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疆大地深情歌唱——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诗集《一路向南》赏读


作为新疆青年诗人的后起之秀,狄力木拉提·泰来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和沈苇不同,沈苇是顺着开都河漂进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始终披着中原农耕的征尘;而他是生于斯长于斯,在血管中天然流淌着新疆的热情与旷达。他又和周涛有着较大区别,周涛威猛强悍,如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势”;他则是细微而细腻,全神心地贴近新疆大地,用自己的心音与山河对话,他用他独有的歌声带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同往旧有的世界”。

《一路向南》所选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近作数十首,虽不全是精品,但基本反映和展现了其诗作风貌和艺术成就,应该说是中国近几年来比较出色的一部诗集。从目前来看,虽然没有产生应有的艺术震动和社会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它的光芒终会放射出来。

多种文化元素的对撞和回响,是狄力木拉提·泰来提惯用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加持了诗的文化质地,使其在多重的历史背景下,推进了诗之意象的多维尺度,从而避免了诸如当下多数新诗苍白抒情的弊病;同时,又将现代文明掩映下的情感激流回溯到以往的历史场景,从而让情感的抒发有了幽长的通道。虽说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诸多文化元素在这里激荡碰撞、融合共育,但由于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因素,许多文学艺术家并不能完全运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只是跟着潮流走跟着感觉走,完全丧失了地域优势和个性优势,沦为平庸之辈。狄力木拉提·泰来提从新疆大地的深处走来,从文化汇合的基脉走来,他的天然而自然的生命历程和文化艺术实践,让他的笔能共融诸多文化元素,从而展现出新疆独有的地域特色和诗性特质。正如他在自序中写的那样:“当我的许多族人在竭尽全力试图找到自己的血统、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方面的纯正性的时候,我却发现我的情感、灵魂、智慧以及内存的历史文化、宗教体系、审美情趣和处世之道,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应该是一个复合体,或许我的某些部件可以作为太空材料。”这个确实了不起,也是别人学不来做不到的。

将自我的无形融入到自然的有形中去,从而使我之有限得到自然之无限的接纳和提升。这是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诗作的另一高明处。《一路向南》中的绝大多数作品表面看是写北疆、南疆的山川河流、农舍毡帐、草木花叶、牛羊蝶雀,实际上都是在写他的情和他的爱。正如王国维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是将自己对新疆大地的深情移注到每个具体的物象,借助具体的物象而将自己的感情抒发表达出来。他说,“我深情地活在人间”,“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新疆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地形地貌,山川秀美,风光绮丽,加之纯朴而多彩、悠久而独特的民俗民风,使得这片热土有着穿越时空的多维美感。作为诗人,如何写出不同于他人而又让众人点赞的诗作?其实,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物我同化、物物同化(近似于庄子的齐物论),在情感的最大公约圈中让众多心灵同频共振,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艺术共鸣。

汲取和借鉴中国古代诗词意境之妙有,学习和模仿民间小曲小调之独有,让现代汉语诗向高古境界靠近的同时,又向当下百姓生活贴近,从而使之富有地方特色、民间气息。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虽是少数民族,但他自小上的是汉语学校,接受的是汉文化,他熟读文言文名家篇章,能背诵不少唐诗宋词,对其妙境有着心领神会,故而在创作时能化古入新,运用古人妙法而创造出近禅似哲的幽深境界,让人回味无穷。《一路向南》中的部分诗作,既有柳永的婉约顿挫,同时又不乏李白的飘逸洒脱,既有苏轼的豪放自任,同时又不乏王维的宁静闲适,因情因景而定,因人因事而发,不拘定法,巧而为之。维吾尔族人自古能歌善舞,在激情生活中创作了无数的民间歌谣,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自幼耳濡目染,沉浸其中,在他的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些民谣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出色的翻译家、诗人,其中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真心祝愿他在创作、翻译的双栖征程中多出精品力作,为“文化润疆”持续发力,再立新功!

公元2021年11月10日于耕雨斋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