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金》电视剧:胡编滥造嫌疑,剧作者无生活根底?过来人回忆

电视剧《夺金》,妻子看了感觉挺好挺励志,介绍我一定看。认真看了前面十来集,结论却与妻子完全不同,体会有些南辕北辙。应该是编剧们太年轻了,压根不知道那年代当时的情形。生活细节、技术细节到处出错,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真实性,是作品的生命线,艺术夸张与脱离实际是不同的概念。说深点,是侮辱观众的智商!至少,也是对作品不负责任的态度,哗众取宠而已。

请记住时代背景:第二十五届世乒赛容国团夺冠,是1959年4月4日。那一年之后,全国轰动,乒乓球热席卷中华大地。过后,我家住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瑞京路二巷一号,住三号房屋的同班同学赵志鹤,他老爸就用门板支起乒乓球桌,教我们打球。还用英语教会同学们使用裁判用语:如出界、碰网之类。小学生上手比较快,用光板无胶球拍,很快就能在土法替代的小乒乓球桌上,打得不亦乐乎。剧中刘二嘎的“反手砍式扣球”,基本上用无胶拍者都会,确实就是业余之必杀技。

但是,学校后来组织校乒乓球队,选拔中,这种技术就被当成不规范技术。体委驻校教练陈乃旅,选抜当场,就禁止使用这种技战术。可剧中的体委副主任,以及省队教练都在夸奖,恐怕太业余了吧?会打乒乓球的中国人,恐怕都会相信此情节故意编。我是校排球队员,但也参加乒乓球队挑选,结果就是因为野路子太多,落选了。而同班的吴硕麟同学,也是学校排球队员。他家住二师院,是在正规乒乓球桌上练出的,动作正规,所以入选。吴硕麟同学后来打了全市冠军,上中学个子长到近1、90米。再后来,身高1、84米的我,进了排球专业队。吴硕麟他没进专业队,有人说,是选择打乒乓球,反而误了他。

剧中,刘二嘎临时用运动鞋的橡胶底,粘成胶面球拍,可能吗?球拍不平且不说,没有训练适应,能行吗?就算行。光板球拍与胶面球拍,最大的差距就是旋转球,凭光板球拍不怕旋转尚可能。可二嘎的土制胶拍,却能战胜从小正规训练的旋转防守削球队员,谁相信?这样就能拿全市冠军!简直天方夜谭,绝对就不可能。实际上,对方仅旋转发球,就能让二嘎东倒西歪。这种无脑情节,只能骗骗乒乓球盲罢了。而且,剧中运动员的动作,大部分还都相当业余生硬,为什么不选有一点基础的演员?真的与《夺冠》电影中的演员一样,一看姿态就漏气。演得最好的演员,是国手马琳。

二嘎代表县队,居然没有组织集训?到市里比赛,一个人如没头苍蝇乱钻,没吃没喝的。没发球衣、比赛服与球拍,可能吗?全市比赛不办伙食?同样年代,我们小学生全市比赛,校队都发球衣、办伙食。编剧没有经过那个年代,估计是道听途说,想当然就给编上这种情节。反正,不可思议。脱离实际的镜头,反复堆积在一起,就是要让刘二嘎拿全市冠军。让省队教练看上了刘二嘎,简直没眼光。后来,还强化此“必杀技”,当成新技术?简直就是开玩笑…

刘二嘎到了省队,情节更加离奇。困难时期,运动员粮食定量绝对保证,当然副食品供应比较差,但也没出现过队员“饿昏晕倒”。运动员不能谈恋爱,剧中体工队安排男女一对一陪练单练,这不可能。那时节,男队比赛,女队都不让观战。至于“偷鸡蛋喂女运动员”情节,更是离奇。刘二嗄撕队务公告,两回出手先打人铸大错。开除回家后砍乒乓球桌,反差太大。他这种低劣素质与性格缺陷,是那一路的好选手好材料?全是编剧故意为之,可惜不合情理!比如,副省长参与研究出场队员,恐怕是史无前例。运动员需要时间技术积累,进队不到一年的业余选手,能战胜世界冠军?谁信!反正我不信。可是剧中刘二嘎,就是演到一步登天成全国冠军。

总之,到十一集为止。主体情节是虚假堆积,胡编乱造严重了一些,真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是,我会坚持看完,会硬着头皮看之如何继续编造。《夺金》与《夺冠》一样,主题都很好,但情节瑕疵太多。细节不真实,严重影响了主题生命力。实际上,一个无师自通的草根球员,基本功完全欠缺的野路选手,原本就没有更多的发展上限。而且,象刘二嗄这种冲动无脑队员,本身就是编剧故意塑造的形象。真心希望,下面情节细节,甭再漏洞百出,会毁了一个好题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