻干掉,但李世民还是给了他们相当高的待遇。
既然李世民不想杀也没权利杀,那么处死单雄信的决策者,就只能是当时的大唐天子李渊了,我们结合史料,也能分析出李渊一定要杀单雄信的三点原因,这原因当然跟他是否曾射杀单雄信长兄无关,因为那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李渊执意要杀单雄信,第一个原因跟李勣有很大关系。李勣受到李渊优待,但是被窦建德俘虏后,还是投降了:“窦建德擒化及于魏县,复进军攻勣,力屈降之。建德收其父,从军为质,令勣复守黎阳。三年,自拔归京师。”
短短的数十字史料,蕴含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勣在处于劣势的时候投降了窦建德,然后又在窦建德快不行的时候,又抛下自己的父亲而归唐了。李勣的这种做法,会让李渊很容易想起三国时期的马超:“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窦建德比较宽厚,没有斩杀作为人质的李盖,但是李渊心中却不能不画上一个问号:“在关键时刻,你连亲爹李盖都可以抛弃,这时候却愿意为‘朋友’单雄信抛弃一切,你想干啥?是不是在耍我?”
李渊必杀单雄信等人,可能还有第二个原因:李世民招降纳叛,威望和实力不但超过了太子建成,甚至还对天子老爹产生了威胁。
李世民文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瓦岗群雄,如果单雄信等人也进了秦王府,那么一个“天策上将”的头衔,是满足不了李世民的胃口的。所以李渊严令诛杀单雄信等人,也是在遏制李世民的发展壮大势头。
李渊要杀单雄信,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真正的父子之情:单雄信的武功,肯定在李世民之上,可能也不在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之下,如果单雄信要二次刺杀李世民,那是防不胜防的。
李渊这个人,对儿子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他又有点疑心过重,原马邑郡丞李靖曾向杨广举报李渊谋反,结果被李渊穿了多年小鞋:“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帝(李渊)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帝谓左右曰:‘使功不如使过,靖果然。’因手敕劳曰:‘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
李渊这两番话,证明了他对当年的举报事件一直耿耿于怀:李靖有什么错?你忘了,咋还总提?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李渊必杀单雄信的第三点原因,那就是不想在爱子身边埋雷。
综合史料和王朝惯例,我们知道单雄信并非李世民主张斩杀,而李渊下旨严令李世民将单雄信等人全部斩杀却留下了首恶王世充,一定有他帝王心术和父子之情的考量。至于李渊为什么要杀单雄信,这三点原因,哪一点才是最主要的,那就有劳读者诸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