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返回地球,天宫空间站孤零零无人陪伴!遭遇袭击怎么办?

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搭载以聂海胜为首的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三名航天员都回来了,在轨道上的空间站核心舱没有人值班,如果发生了故障或者受到攻击怎么办?

现役的国际空间站尽管一直有航天员驻守,仍然多次被太空陨石撞穿孔漏气,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难道就不怕这种事情发生吗?为了应对这类突发危机,我们准备了三大预案。


太空陨石来了怎么办?

太空垃圾示意图

首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太空碎片撞击说起,目前地球轨道上的太空碎片高达1.3亿块,它们包括火箭残留部件,卫星残骸甚至是一些陨石,而天宫空间站目前在轨运行的核心舱,总长16.6米,两侧的太阳能翼板展开来达到134平方米,对于随处可见的太空碎片来说是个不小的撞击目标,在没有宇航员值班的情况下,天宫如何应对呢?这得分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遇到比较细小的太空碎片,空间站选择正面硬扛。因为科学家们在设计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天和核心舱主体结构的性能,他们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做了优化,确保舱体具有抗冲击,耐腐蚀等特点,小打小闹的场面都在设计寿命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

天和核心舱

二、真正的劲敌是太空中高速飞过且质量巨大的陨石,一个几厘米大的陨石就可能像子弹一样射穿舱体,再大一点,空间站就得主动避险了。好在我们的空间站具有变轨的能力,天和核心舱上配备了轨控发动机,姿控发动机,还有几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平时用来维护空间站的轨道正常运行,关键时候可以进行轨道和姿态调整,从而避开大型太空陨石的撞击。

可是你要问了,咱们航天员都没在上面,谁来监控这些太空陨石并采取措施呢?


天地一体化设计

这就要说到咱们空间站超先进的设计理念,天宫空间站从一开始就是朝着天地一体化去设计的,它有两套系统,一套是空间站内部的声光电报警系统,如果空间站发生故障或者被撞击,会立即发出警报,另一套则是在地面安装的预警系统,它可以实时地监测空间站的运行环境,如果出现危险的陨石,可以在地面控制空间站变轨避开陨石。而负责实现天地间往来通信的就是我国很早就布局的天链系列中继卫星,它是连接地面与天宫通信的重要桥梁。

天和机械臂

另外,大家也别忘了咱们还有空间站黑科技——智能机械臂,它通过各关节的联合运动,可以在舱体上进行爬行,除了大家所知道的搬运货物,支持航天员出舱等功能外,其实它还负责舱外状态的检查以及大型设备的维护,说白了机械臂就像一个小护士,为空间站保驾护航。

尽管如此,太空环境复杂,假如空间站真的出现严重的故障或者危险,那么,中国航天有没有一个终极预案来处理地面解决不了的事故呢?


终极预案:值班火箭

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的“滚动备份”发射模式

当然有,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应急救援值班,最快10天内就能发射。

目前,长征二号F火箭采用发射一枚,备份一枚的方式进行,当正式任务发射前,备份火箭已经完成了火箭基础级,整流罩,逃逸塔三大件的总装调试,然后封存在厂房内,进入应急值班状态,当意外来临,接到任务后的长二F就能立即开展最终的组装调试,因为优化了发射流程,减少了重复性无意义的检查项目,整个过程非常高效,最快10天就能实施发射,进行天地间救险。

更鼓舞人心的是,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前,作为备份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也已经整装待发,预计最快2021年10月份,神舟十三号飞船将搭载另外三名航天员再上天宫,并且在轨驻留的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此后,在轨驻留6个月应该就是我国航天员的常态了。目前,天宫空间站还差“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就基本构建完成,而这两个舱位,预计2022年都能发射完成。这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相比之下,现役的国际空间站却已经老化,并且故障频发,相信不久后就要退役,但波普并不关心这个,没有中国参与的空间站,任它再怎么“国际”也与中国无关,波普关心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天宫,它是新时代下中国拿出的最优方案,当你看到这里,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离2022年中国建成天宫空间站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你觉得我国的空间站最应该担心的危险是什么?视频介绍的保障系统哪个最让你印象深刻?加油!中国航天!

波普也跟大家报一个喜讯,波普9月份入围了西瓜视频金秒奖年度最佳商业化中视频,作为一个仅仅一年半的科普作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全是屏幕前你的功劳,你的关注点赞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交流,关注我,在这里了解中国未来科技的每一步。#科普有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