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古乐”的前世今生

《张掖日报》记者 陈文宝



近日,由任积泉、徐万福先生编著的《甘州古乐》一书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在张掖文化特别是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此,记者走访了任积泉先生。

记者:请任先生谈谈《甘州古乐》一书的特点。

任积泉:《甘州古乐》全书共3章14节,39.2万字,收录了包括流传在云南、河北、江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及本省河西走廊地区曲谱189首。此书的出版,将为从事中国古代音乐研究者提供重要资料,也为从事音乐演奏演唱者带来方便!

甘州古乐的研究和曲谱的收集着眼于全国,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以“甘州”命名的音乐及其曲谱又是重中之重,其中《甘州歌》曲谱18首(其中6首为工尺谱),《八声甘州》曲谱13首,另有64O多首以“甘州”命名的曲目名称列于后。

从甘州古乐的形成历史看,数量庞大的民歌和器乐曲是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书在选择曲目时尽可能将当时这些地区流行并延续至今的代表性曲目收入进来以展示甘州古乐形成的雄厚音乐基础。故本书收集的曲目包括:《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保存的曲谱22首;南方各省佛教、道教留存的科仪音乐曲谱5首;陕西省长安古乐、河北省民间古乐及其他地区保存的甘州古乐曲谱10首;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贺盛唢呐班保存演奏的曲谱3首;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及新疆哈密地区留存的古代民间器乐曲64首;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保存的河西宝卷曲牌曲调曲谱54首;甘肃省张掖市(五县一区)流行至今的代表性民间小调31首。

《甘州古乐》中收集的189首曲谱,除大部分为小曲外,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曹安和先生从江苏省无锡地区收集整理的包括“雨中花”、“凝瑞草”、“一封书”等15支子曲组成的《甘州歌》这样的大型套曲,也有本土流行的包括“八谱儿”、“四对子”、“刮地风”等18支小曲组成的《金钱十八调》这样的大型套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书中首次公布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甘隶省张掖地区卷》(油印本)中所记《柳青》《菠菜根》《山坡羊》《五更辞》《马道令》《青天歌》(一)《青天歌》(二)等7首器乐曲。这几首曲谱后有“该曲在明代由北京志花寺(智化寺)僧人传入张掖”字样。从历史记载看,它与北京智化寺建成的时间(1443)及明英宗朱祁镇颁赐大佛寺佛经时间(1445)相吻合,这说明,张掖佛寺中演奏的这些曲子当是送经者队伍中佛僧所传授。而北京智化寺演奏的音乐是唐宋以来中国宫廷音乐和佛教音乐之正统音乐。

记者:请问任先生,您将这些曲子命名为“甘州古乐”的依据是什么?

任积泉:“甘州”是一个地名,最早于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由西凉州改名而来,州治在永平(黑水国北城),辖张掖、健康、酒泉三郡。隋、唐、西夏、元、明、清历朝继续沿用,辖区范围屡有变动。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张掖,但旧时之“甘州”与“张掖”辖区基本相同。所以“甘州”(张掖)为“甘州古乐”产生地无疑。“古”《辞海》中有两种解释:(1)早已过去的年代,与“今”相对;(2)旧、原来;所以“古乐”之“古”系指“过去”或“原来”之意。尽管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古乐”,但像甘州古乐这样有600多首以“甘州”命名的曲目并延续至今者则绝无仅有。

根据史书记载, 唐代《教坊记》中记载有46首大曲,其中就有《甘州》大曲。关于《甘州》大曲的命名,《新唐书·礼乐志》曰:“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新唐书·五行志》进一步说:“天宝后,诗人多为优苦流寓之思,及寄兴于江湖僧寺;而乐曲亦多以边地为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大曲”之“大”既有演出时整体结构宏大,也有曲子数量庞大之意。故《甘州》大曲被命名之前数量众多的曲子,定是甘州长期以来积累下的、老百姓耳熟能详且脍炙人口的曲子。这些曲子“多採自街陌歌谣。”由于这些曲子当时要么没有名字,要么曲名庞杂。于是,为了方便演奏演唱,才被宫廷音乐机构——教坊统一命名为《甘州》大曲的。基于此,笔者将“甘州古乐”做了如下定义:

“甘州古乐”也称《甘州》大曲。它是起源于甘州,唐代时进入宫廷并以“甘州”命名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甘州》大曲自安史之乱后随宫廷乐师流亡而融入民间并保存至今。它主要包括词乐,礼乐,器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民间祭祀音乐,散曲,曲艺、民歌、宝卷音乐等几个部分。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

记者:甘州音乐是如何进入唐朝宫廷的?

