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的来历,它一度成了百姓心里的一杆秤
“油条”各地叫法不同,东北及天津一带叫“大果子”或“果子”,而广东称其为“油炸鬼”。
这一早点摊上必备的小吃据说和宋代的秦桧有关,相传秦桧在风波亭害了岳飞后,激起了民愤,可当时秦桧位高权重,贵为宰相,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宋的都城临安有两个做早点的小贩,一天突发奇想,用面团捏了两个小人,分别代表秦桧和他的老婆,然后再将两个面人背靠背的捏在一起扔进烧沸的油锅,边炸边大声的喊“油炸桧喽!油炸桧喽”,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看着锅内翻腾的面人,众人都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恰逢秦桧的轿子路过,他也听到了小贩的叫卖声,心生好奇也下轿来看,两个小贩看其打扮和轿夫对其的称谓,猜到是秦桧本人,慌忙将“油炸桧”捞了出来,秦桧看着炸的焦黄的粗面条子问其何物?

其中一小贩说是“油条”,秦桧因没吃过这东西,便掰了一小角尝了尝,尝后赞不绝口,让小贩多炸几颗要带回家给老婆尝一尝,小贩慌忙依法又炸了几颗,免费赠给了秦桧,在路人和小贩的目瞪口呆中秦桧拎着“油炸桧”上了轿子。
待秦桧走后,众人纷纷上前吃了吃剩下的油条,没想到口感香脆可口,不由都惊叹道“没想到秦桧还是个吃货”!从此小贩早点摊上也就多了一个特色小吃,名字也沿用了“油条”这一称呼。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忠奸善恶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喜欢我的文章请加关注和点赞,谢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