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革命烈士:不到九个月就入狱的“小萝卜头”,让人泪目

在1941年寒冬的一天,重庆“白公馆”的监狱内关押进来了两个特殊的犯人。其中有一个犯人,便是还没有断奶、不到九个月大的“小萝卜头”,他的真实姓名叫作“宋振中”。而另一个犯人,则是他的母亲“徐林侠”。

“小萝卜头”的父母都是十分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父亲宋绮云成为了杨虎城将军的秘书,秘密开展杨虎城将军和十七路军的相关工作。同时,他还担任着《西北文化日报》的社长和总编辑。宋绮云利用报刊的消息传播功能,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具有很前沿的革命意识。

而“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曾经帮助丈夫宋绮云进行联络工作,安置到处被抓的地下党员。在平时,徐林侠也在积极筹备妇女救国会,并协助丈夫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可以说,夫妻二人为抗日工作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不过,夫妻两人的革命努力似乎在1936年12月11日的那个夜晚,发生了巨大的冲击震动。那一晚,宋绮云被紧急叫到办公室。第二天,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西安事变”。自此,他也成为了被国民党反动派重点关注的对象。

几年后,他们夫妻两人还是没有逃过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1941年,已经是国民党第四军少将的宋绮云,被特务用一封假的电报骗回了家。刚一到家,他就被蹲守在暗处的特务们逮到了。当丈夫被捕以后,妻子徐林侠每天步行30多公里,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常常悲痛落泪。

特务们看到这样悲惨的一对母子,不但没有同情,而且故技重施。又编造了一个谎言,让徐林侠送来丈夫换洗的衣服,这又是一个陷阱。当时,徐林侠还抱着没有断奶的“小萝卜头”。由于营养不良、发育畸形,身子弱小,但是脑袋特别大,所以有了“小萝卜头”的外号。母子两人也遭到了特务们的陷害,被关押进了重庆“白公馆”的女牢。

其实,在丈夫宋绮云被捕之后,除了刚刚出生的“小萝卜头”之外,家里还有六个孩子需要照顾。不过,在妻子徐林侠四处打听丈夫消息的时候,六个比较大的儿女已经托付给了亲人照顾,而自己带着还没有断奶的“小萝卜头”到处在西安城打听消息。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还不到九个月大的“小萝卜头”就和母亲一起被关进了监狱之中。监狱中的条件十分恶劣,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气味难闻。距离牢门不远的地方,赫然放着一个粪缸,臭气逼人。可想而知,当时的母子两人遭受到了怎样的虐待,每天都要闻着刺鼻的臭味吃饭、入睡,饱受虫蚊的叮咬。

由于监狱环境不太过恶劣,“小萝卜头”被叮咬得全身是包,甚至有的化脓成疮,惹人怜惜。母亲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大人都难以承受监狱的痛苦,何况一个襁褓中的婴孩呢?虽然监狱中伙食条件也是同样恶劣,每天只能吃到发霉的馒头和坏掉的白菜,就连这样稀烂的饭菜,每天都只能吃到一顿。这导致母亲奶水不足,孩子的营养远远跟不上,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小萝卜头”的外形出现。

监狱中每到深夜,都能听见难友们的惨叫声,以及没有人性的特务们的狂吠声。经历了漫长的监狱折磨之后,夫妻二人也都变了模样,瘦得皮包骨头。小萝卜头就这样在监狱中慢慢长大,一直到五六岁。

有一次,一个女看守对“小萝卜头”说:

“你叫我阿姨,我就给你糖吃。”

“小萝卜头”看到女看守手中攥着的糖果,十分想吃。可是,他也记得妈妈嘱咐他的话,这些看守都是特务,特务给的东西当然不能吃。女看守怒斥道:

“小东西,不识好歹!”

他哭着跑回牢房,问妈妈:

“糖是什么?糖是什么滋味?”

妈妈眼里泛起泪花,用手指蘸了点窗台上放着的盐,放在他的嘴里说:

“孩子,这就是糖的味道。”

到了上学的年纪,“小萝卜头”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正常上学,只能在特务的允许之下,跟着当时的“政治犯”黄显声学习。虽然学习环境不好,但是“小萝卜头”十分好学。每天“小萝卜头”都被特务押着去男子监狱学习,学习完后再被押回女子监狱。他坚持每天都上课学习,认真听取老师黄显声的教导,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人格。

在小萝卜头八岁的时候,老师黄显声送了他一支铅笔,这对于小萝卜头来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他平日里舍不得用这支铅笔,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平时在监狱里的时候,就拿着小石子在地面上写写画画。

转眼间到了1948年的新年,“小萝卜头”在学习方面已经渐入佳境,可以背诵多首古诗。由于“小萝卜头”年纪尚小,所以特务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小孩子。所以,他得以帮忙在监狱中做了不少大人们做不到的事情。

小萝卜头跟着黄显声学习了俄语,每当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们就用俄语交流,特务听不懂但也没有办法。在临近解放之前,“小萝卜头”就秘密地将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传达给了监狱中的难友们,让他们坚定信念,持续斗争。在解放战争前夕,蒋介石政府下达了分批处理政治犯的命令,并且声称:一律不准释放。

就这样,悲惨无情的时刻最终还是降临在了这样一个孩子身上。“小萝卜头”牺牲的时候,手中还攥着一小截铅笔,怀揣着学习的梦想。

“小萝卜头”用这根铅笔在监狱中画了一些画,盼望着能够走到监狱外边,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中使用这半截铅笔。但是,他的这个小小的愿望却永远无法实现了……

“小萝卜头”在牺牲时,还不到九岁。他短短的一生,都不知道糖是什么味道,但是却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他从八个月大就在监狱里,一直到九岁,他都没有见到过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常年处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小萝卜头对于光明是很渴望的,他时常趴在监狱的窗户那里,感受一点点的阳光,只是他最终还是没能撑到获得光明的那一天。但是,他小小的心中,早已充满革命的光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今,“小萝卜头”的故事如今被记载在《红岩》一书中,在那一段艰难岁月中,感人至深。希望他的故事,能够影响到新时代年轻一辈。

让我们向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致敬!

举报
评论 1

今日头条推荐引擎有 9 条更新

古德温弧顶空位不投传给詹姆斯 随后再冲前场板生抢狄龙上进
中信证券:全球战略力量重构下的经济影响与投资机遇
印尼,中国老板的快乐福地|地球知识局
普京总统令“斩钉截铁”,全国采取一切手段,100天内征兵16万
万科要走出低谷
美开展人类首次载人绕地球两极飞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