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骑兵依旧不敌秦军!从秦赵战争中看胡服骑射的失败之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战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在很多的通俗物上都被提到过,甚至包括教科书(当然这只是笔者回忆之前的学习经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可能是在初中被提到过,有可能是在高中,还有可能在大学,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记错了)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实际上都突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赞扬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穿着胡服骑马射箭”的革新精神。

骑兵。

而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向胡人学习呢?是因为赵武灵王发现中原人宽大的衣服以及战车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之下不利于作战,甚至有可能反而被压制,所以为了富国强兵,他在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之下,坚持推行这次革新。这种口径实际上会造成一个误区,那就是“赵国革新前打不过胡人,而接受了胡人的作战方式之后,国力突飞猛进。”实际上这种思维完全扭曲了“胡服骑射”的本来面目。

商代的青铜戈。

且不说骑兵部队在胡服骑射之前就已经成为中原各国军队的一部分,就拿之后的秦赵战争为例,拥有“先进”作战方法的赵国骑兵是否能完全压制秦军?算了,咱们直接看之后的赵国军事态势吧。咱们从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4)开始看,一直到长平之战,赵国彻底衰落为止。

弓箭。

(赵武灵王赵雍)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翦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后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史记赵世家》

从赵武灵王二十年一直到二十六年一连串暴打胡人和中山国(汉化白狄国家)。

赵惠文王三年(此时赵武灵王已经禅让自称主父)彻底灭中山。

赵国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最大的军事成果也就是彻底灭亡了中山国,征服了大片的“胡地”,除此之外就是参加了五国攻齐的战事,以及对魏用兵。

赵惠文王八年,城南行唐。九年,赵梁将,与齐合军攻韩,至鲁关下(韩国日常被打)

赵惠文王十一年,董叔与魏氏伐宋,得河阳於魏。

赵惠文王十二年,赵梁将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

赵惠文王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战国中晚期著名历史事件,五国伐齐,齐闵王逃出临淄之后被前来“救援”楚将杀死)与秦会中阳。

赵惠文王十五年,燕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淄。

赵惠文王十六年,秦复与赵数击齐,齐人患之(自此之后,齐国彻底衰落,以至于最后秦灭六国,齐人居然不战而降)。

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

(赵惠文王十九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

赵惠文王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

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

但是对秦国,赵国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除了名将赵奢的代表作品阏与之战一直保持守势。

戈。

赵惠文王十年,秦(昭襄王)自置为西帝。

赵惠文王十七年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

赵惠文王十八年,秦拔我石城。

赵惠文王十九年,秦取我二城。

赵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

赵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於齐。(居然被迫向齐国求救)

青铜剑。

而在长平之战中,秦赵两方的强弱更是显而易见,由老将廉颇率领的赵军,在占据地形优势的前提之下,居然被王龁的军队打得连连退后,两个月之内,就有六名赵军都尉被秦军斩杀。但是很明显,虽然没有办法压制住秦国,但是从赵国进攻魏国的战斗来看,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赵国国力还是有很明显的提升的。要知道在此之前的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国人直接包围了邯郸,要不是齐国出手,赵国已经亡国。

英勇善战的秦军。

秦军。

所以道理是很明显的,这场胡服骑射运动并没有让赵国的军事实力远居于列国之上,更奢谈压制强大的秦军,而对魏国和齐国的战争,也只是在两国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所以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胡服骑射的改革运动实际上并不只有军事方面,而且他的军事方面主要针对的对象还是中山国以及一些胡人国家,就像赵雍和肥义谈论的时候说的一样“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同时组建骑射部队还是为了“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虽然,秦国依旧对赵保持军事优势。

就像我之前说的一样,在先秦时期,和之后的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优势仅仅限于速度而已,原因很简单,只是他们的冶炼技术十分的落后,而且当时的马匹是没有马蹬的,冶炼技术落后必定无法给当时的游牧民族提供好的盔甲和金属武器,而没有马蹬则决定了此时的骑兵根本就无法进行冲击,而中原人虽然穿着宽大的衣服,但是四马战车恐怖的冲击力却也是游牧民族所不能比的,但是骑兵的速度对于当时的游牧民族来说已经够用了,因为他们对于中原的军事进攻目的,只是为了劫掠而已,但是这种苍蝇式的骚扰进攻是中原国家所不能忍受的,所以组建一支庞大的骑射部队势在必行,当然这并不是此次改革的全部。

先秦战车。

秦国也有庞大的骑兵部队。

赵武灵王下令全国“变俗胡服,习骑射”他说“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很明显,如果此次的改革只是为了对付胡人,那大可不必在全国推行,而这一法令实际上就是在搞“全民军训”把绝大多数有能力作战的赵国人全都变成赵国军队的高质量后备兵员。

青铜弩机。

青铜戈。

而这次改革实际上不只存在于军事方面,在《战国策》中,赵武灵王为了推行改革,不可避免的要同旧贵族进行一系列的斗争,他在上层推行胡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压制赵国公室贵族,强化君主专制的过程,当旧贵族们拒绝穿上胡服的时候,赵武灵王便软硬兼施,由此强化其君主权力。加强君主权力,推行全民军事化,这是战国诸强国必经之路。

青铜戈。

战国强军。

然而,从之后秦赵战争的结果来看,这次改革相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来说无疑是失败的,虽然赵武灵王练成了赵国的骑射部队,并且倡导全民练习骑射,但并未能像秦国那样给战功名标价码,激发军队的战斗热情,所以其综合战斗力远逊于秦军,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胡服骑射有一定的失败之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