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党斗东林 【二】《大明史》|内忧外患的帝国 ⑨
东林党人在泰昌、天启初年,一度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是他们除了启用大批被罢黜的东林党人之外,就是打击异己,排斥齐、楚、浙、宣、昆党人员,面对迫在眉睫的紧要军国大政,他们却碌碌无为,拿不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在魏忠贤被打倒后的崇祯初期,表现得也相当明显。面对危局,东林党人眼光短浅,沉迷于党派之争,拼命维护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魏忠贤
东林党人在万历末期曾经遭受打击,因为他们对朱常洛父子的大力支持,泰昌和天启初期,他们又得以重新掌握朝中大权。
天启初期,最能体现出东林党人党同伐异的就是天启三年(1623)的癸亥京察事件。面对辽东危急局面,朝中掌权的东林大佬们推荐了辽东巡抚王化贞去挽救危局。可是,这王化贞昏招迭出,最终导致辽东辽西大片领土落入后金之手。面对接二连三的惨败,熹宗朱由校再也坐不住了。他于天启二年(1622)二月,也就是广宁沦陷一月之后,下了一份诏书痛斥朝中官员,大意是国家危急,你们还在搞党争,不办实事。广宁的陷落,就是因为经略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不和,希望你们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两个月之后,朝中党争依旧,熹宗再也按捺不住,下达了最后警告:你们不顾朕的劝诫,依然沉迷党争,自从努尔哈赤崛起以来,朕兢兢业业操劳国事,你们却整日里结党排斥异己,如果再这样下去,朕只好以国家大法来收拾你们了。
以东林党为首,朝臣们还在纷争不已,并且各种谣言不休,熹宗岂能不气不急?朝中的东林党面对皇帝的一再警告,不理不睬,终于走上了绝路。天启三年是京察之年,也就是对朝中官员进行统一考核的年头,这年农历是癸亥年,因此这次京察被称作癸亥京察。

▲熊廷弼
主持京察的是东林党人、时任吏部尚书的赵南星。他背后是以首辅叶向高为首的一批东林党人的支持。万历二十一年(1593),担任吏部考功司郎中的赵南星就曾经在京察中排挤了一大批非东林党人士。
在赵南星的理解中,京察就是君子和小人之争。评价朝廷官员的好坏,不是以政务能力为标准,而是以东林党制定的道德标准为衡量尺度。简单来说,东林党人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其他反对东林党主张的就是道德败坏的小人,一切以党派为标准,这就使得京察彻底沦为了党争的工具。天启四年(1624)二月,京察结果公布,共有三百三十八名官员被弹劾处置,这其中大部分是与东林党人为敌的“小人”。
其中为首的是赵南星口中的“四凶”,也就是反对东林党人的首领人物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四人。除了与东林党对立的党派以外,还有一些没有结党,但是与东林党意见相左的人,也被一并赶出了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人通过排斥异己,大有一统朝堂之势,一党独大。这样一个不顾国家危局,一切以党派利益为标准的集团就要全面掌握朝廷大权,作为皇帝,熹宗朱由校再也坐不住了。皇帝下定决心要整肃清理东林党人,随着一个人的被捕入狱,一张大网开始全面撒向东林党人。天启四年(1624)四月,东林党关键人物汪文言被魏忠贤下令逮捕入狱。汪文言官职虽然不大,仅是从七品的内阁中书,但是他身处中枢机要之地,是东林党的信息传递员。
汪文言人品本就不堪,他在担任黄山县城看守库房的小吏期间,就因为偷盗库房银两被判充军。汪文言半路潜逃,到了北京,结识了东林党人、内阁中书黄正宾。黄正宾推荐他到太监王安身边做事。

▲吴亮嗣
移宫事件中,汪文言在王安和杨涟、左光斗等人之间充当传话筒为东林党立下了赫赫功劳。
魏忠贤逮捕汪文言的罪名,是他接受了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熊廷弼因为与王化贞的义气之争,放弃了锦州、宁远之地,退守山海关一线。朝廷规制严厉,失土之责是熊廷弼必须要承担的。
熊廷弼入狱被判处死刑,他为了自保,拿出四万两银子求汪文言在朝中为他打点,免除其死罪。
汪文言拿到四万两,自已扣了一半,拿着两万两去找魏忠贤,请求保住熊廷弼的命。但是没有想到,魏忠贤却没有收这笔钱,还将汪文言抓了起来。
素材来源:《大明史》 作者 :郑云鹏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保护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转载、改编于其它公众平台或互联网平台。主要目的是交流分享信息,让更多游客获得景区咨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果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