任积泉:甘州音乐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由喜爱乐舞的盖嘉运进献给唐朝宫廷的。盖嘉运本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因他在西域与突厥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受到唐玄宗的嘉奖,被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但他受奖后居功自傲,接到任命时继续待在长安沉溺酒色,不思防务,一再拖延赴任时间,结果遭到左丞相裴耀卿的弹劾。唐玄宗很不高兴,催促盖嘉运上任。盖嘉运到任后为了讨好唐玄宗,就将当时流行于甘州的众多曲子敬献给了唐玄宗。尽管当时的盖嘉运献曲是出于个人目的,却在客观上使甘州音乐走进了宫廷,进而走向了全国乃至日本,成为影响后世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

记者:甘州古乐留存状况如何?主要流传在哪些地方?

任积泉:根据统计,目前以“甘州”为名的曲谱(有声响)有646首(支)。其中以《甘州歌》《八声甘州》留存最多(甘州歌216支,八声甘州286支)。两支曲目主要流行于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河北、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宁夏、陕西、四川、云南、浙江、山西、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市区及日本。

记者:请问任先生,就总体而言,甘州古乐有什么显著的地方特点?

任积泉:关于甘州音乐的地方特点,《甘州府志·风俗·乡习六条·乐》中有这样的记载:

“操土风,即以占德。拊缶弹筝,本秦声也,西陲最尚。琵琶,肇于乌孙公主。马上箜篌,蔡文姬陷匈奴,谱以十八拍,每于金风振起,调调刁刁,吹笳互应,牧马争鸣,无弗慷当以慨者。考古乐府,填词小令有甘州子,长令有八声甘州。旗亭牌调,于仙吕过曲,辄唱甘州歌。才人高东嘉、王实甫俱宗之,非西凉妓、敦煌乐可比,大抵和于荆卿之变徵,奋于秦王之破阵。金方伉爽,不作靡靡,致类濮上新音,于此可征天籁。”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甘州使用的完全是本地的音乐,这里用音乐教化人的同时,还以音乐来衡量人的德行。“缶”这种打击乐器和“筝”这种弹拨乐器及其发出的声音,原本来自秦地(甘肃天水陇西一带),现在却在西部边疆地区最为流行。琵琶这一乐器是西汉时期汉族的乌孙公主嫁到匈奴后才开始使用的。箜篌这种来自于西域的乐器是东汉时期的蔡文姬嫁到匈奴后才开始使用的。蔡文姬到匈奴统治的地方后才谱写出了胡笳十八拍这样的曲子。每当秋天西风骤起的时候,树枝或高高的牧草随风摇动,这里的人们便在马背上弹起箜篌、用吹胡笳作响应,在牧马的嘶鸣声中尽情舞蹈,无不令人慷慨激昂啊!考察古代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中收集编纂的民间音乐中,既有像《甘州子》这样的填词小令,也有像《八声甘州》这样的长令。在旗亭这样的标志性建筑上演奏的曲牌曲调,除用仙吕调作为过曲(过门)以外,全部都用《甘州歌》的曲牌来演唱。元代传奇作家高明(字东嘉)和杂剧作家王实甫这样才华横溢的人都遵守已有曲牌曲调来进行创作。像甘州歌这样高雅的音乐,并非是西凉伎、敦煌乐这样的俗乐可以比拟的。甘州歌跟荆轲刺秦王时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及秦王(李世民)阅兵时所演奏的秦王破阵乐更加令人精神振奋。西方(西陲边疆)人性格刚直豪爽,不做那些类似濮上(古地名,在河南省)的靡靡之音。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甘州歌可以和不加任何雕琢,完全得自然之趣的天籁之音相媲美。

记者:甘州古乐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

任积泉:在所有留存的甘州古乐曲目中,以《甘州歌》和《八声甘州》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可谓甘州古乐之代表作。

《甘州歌》是《甘州》大曲中的一支子曲。其风格特点,《甘州府志》称之曰: “考古乐府,填词小令有甘州子,长令有八声甘州。旗亭牌调,于仙吕过曲,辄唱甘州歌。才人高东嘉、王实甫俱宗之,非西凉妓、敦煌乐可比,大抵和于荆卿之变徵,奋于秦王之破阵。金方伉爽,不作靡靡,致类濮上新音,于此可征天籁。”

《八声甘州》也是《甘州》大曲中的一支子曲。关于“八声”之含义,研究者有两种解释:其一曰:“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等。<甘州>本唐大曲名,此调因上下阕八韵,故名八声……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仙吕宫;其二曰:“<八声甘州>原本四韵,自不待言,‘八声’的本义当作‘八音之乐’讲,应已无疑”(黄翔鹏)。北宋词人柳永创作的《八声甘州》,其风格特点是反映浪迹天涯的知识分子的怀才不遇忧郁痛苦及其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记者:甘州古乐在本土的保护传承情况如何?

