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叫我“泥人张”———关于澡堂子的糗事趣闻
(《济水之南》)
大布政司街就是现在的省府前街。
记得路西是有一家浴池,但不是“裕德池”,而为“浴德池”---此浴德池非彼裕德池,应是旧址新建。小时候爹妈带去过多次浴德池----以前没条件,冬天洗澡都是去公共浴池。
进门买票后,工作人员递来一套钥匙和锁,而后男宾进男浴池,女宾进女浴池。按着锁上面的编号找到属于自己的柜子,脱衣服换拖鞋进入浴室。毛巾、香皂、洗发水多为自带,一为省钱二为穷干净,实则主要是为了省钱,没带毛巾肥皂的也可以在澡堂服务台买到。那时候出现了飘柔、海飞丝的便利装,一元一包,刚好洗一次头发够用,及腰长发得用两包。
进了浴室,有池子区也有淋浴区,也不怎么讲究卫生不卫生,直接就泡池子里,身上灰啊、皮啊泡软了,泡发了,搓澡巾一搓,那叫一个恣。等着淋浴头空下来,赶紧去抢占一个,站在下面,任那温烫的水从头浇下来,舒服!有时也会看到七老八十的老太太,自带小板凳,直接坐在淋浴头下面,由着头顶下来的洗澡水肆意冲洒着耷拉萎缩的皱皱皮肤。
公共浴池有搓背服务-----咱这种家庭的绝对不可能把钱花上面,肯定是俺妈给俺搓背,俺给俺妈帮忙。
那年月,冬季洗澡不频,少则一个月洗一次,多则可能三个月,嘿嘿。。。
犹记那年,去俺妈单位的浴池。俺妈单位在山大路南段,轻骑厂东门正对着,好像附近还有个康巴丝钟表厂,山大路一溜大上坡,每回骑着自行车到了俺妈办公室,俺都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后背也全让汗水浸透了。俺可能三四个月没洗澡了,俺妈给俺搓泥,伴随着搓澡巾的来回摆动,那灰色条条皴泥,哗啦啦可劲地往下掉。。。俺妈看着直砸舌,旁边也在搓澡的娘俩中的母亲也是惊呼,我侧头一看,好家伙,她闺女身上的灰条条不比我的少。。。那时候也没有觉得啥叫不好意思,反正大家都一样,只是泥多泥少的区别。
解放桥东北角的历山宾馆原先也有一家浴池,八十年代我家还没迁来济南的时候,也去光顾过。
初三的时候吧,与俩同学去过省政协大院里的浴池,洗完澡穿衣服的时候捡到一块黑色皮带的石英手表,正值申请入团时期,心里矛盾的很,要不要交公?交给澡堂还是学校?最后交没交没印象了。后期在百货大楼的柜台看到了这款手表,标价90元,1993年,这不是小数。清楚记得那个女生威胁我要告老师,当时是严重担心是否会影响我的入团征程。至于到底交没交公,实在想不起来了,但是团,依然顺利入了。
省府大院里面也有浴池,小单间性质的。大梅子父亲是派出所民警,他送大梅子、王冰和我三个小女孩进了省府大院。大梅子家住省府北门大明湖路北侧司家码头的二层小木楼里面,那房产归属省府,所以大梅子常去省府的浴池。小单间的浴室还带有个卫生间,我一见便坑就来了“诗意”,却没有手纸,惹得大梅子和王冰都嫌弃我----嫌弃也得让我方便啊。。。那年我好像14岁,她俩16。
(我以前写过,整个二层都是大梅子家,之后省府把房子买了回去。)
后来,除了去老妈单位的澡堂,基本不怎么再去公共浴池。我家那时还是平房四合院,老爸在一进大门的门房里自制了浴桶----不是泡的,是吊起来的。
旧时期门房有用,新社会门房被小舅舅装修铺了磁砖,还精心安装了大浴缸,里面还有三台洗衣机----我家的、小舅舅家的,和小姨家的,加上姥姥姥爷我们的前后二进院子住了四家。我们把门房叫为“洗涮间”。
大浴缸不怎么用,虽说咱是泉城,但也太太太浪费水,别说要烧无数的热水,光那自来水也得放进去不少,基本是个摆设。
老爸做的浴桶就是那种盛放乳胶漆之类的白色大塑料桶,剪切掉上部桶盖部分,再在两边打孔挂上个加粗的弧型铁棍做为提手,桶下方开孔装上水龙头,门房两面正对的墙打了洞,放置一根直径约十五公分的长木桩架在两个孔洞里,让吊桶挂在长木桩上面。每次使用的时候,踩在浴缸边沿(这两米大浴缸就这点用处了),先把桶挂在长木桩上面,再一盆盆凉水热水倾倒进去兑好适宜的温度。记不清我端着满满一盆水从浴缸沿上跳下来多少回了----滑啊,没磕着我就不错。
夏天还好,冬天零下八九度、十来度,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外面飘着雪花,还有一扇透风撒气的窗子,我这个年轻火力旺的十三四岁小妮依然坚持在家洗澡,每回大舅妈来探望姥姥姥爷,遇到我在洗澡时,总会啧啧:媛媛真厉害。
2000年吧,俺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屋里自带厕所和厨房的楼房!可惜仍旧没有集中供暖,但人定胜天!上浴霸!相较以前通风漏气的平房已然高标准。那时大概一周洗一次澡。
再后来,有了24小时提供热水的太阳能,还享受了集中供暖,也开始像洋毛子似的一天一个澡了,想再搓出一条条灰棍子也难了,搓澡巾光荣下岗。
能够每天洗个热水澡,生活美好得很耶,感谢国家感谢政府~~
(微信公众号:浮想联翩的大猿猿)
写于2020年11月20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