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南北割裂:越南能一统河山 朝韩何以终成定局?真同命不同运?
“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十二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随着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终于以中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是正义之战,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立国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是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重走日本侵华的老路,利用朝鲜半岛为跳板,妄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而发动的险恶战争。
1947年英发表前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的“铁幕演说”,这成为了美苏全球争霸的导火索,就此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冷战的阴云在全球各地密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转眼间就从曾经的盟友反目成仇,开启了看对方不爽却又干不掉对方的冷战格局。

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秩序由美、苏所主导,激烈对抗使得世界各国只能乖乖地选边排排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极速扩张,变得空前强大,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
美苏是当时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手上都握有蘑菇蛋,相互忌惮三分,对抗竞争自然不能像二战时期那样火力全开、肆无忌惮的大展拳脚,因此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尽管都竭力保持着应有的“克制”,但是擦枪走火也是在所难免的。

全面冷战的格局,始终竭力克制,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并不代表美苏心中毫无波澜、不骄不躁。实际是因为在冷战格局下,战争规模可控,局部热战才会更加白热化。在美苏博弈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小国变成了冷战的牺牲品。因为大国间的利益争夺,丧失主权从而被分裂就在所难免。这其中就有两个因为冷战而分裂的国家:一个是越南,另一个就是朝鲜。
古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与统一,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而且是当代国家政治演变的一个重要现象。朝鲜和越南的分裂都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状况。越南在美苏对抗的影响下最终却走向了统一,顺应了分久必合的历史潮流,在1976年北越一举击溃有百万之众的南越,实现了南北的统一;而同样命运下的朝鲜半岛,时至今日依然处于分裂状态,南韩和北朝两国都未能完全吞并对方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三八线”更是成为朝韩两国难以逾越的鸿沟。

真同运不同命?同是大国博弈、冷战对抗导致分裂的国家,何以越南能够逆天改命,顺当的实现南北统一,而半岛上的朝韩却只能听天由命,自始至终处于分裂状态?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朝鲜与越南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
同样处于冷战阴云下分裂的朝鲜与越南,之所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各自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

二战后到朝鲜战争爆发前期的这一段时间里,对于美国来说,朝鲜甚至是整个东亚的局势在战略上并不那么重要,欧洲的形势变化才是美国更为关注的战略重心,二战时期美国的“先欧后亚”政策即是最好的例证。毕竟自大航海时期到二战后,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就一直处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
二战后随着“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的“铁幕”落下,欧洲作为冷战发源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将欧洲作为冷战的战略重心成为美苏争霸时期少有的共识之一。

东亚态势之于美苏而言并没有欧洲那么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美苏在东亚的“圈地跑马”、划分势力范围就会显得十分默契。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即俗称“三八线”为界分割势力范围,并且不与对方产生过多纠缠,以免影响大局而过早“摊牌”。但朝韩都不愿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在美苏撤军后就马不停蹄地干起来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已经开始考虑“放弃旧中国”,并试图与新中国政权展开接触,即便不行也要尽可能地避免与中共发生正面冲突。为拉拢新中国对抗苏联,美国不断向新中国抛出橄榄枝。
于是,美国开始着手调整远东战略,在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在亚太地区划定一条“防御线”——“沿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冲绳岛)和菲律宾群岛,如有必要,这些阵地将由美国以武力来保卫”,其中就不包括朝鲜和宝岛台湾,二者被排除在美国协防范围之外。
美国对于朝鲜半岛的战略忽视,成为半岛实现统一的关键窗口期,朝韩也同样意识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这样在共同的目的驱使下点燃了半岛这个预热多时的火药桶。
出于强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改常态,立马调整战略,麦克阿瑟率军在仁川登陆,美国第七舰队第一时间开进台湾海峡,将朝鲜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视为共产主义对自由世界的挑衅与试探,是苏联主导下的共产主义在东亚地区的地扩张,如不干涉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然轰炸素有我国工业长子之称的东北,极大地刺激了毛主席,最终做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议。面对欺负到家门口的美国,如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那么侵华战争惨痛教训将会重演。
自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至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美国坚决支持李承晚政权,加上中国坚决不允许朝鲜有失及保卫国土安全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定决心,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翻在地的空前胜利,使得三八线成为朝韩之间难以愈合的伤疤,半岛分裂无可挽回终成定局。