任积泉:目前,甘州区安阳乡贺盛唢呐班是原生态甘州古乐的重要保护传承团体。该班现在能够演奏的曲目有《甘州歌》《甘肃大唢呐》(甘州大调)、浪淘沙等近40首,其中清代以前的曲子就占了三分之二。

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有关绘画资料精心编创了大型歌舞《甘州乐舞》,再现了甘州音乐歌舞辉煌的历史场景,受到了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甘州古乐团是由天籁古筝艺术学校校长张晓琴为发起人和投资人(团长),经张掖市甘州区民政、文化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音乐团体。甘州古乐团所在的天籁古筝艺术中心是一所民办学校。该校从2014年开始致力于甘州古乐的保护传承: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将甘州古乐作为学生学习练习演奏的基本内容;通过举办诸如“筑瑟之韵一甘州古乐古筝雅集”、参加玉水苑五月端午祭祀屈原大型民俗活动、参加河西民俗博览园中秋祭月民俗活动、参加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组织的访谈演奏及甘州古乐知识讲座等向社会展示推广宣传甘州古乐。由于该校教师大多为受过严格职业培训的年轻人,这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甘州古乐演奏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也为甘州古乐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演奏包括《甘州歌》《八声甘州》《霓裳羽衣曲》等几十首古乐曲。

记者:请您谈谈甘州古乐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后的情况及其社会评价。

任积泉:2018.8.8日“穿越千年的回响一一甘州古乐”在甘州区三馆演会中心首次演出。之后又分别在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大会、张掖敦煌写经艺术节、丝绸之路与河西文化研讨会、甘州区人大政协会议演出。甘州古乐的创编演出是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舞台艺术的成功实践。公演后受到日本、印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外专家学者、国内科研机构、知名大学专家教授的高度称赞,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杰出代表”。央视九套节目进行了深度宣传报道。

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博导,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河西宝卷和甘州古乐文化底蕴深厚,要立足河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何彬(日本首都大学东京 研究员/博导):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这次有机会看到舞台演出的甘州古乐,非常震撼,感受到一次地方传统的沐浴。非常舒服,非常愉悦。乐曲,服装色彩,曲目,都是美轮美奂的。

杨富学(敦煌研究院 教授/博导):甘州古乐嘈切音,霓裳羽衣舞天人。此乐只应天上有,吾侪得有几回闻。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甘州古乐很美,悠远苍凉,意味深长!

郑土有(复旦大学 教授/博导):欣赏《甘州古乐》,令人振奋!既有古乐的典雅悠扬、意境深邃,又呈现民间的原始张力!经过打磨,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台经典的、经久不衰的舞台音乐!

邹明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甘州古乐根基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演出效果赏心悦目。贺盛一曲《孟姜女》真乃天籁之音!

李永平(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甘州古乐,源远流长,古朴悠远 雅致自然,张掖整理演出的甘州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杰出代表。

王文仁(河西学院音乐学院 教授):甘州古乐是以张晓琴女士为核心的由近40人组成的民办甘州古乐团打造出来的艺术精品。整台演出华丽而不失传统、不离主题的舞美设计,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舞台造型,清新的配器,娴熟的演奏,典雅的舞姿……此凡云云,宛如古乐遗韵。

记者:请任先生谈谈《甘州古乐》出版前您对甘州古乐的宣传推广情况。

任积泉:根据笔者研究,甘州古乐是张掖乃至河西走廊地区品位最高的文化。自2017.1.18日有了“甘州古乐”这一名称并首次在泰真堂举办“筑瑟之韵—甘州古乐古筝雅集”到2018.8.8日在甘州区演会中心首次举办“穿越千年的回响—甘州古乐”再到今7月13—14日中国音乐学院“走进雍凉之地,对话音乐瑰宝—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当代青年使命担当”采访团一行15人专程来张掖采访交流并与甘州古乐团一起演奏甘州古乐这一重要活动,已经过去了5个年头。5年来,笔者通过协调组织在河西民俗博览园召开研讨会,再到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高学府及科研院所参会介绍宣传甘州古乐。配合央视发现之旅频道拍摄《醉美张掖 古乐甘州》纪录片宣传贺盛唢呐班和甘州古乐的演出盛况等活动,甘州古乐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甘州古乐”这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已经逐步被人们认可,演奏者的演奏演唱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一非遗文化已经成为展现张掖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文化底蕴的鲜亮名片!更加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10月31日,甘州古乐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1年3月,张晓琴(古筝)、宋继伟(古琴)、贺盛(唢呐)被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首批甘州古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自此,甘州古乐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保护。


任积泉:张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掖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特聘专家,退休前曾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张掖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长、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地方历史文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