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巴尔干最倒霉的“火药桶”是怎样形成的?

巴尔干地区为何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应该说,这是由它自身地缘环境决定的。历史上,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巴尔干地区诸多民族由于文化、宗教等差别而矛盾丛生,再加上列强为争夺这一地区不断插手挑起冲突,这里要么成为大国斗争的牺牲品,要么成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区,而难得没有外敌入侵的时候,这里往往又陷入残酷的内斗。

相关视频:三股势力交汇处,波黑如何一步步成为巴尔干最倒霉的“火药桶”?

30年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巴尔干地区又恢复到一战后的格局,相继独立的六个国家中,国土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0多万的波黑格外引人注目。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历史上一直是两个地理区域的名称,直到今天,波黑主要由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组成,黑塞哥维那只是波黑南部一个地区的名称。

然而,波黑在巴尔干地区绝对是不一样的存在,概括来说就是一个国家,两个政体,三个民族,三种宗教。一个小国内三“族”鼎立,三教并存,轮流执政,这在全世界也是很少见的,由此不难想象在历史上波黑这个地方都经历了什么。作为巴尔干地区的缩影,如果说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那波黑就是巴尔干的火药桶。

公元7世纪前后,向南的斯拉夫人来到巴尔干地区,后来,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势力扩张到巴尔干,这里成为基督教内部斗争的舞台,信奉天主教的西部与信奉东正教的东部彼此对立。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掉,这里又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斗争的舞台。

短暂的波斯尼亚王国被奥斯曼帝国征服,此后几百年,土耳其人对这里的斯拉夫人不断同化,现在波黑的大量穆斯林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波黑部分地区又沦为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属地,这几股势力对波黑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很明显。

作为民族宗教矛盾的汇聚地,历史反复证明,谁试图吞并波黑必将落得悲惨的下场。1908年,当时的奥匈帝国沉不住气了,宣布把波黑纳入版图,主动背上了这个火药桶,结果, 随着萨拉热窝的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就像身为格鲁吉亚人的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注重压制主体的俄罗斯族,身为克罗地亚人,铁托统治南斯拉夫时期也采取压制塞尔维亚人,同时给穆斯林一定地位,把原来构成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由五个提到六个,增加的就是穆族,直到今天,穆族仍是波黑最大的族群。

这样的混居融合在强人统治时期倒是一种不错的模式,各民族相安无事,但随着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掩盖几十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不幸的是,波黑又成了冲突的焦点。

说来说去,还是波黑境内的三个主体民族谁都不服谁,过不到一块。虽然都起源斯拉夫民族,三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早已形同异族,特别是克罗地亚人,从来不认同自己的斯拉夫血统,确实,这里与奥地利意大利更近,又深受罗马天主教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充当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帮凶。

南斯拉夫解体时,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想维持南联盟,至少在波黑占主导地位,而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当然不愿意,要独立出去。于是,相对弱势的穆克两族结成联邦共同对付塞尔维亚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一场局部战争爆发了。

历时三年多的波黑战争中,塞族穆族克族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当时波黑只有430万人口,将近30万人死 于 战火,还有200多万人沦为难民,期间还发生了种族屠杀,后来我们知道,外部势力的介入特别是北约的军事干预深刻影响了巴尔干地区甚至欧洲的格局。

不管是苏联还是南斯拉夫的解体,作为曾经主体民族的俄罗斯和塞尔维亚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出海口。乌克兰独立带走了黑海出海口,俄罗斯隐忍多年最后不得不铤而走险拿下克里米亚;而塞尔维亚更尴尬了,开始还与黑山组成南联盟,后来又经历了3年多塞黑时期。2006年黑山独立,带走通往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塞尔维亚直接成了内陆国,曾经的巴尔干之虎还算强大的海军只能在多瑙河操练了。

文/田瑞安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