相较于朝鲜,越南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就更为不同。越南战争时期,苏联在苏勋宗的引领下,军备建设火力全开,军事力量急剧壮大。美苏态势出现逆转,美国对于苏联的压迫显得力不从心,转攻为守,开始将眼光投向东方,试图拉拢当时正与苏联交恶的中国,这才会有后来的“乒乓球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震动世界的外交史。

越南分裂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美苏博弈,而是二战结束时中英以北纬16度线为界接受日本投降,这就造成了越南政局分裂成南北两派。美国自然是乐得其见,毕竟英国和当时的中国也就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是自己的小弟,兼顾英国利益的同时又能好好栽培南京民国政府成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一举两得岂不美哉。彼时的苏联还在不断地进化阶段,在斯大林模式下打怪升级,加上苏联离越南较远鞭长莫及。
在二战后期至70年代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英法美三位好汉接力式的趟进越南这滩浑水中,想要将南越这滩烂泥扶上墙,可是都没捞到什么好果子吃。虽然越南抗美战争相较于朝鲜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却碰到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形势。苏联进化到了终极模式,世界局势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在七十年代,“滞胀”加身且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更何况北越有北方邻国的手把手教学很快就迫使美国放弃扶不上墙的南越,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西贡时刻”,北越随即以摧枯拉朽之势干翻南越实现统一。


朝韩与越南各自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与苏联和中国都有接壤,可以说是大国环伺。朝韩的分裂对抗,对于美国而言这样的地缘环境恰到好处,支持南韩政权,避免朝鲜半岛统一是在好不过的选择。
再说朝鲜半岛虽与亚欧大陆相连,但其三面临海的地域特点使得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依靠强大海空力量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保持长久的对抗,形成以“三八线”为界限的拉锯局面。
这也是志愿军出于敌我实力对比的考量,战术穿插虽好终究抵不过美帝的火力覆盖,不愿继续南下,以不可估量的代价去助金日成统一半岛。
虽然早就有日本这艘西太平洋上对抗苏联的不沉航母,但一个韩国的存在既能够增强资本主义阵容实力,又能够起到制约日本,让日本成为惟命是从的乖儿子。以韩国为跳板,让韩国成为插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把利刃,这样就能时刻威慑东北亚地区,协调亚太战略平衡。

朝鲜半岛的地缘环境以及中美双方各自的利益衡量,加之苏联当时不愿与美国产生正面的对抗,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半岛的分裂局面。
相较之下,越南的地缘环境就要好得多。虽然国土狭长,面积不是很大,但是紧贴中南半岛的地域优势,可以让越南跳得很欢。半岛上虽然国家较多,却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核心强国。就连越南西部邻国老挝和柬埔寨,在越南面前都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微不足道,任其拿捏。而唯一来自北方邻国的威胁,在那个时期也是自顾不暇,东北朝鲜半岛的火刚灭,西南又遭印度骚扰挑衅,这才会让越南猴产生横扫中南半岛、称霸一方的野心。

到越南抗美战争时期,这些地缘环境又成为了越南莫大的助力。邻国老挝柬埔寨变成越南抗美坚定地大后方,北方邻国又不想南方起火不得不战略性的援助越南抗美。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越南能够在分裂后又逆天改命的实现统一。
作为美苏博弈的产物,朝韩和越南迥异的结局固然有诸多的影响因素,但美苏两国才是最终的始作俑者。朝韩分裂对抗的悲剧在于,地缘环境差是原罪,周边都是大国,更容易受大国博弈的影响。
参考资料:《五十年战争》
还有哪些原因下方评论告诉我
我是史说往昔,期待您的关注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